风雨兼程:扁舟一叶先生的岁月故事与我的牵挂

坐观云起

<p class="ql-block">  我与扁舟一叶先生相识于美篇平台。或许是先生心底始终牵挂着唐山老家,当看到我写的玉田文化小文时,便多了几分共鸣与喜爱——我们的缘分,也正是从这份共鸣里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比起我的文字,我其实更偏爱先生的作品。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他的文字里自带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独特魅力,总能牢牢吸引我的目光。过去,我早已习惯了在美篇里看到他来访的足迹,可最近一段时间,这份熟悉的足迹却不见了踪影。也正因这份“不见”,我心里反倒起了波澜,忽然生出一个念头:不如试着梳理先生过往的经历,哪怕我了解得不够详尽,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份印象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1946年(自己排算的不一定准确),扁舟一叶先生出生在唐山市丰润区某镇某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有兄弟二人。兄长投身医学领域,即便经历了动荡的“文革”,依旧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在医院院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直至退休。令人敬佩的是,如今已八十多岁高龄的兄长,仍保持着每周三次、每次半天的工作节奏,坚守在医疗一线,继续为患者服务。</p><p class="ql-block"> 1959年,年仅11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告别家乡,踏入开滦一中的校门,开启了长达五年的初高中求学生涯。在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65年,凭借优异的成绩,他顺利考入北京农大,开启了更高层次的学术探索。然而,时代的浪潮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陷入停滞,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对知识的渴望从未熄灭。在“文革”结束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深造,报考了周先生的研究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为自己的学术之路奋力拼搏。</p><p class="ql-block"> 1970年大学毕业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内蒙古察右后旗,在农业局推广站开启了职业生涯。这片广袤的土地成为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运用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冬日,总能看到他奔波在田间地头的身影。他耐心地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多次被旗农业局和乌盟农业局评为农业技术先进工作者,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p><p class="ql-block"> 1974年五一,命运的红线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与一位白音察干中学的老师紧紧牵在一起。这位老师同样经历了时代的磨砺,她是集宁二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下乡成为知青,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1971年,她凭借自身的努力被选送到内蒙古师范学院师训班学习,之后便分配到中学任教。她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同岁,都是虚岁28。或许是缘分天定,仅仅三个月后,也就是1974年8月10日,他们便闪电结婚,领证与典礼在同一天完成,携手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婚后,他们相互扶持,相濡以沫,育有两个孩子。令人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在医学领域崭露头角。女儿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凭借自身努力获得奖学金,前往美国继续深造,最终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并考取医生执照,在美国开启了自己的医学生涯;儿子则在国内完成临床本硕连读,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在国内救死扶伤,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与妻子在察右后旗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结婚,住进了他工作单位的家属院。从二人世界到一家四口,这里承载了他们近十年的生活记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馨与欢笑。家属院里的家,是他们遮风挡雨的港湾,是心灵的栖息之所。1980年,扁舟一叶先生为了提升自己,重返校园,到北京学习。此后,他又几次到国外进修或参加合作研究项目,动辄一年半载。在国外的日子里,他接触到了前沿的学术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离开了内蒙古,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踏上了新的征程。九十年代,他迎来了更多的学习与工作机遇,几度前往加拿大学习或工作。在加拿大,他深入了解当地的学术氛围和工作模式,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p><p class="ql-block">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2013年3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的妻子在体检中查出疾病,随后住院治疗。在那段日子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叶一舟</span>先生日夜陪伴在妻子身边,悉心照料。但病魔无情,三个半月后,妻子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他,这成为魏先生人生中一段悲痛的回忆。每当回忆起与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的心中便充满了思念与不舍。</p><p class="ql-block"> 回想着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扁舟一叶</span>先生在网络美篇平台上的相遇,每次上美篇时,我都会格外留意先生的动态。而这次,先生竟然20多天没来过了,这与他以往的习惯截然不同,我心里十分担心他的健康。我没有先生的其他联系方式,只能在心中默默遥祝先生身体健康。在我心中,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学识和人品都让我深感钦佩 。</p> <p class="ql-block">  在扁舟一叶先生的美篇里翻看很久才找到先生在2018年时的一张照片,留在纪念。</p> <p class="ql-block">  夜里收到扁舟一叶先生的回复与美景照片时,我实在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原来先生这半年脚步未歇,走过了不少地方,直到八月底才回到石家庄。您那句“趁身体尚健,多走走看看祖国辽阔山河”的想法,我太认同了——这便是不负时光的最好模样。 </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格外感慨您此次回唐山的见闻。您提及的河头老街变迁,更让我深深共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您在省级机关工作时因公到访河头,那时的它还带着几分没落,竟像极了鲁迅笔下“苍黄的天底下……横着萧索的荒村”;后来,河头的小厂渐渐兴起,慢慢有了人间烟火气;如今,它更是从历史源头发力,借着产业转型,蜕变成了亮眼的景区。丰南的执政者能有这般远见与行动力,顺时代之势把家乡建设得如此之好,实在值得好好点赞! </p><p class="ql-block">‍ 先生这代人,既是祖国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也真切见过我们与国外发达国家曾有的差距。而缩短这份差距、实现一代代人的超越,正需要我们接续奋斗、久久为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