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下旬,武汉会战进入决战阶段,日军在赣北方向投入4个师团又一个旅10余万人,可是战局依然陷入僵持,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迫切需要打开一个突破口。为此,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下令第106师团从瑞昌和南浔之间突击,向中国军队纵深穿插。</p><p class="ql-block"> 按照薛岳的部署,这个包围圈是反八字,反八字的底层就是张古山。</p><p class="ql-block"> 张古山虽然只是一个海拔不足300米的小山,却是万家岭战场的重要制高点,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薛岳将攻击张古山这个至关重要的山头的任务交给了第74军51师师长王耀武。</p><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战爆发,51师和58师先后开赴参战,并在战地被编为74军,由俞济时担任军长。俞济时为黄埔一期生。淞沪会战中,绝大部分中国军队都是死守,但74军部队敢于出击,而且屡有斩获,以至于友军羡慕地称:“王耀武师在施相公庙与敌作战,每日夜袭都可得十支八支步枪,或打死俘虏个把敌人。”俞济时直接指挥的58师还缴获过一卡车军刀、迫击炮、弹药。</p><p class="ql-block"> 然而,两师在淞沪战场的损失也不小,伤亡了4707人,约占全军实力数的将近四分之一。该军随后担任南京守备任务时,全军还有17000人,南京保卫战中,74军遭受重创,据51师战报,该师在南京保卫战中,伤亡7855人,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丢失。</p><p class="ql-block"> 58师自9月30日与日军连续作战,全师伤亡营长6人,连排长127人,士兵4000多人。战斗打到最后,全师仅仅编了一个营,主攻张古山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王耀武第51师肩上。</p><p class="ql-block"> 王耀武接任务后,召开作战会员。王耀武意味深长的目光落在刚刚佩上少将将星不到一个月的张灵甫身上。</p><p class="ql-block"> 张灵甫在1938年9月升153旅少将旅长。这是他在南京战役后短短半年间的二度晋升,张灵甫的官阶,这时已经越过早于他跟随王耀武的邱维达,与周至道平起平坐,再次证明王耀武对张灵甫前一时期战功的欣赏和肯定。</p><p class="ql-block"> 张灵甫向来很看不起一打恶战就耍滑头做缩头乌龟的家伙,认为这种人缺乏武德,不配称为军人,因而他打起战来,越是艰险的战斗,反而越激发他与强敌较量的旺盛的求胜欲望,万家岭战役,王耀武关键的时刻想要张灵甫出马,也是出于他惯打硬战恶战的能力和斗志的信任。张灵甫也想再立新功,为自己领上的将星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师长,张古山就交给我吧!”张灵甫主动请缨,语气自信。</p><p class="ql-block"> 张古山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没有足够的重炮配合,仅凭轻武器攻坚伤亡难免,但是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张灵甫想的是,如何利用地形,另辟蹊径,攻其不备。事先他对着地图将张古山的地形琢磨了一番,又带着团长们在附近作实地勘察,发现此山南陡北缓,仔细观察之后,张灵甫分析,日军的不备之处当在后山绝壁,于是心生一计。他对王耀武说:“三国时蜀将姜维据守剑阁,拒10万魏兵于险关之外,魏将邓艾遂以精兵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下江油直取成都一举灭蜀,此谓出敌之不意也。我们今天可妨效此战法,以智取代替强攻。”</p><p class="ql-block"> 接着,他向王耀武扼要说明自己的打法:“为避免重大伤亡,不宜对各山头直接正面仰攻,正面应仅取佯攻之态,同时选出精兵编成突击队,绕道后山攀岩附葛摸到山顶进行背后偷袭。成功后,正面部队即转入真正攻勢,前后夹击,当收事半功倍之效。唯万家岭战场日军具有绝对空中优势和炸射频率,攻山宜夜间进行。”</p><p class="ql-block"> 张灵甫的一席话头头是道,王耀武频频点头,王耀武对这套出奇制胜的献计极为赞赏。</p><p class="ql-block"> 10月7 日,西沉的太阳落下张古山顶,当最后一道晚霞消失在天边,起伏的群山丘陵隐没在悄然涌起的暮色之中,秋天山间的晚风隐约送来秋蝉的悲鸣。</p><p class="ql-block"> 依照张灵甫的事先指令,担任主攻的305团已经挑出一批精兵组成了突击队。一小队人马借着夜色的隐蔽,朝日军阵地的后山方向悄然行进,他们沿着后山绝壁,在黒暗中披荆斩棘,奋力向上攀爬。</p><p class="ql-block"> 前面响起了炮声,这是正面的部队在突击长岭北部的高地,张灵甫意欲先夺取这个由日军五个中队据守的高地作为支撑点,进而向张古山冲顶。</p><p class="ql-block"> 长岭北部的山头已经遍布冲上来的大批中国士兵,这正是张灵甫要的近距离对战效果,虽然日军单兵作战的素养远高于一般中国的士兵,但是在日军火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轻武器对轻武器,张灵甫对自己训练出来的士兵也具有相当的自信,何况他在人数上占有绝对的优势,高地上的600余名日军被迅速歼灭。</p><p class="ql-block"> 张古山上的日军约有800人,305团参加佯攻的士兵开始呐喊者向张古山作势进攻,严阵以待的日军不知是计,见对方来攻,果然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正面,正乒乓乒乓打得起劲,猛然间听得后面枪声大作,305团的突击队从后山登顶成功,张灵甫的这把尖刀,适时插入山上日军的后背,突击队员们与守军拼上了刺刀,正面进攻的部队趁山上日军自顾不暇之际,一口气冲上了张古山顶,日军腹背受敌,阵地全面崩溃,张古山两面夹攻战术如愿奏效,约800名鬼子死的死逃的逃。</p><p class="ql-block"> 俞济时发给蒋介石的战报电文这样记载:当晚,以305团向张古山北部,306团向长岭北部之敌分别进攻,而占据该处之敌,凭险顽抗,该师官兵奋不顾身,每争夺一山头,辄反复肉搏,而于张古山最北端之顶区,互以白刃手榴弹往反冲杀,历两小时,卒将敌击退,占据张古山。</p><p class="ql-block"> 而日军战史对于这次夜战描述则更为详细:凌晨4点,分散在密林里的中国军队大部队,向鬼冢大队发起了充满力度的强烈反击。中国军队分散成数条线,交互投掷手榴弹,毫无间断地高声大喊着打过来,手榴弹毫无间隙地飞来,鬼冢大队连头都抬不起来。日军敢死队多次反突击,第一波手榴弹,日军大多死伤,第二波手榴弹,完全将日军击垮。鬼冢面色通红,大声训斥,但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比预想的还要强大,敢死队从壕沟里冲出去,就倒在浓密的弹幕下。一线,二线及前进阵地陆续被攻克,中国军队一气攻上山顶。两军将士的尸体堆成了小山,鲜血横流,淹没了壕沟。</p><p class="ql-block"> 一夜之间,张灵甫指挥153旅攻占了最难克服的万家岭战场制高点。王耀武在师部彻夜守着电话,当他得知张灵甫张古山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一线作指挥的张灵甫仍不敢有丝毫放松,他很清楚夜间偷袭成功,只能算是扬长避短获得的暂时性胜利,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那时他的士兵手里的武器连“中正式”步枪都很少,绝大多数还是“汉阳造”的笨重双筒步枪,轻重机枪更属宝贝,每个团只有两三挺重机枪,各团的一个迫击炮还被王耀武抽调到师里集中使用。而日军陆空火炮的绝对威力,张灵甫在上海、南京、豫东早已领教过厉害,所以白天能不能顶得住敌人优势火力的冲击,他心里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张古山是松浦师团最后的退路,日军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天亮之后必将会有更严酷的恶战,他告诉部下枕戈以待。</p><p class="ql-block"> 10月8日清晨,日军得知张古山丢失大惊失色,以20余架轰炸机密集轰炸张古山阵地。飞机的呼啸混合着炸弹划过空气发出的凄厉啸音,震耳欲聋,顷刻间,张古山炸翻了天,从远处望去,张古山笼罩在浓烟火海之中,简直是一座熊熊燃烧的火山。由于中国军队几乎没有防空能力,日机异常猖獗,肆无忌惮地炸低空俯冲,对准山头轰炸扫射,而不必顾虑病对方防空火炮击落的危险,阵地上的人连飞机身上涂的猩红色的膏药旗也肉眼可见。在敌机剧烈的空袭下,305团伤亡极其惨重。张灵甫蹲在掩蔽工事里,炸起的碎石浮土几乎淹没了他半截身躯,头上的钢盔不时被爆炸的气浪旋动掀动着,透过呛人的硝烟,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许多官兵还没有出战就葬身于炸弹火海之中。</p><p class="ql-block"> 上午10时,空袭方停,急于夺回阵地的第106师团出动两千余人向张古山发起了轮番冲锋。张灵甫身坐土炮上305团防御阵地亲自督战。狗急跳墙的日军顶着山上洒下的弹雨,不顾一切的往上猛冲,直逼305团的阵地。当部分日军最终冲上山顶,305团残余的官兵在旅长张灵甫和团长唐生海的带领下,上刺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拼了性命将日军打下山去。黄昏时分,106师团再度对张古山发动强大攻勢,炮火密集地倾泻到张古山上,经过前一夜和当日的激战,305已经伤亡大半,精疲力竭了,为避免不必要的的损失,他不得不将305团残部撤下张古山。</p><p class="ql-block"> 若松浦师团从他这里打开缺口跑掉,薛岳的整个战役计划将落空,这将是他军旅生涯的极大耻辱。入夜,张灵甫再次组织400余名精兵进行顽强反击,于拂晓夺回了阵地。张古山阵地就这样在激战中几经易手,白天日军凭借空中优势和重炮攻下阵地,晚上张灵甫再指挥部队以夜战夺回,双方都打得头破血流。张灵甫不愧为善于打恶战的悍将,在他的凌厉攻勢下,日军最后再次被赶下张古山。10月10日下午,又一股穷途末路的日军千余人蹿到张古山、长岭一带,再次在飞机和重炮的掩护下作孤注一掷的进攻,试图冲破七十军的阵地突围逃命,激战中,305团李砚营长重伤,该营阵地一度出现动摇,王耀武的指挥部已经准备开始后撤了,张灵甫不信邪,他立即赶往李营阵地,亲自整理残部,将勤杂人员全部编入战斗队,终于顶住敌人的进攻势头,稳住了阵地。</p><p class="ql-block"> 因此阵地对日军突围至关重要,五天里,白天日军以飞机重炮攻击,51师只得退下,入夜又夺回,张灵甫身负重伤,但依然坚持战斗,终于牢牢控制住阵地。只至12日战斗结束,日军没能从张古山跑出一兵一卒。</p><p class="ql-block"> 在指挥部队继续死守张古山的同时,张灵甫命令302团与306团一起配合五十八师向哔叽街发动两路夹击,经过5小时的激战,将哔叽街的500余名日军也悉数消灭。</p><p class="ql-block">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异常果断勇猛,在万家岭第74军抓住战机就果断歼灭日军不留活口。王耀武部51师与日军反复冲杀,连续战斗九天九夜,张古山尸横遍野,杀得日军胆寒。</p><p class="ql-block"> 106师团在武汉会战期间,共计死伤1700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损失的。可以说,正是有了张古山的胜利,才有万家岭的大捷。</p><p class="ql-block"> 而51师在此役中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4个团一共伤亡5名团长(包括代团长)、7名营长和2000余名忠勇官兵。军官高频率的死亡率,说明74军的军官们英勇无畏,身先士卒。</p><p class="ql-block"> 王耀武的出色指挥,让他与51师展露头角,王耀武受到蒋介石的嘉奖,也得以从少将升到中将。</p><p class="ql-block"> 张灵甫在张古山战役中不负众望,为51师立下头功,荣获云麾奖章。战后著名作家田汉和任光曾以此战和张灵甫为原型,编写话剧和74军军歌,话剧里用的都是真名实姓。</p><p class="ql-block"> 张灵甫,陕西长安人,北大历史系才子,黄埔四期生,由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人送外号“猛张飞”,他多次参加抗日作战,屡屡身负重伤,1939年在战场上被机枪扫中腿因此而残疾,又被送外号“瘸腿将军”。</p><p class="ql-block"> 张古山,当年曾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里堆满了日军的军用物品、日制弹药箱、防毒面具、毒气筒、刺刀、皮带等成堆地丢在灌木丛下,活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山坡上遗骨甚多,有日军的也有守军的,在满山的日军简易坟墓上,唐永良捡到一面破旗帜,上面写着“赖川联队”。在万家令之战中,赖川联队属于后勤部队,一般由步兵部队掩护,很少出现被围歼的情况,可见赖川联队被全歼在山沟里,其护卫的步兵联队伤亡更惨重。返回营地后,唐永良将他的所见写下并发布在报纸上。</p><p class="ql-block"> 战至1939年春,经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会战及台儿庄会战,徐州突围,登封会战,国军浴血奋战,开始向西转移,进入预设华中的战略阵地。日军被牵着鼻子走,日军放弃了自北向南,而是采取了自东向西,此战略国民政府取得了成功。</p><p class="ql-block"> (附注:在战争的最初岁月里,整整有三分之一有人估计高达三分之二的中央军损失于上海和长虹下游的战斗中,八年战争中的死亡率23%。</p><p class="ql-block"> 为国民党军队说句公平话,它在与一个在组织、训练和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斗中坚持了八年与法国(它对德国的抵抗在仅六个星期的战斗后便崩溃了)和英国(它从美国得到了大量的物资支援)比较起来,中国军队的抵抗是一个决心和自主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这一顽强抵抗对于反轴心国的整个盟军的战斗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在亚洲大陆上拖住了大约100万日军--否则这些部队便会用于太平洋地区对西方盟国越岛部队的战斗。如果战后年代国民党成功的在大陆创建一个稳定的国家--现在的历史学家将会把国民党人对日本侵略的抵抗作为一篇大无畏牺牲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 摘自《毁灭的种子》作者:雷利.桑德兰(美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灵甫</p> <p class="ql-block">王耀武</p> <p class="ql-block">俞济时,74军首位军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