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封面:六朝古都风光无限好</p> <p class="ql-block">“秋日伴溪行,高天有雁声”。南京,是“青青旅游”天目湖的最后一站,清晨带着期待从常州溧阳出发,途径“江宁”服务区,必须留下的痕迹。顺便说一下,本篇照片大多为我们的摄影师有富先生所拍摄,以及“青青”“京京”等老师们的作品,有华为手机标识的才是本人的拙作。</p> <p class="ql-block">上午顺利到达南京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金陵”始于战国时期,楚威王于公元前333年在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正式诞生。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金陵由此崛起,成为六朝古都。明朱元璋定都此地时,正式更名为“南京”,但“金陵”作为文化符号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秦淮区夫子庙贡院街东西两端都有牌坊,它们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地标性建筑,1980年代复建,以“古秦淮”匾额和楹联著称,象征秦淮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坊均采用传统斗拱翘檐设计,青瓦压脊,<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红坊柱,彰显着高耸典雅的古建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秦淮河历史悠久,她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越王勾践在</span>公元前472年建的越城遗址,秦始皇南巡时也曾专门改过河道,所以说秦淮河是流动的教科书一点也不为过,现代时的秦淮河是值得骄傲的超级文旅带。</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不断增进感情的芳邻好友们必须在最后一站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对幸福扬在脸上的老夫妇也在此留下了美美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虽然气温好高,但夫子庙步行街上依然是摩肩接踵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从“金陵旗袍”到“好一朵茉莉花”再到“天堂眼”,哪一个不是古秦淮最形象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街头巷尾卖鲜花是一大景观,荷花、莲藕、玫瑰都是新鲜的,连包装袋上的文字都来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茂林修竹、映带左右”,好美。</p> <p class="ql-block">到南京来夫子庙是必须行走的景点。这座牌坊有富拍得好极了 ,拍出了庄严高贵的气派。正中匾额“天下文枢”四个大字选自颜真卿的字帖,它是步入文庙的第一道大门。</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曾四毁五建,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寇的炮火中,1985年修复。夫子庙也叫文庙,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夫子庙一带,素有“六朝金粉”之称,为古代中国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顺便说一下,全国最有名的是曲阜孔庙,其次是北京、南京和吉林的文庙,并称全国四大文庙。</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整个儒学中轴线由文庙、学宫两部分组成,学宫包含明德堂、尊经阁。</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供奉祭祀孔子的主殿,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颜回、曾参、孟轲、孔汲。</p> <p class="ql-block">在夫子庙内有多幅反映孔子生平的彩石镶嵌壁画,麒麟玉书是其中之一。孔子出生前,传说有只麒麟来到他家,口吐玉书后才离去,孔子出生了。于是此典故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一位年轻的父亲正在给男孩讲述这个故事,父亲讲的精彩,男孩听得也认真,相信一颗优秀的种子已经种进了男孩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除了展览还有祈福活动,看到一摞摞大红祈福绸带就知道在人们心中对孔夫子的崇拜程度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明德堂”的全景,阳光太烈,光线太足,这张全景模式不理想,一时又找不到替代画面,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殿内有许多真实的历史文物,这是一块被无数人抚摸过石碑,虽然不清楚石碑的全部历史,但我依然怀着一种虔诚之心带着纯纯的敬意静静的默读着她。</p> <p class="ql-block">“明德堂”两边各有一座这样的敞亭,左边的亭子间正在进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钟响福道,福满全家的</span>“青铜礼运钟”活动,此钟高2.55米(寓意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而建)重达4吨,撞之其声浑厚,余音悠扬。钟面精雕细刻,图文井茂。钟名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城殿旁边的一条夹道,看似很窄,实则历史上能在此夹道里穿梭的人都是有身份砌前途无量的人。</p> <p class="ql-block">突发奇想的我,也在这里走走,找找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夫子庙的休息区发现了这个动画式的教育方式,出自《论语·述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人行必有我师焉”</span>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经典阐述,这是是一种倡导虚心学习,终身学习的生活理念,又受教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江南贡院的旧址,里面陈列的是江南科举相关的文物,是个闹中取静的去处,可惜只能匆匆看看外观了。</p> <p class="ql-block">远远就能看见江南贡院的核心建筑~明远楼了,它始建于1534年,为三层木结构监考中心,登楼可俯瞰全场。这里曾经是明清时期官员的摇篮,从这里走出去的官员占全国一半以上。</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也叫中国科举博物馆,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由建康知府史正志创建,最初规模较小,明清时期经多次扩建,成为全国最大科举考场,鼎盛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考棚有20000多个,相当于20个足球场的面积。</span></p> <p class="ql-block">一进贡院这样的画面便映入眼帘了,远处是“南闱放榜”,一道铜门坎划分出举子们两个不同的世界。近处两边廊下各有三块匾额,哪一款都不是白给的。</p> <p class="ql-block">一生都在努力,至今还在努力,不管努力结果,只要一直努力就好。</p> <p class="ql-block">我相信这个背着书箱的举子一定也一直一直在努力着的。</p> <p class="ql-block">一把状元椅稳稳当当的放在右边廊下,一副很熟悉的:文能提笔安天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对联,此时再读仍觉得意义不凡。坐上去试试,果然是很傲娇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了解一下古代考场号舍的具体介绍吧,看完了又是一种震撼,古代的科考与现代的高考真不能相提并论。</p> <p class="ql-block">古代考场的样子,每个号舍约1.33平米,考生要在号舍坚持9天,太难了!</p> <p class="ql-block">在号舍找找考试的感觉,后边是唐孟郊登科后写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寓意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贡院里的建筑有着明显的明清风格,严谨、工丽、清秀、典雅,坐在挨着秦淮河游廊的美人靠上,即能欣赏青灰色砖墙瓦顶的民居,也能欣赏装饰华丽丽的游船。尤其是游廊里到处悬挂的“鱼跃龙门”饰物,寓意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游廊里除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龙鱼,还有“文魁”呀,“武魁”的的宣传匾额,让人不能不喜欢。</p> <p class="ql-block">贡院里的匾额、对联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如果能让“唯才是举”的标准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该多好!</p> <p class="ql-block">这里十几扇落地窗里都是类似“耕读为本”的历史文物的展示,可见国家培养人才的初心是极好的。</p> <p class="ql-block">此次能在江南贡院行走一回,甚是满足。</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是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代便形成了行列式街道布局形态。有7条老街巷,左右两边的有6条窄巷,如剪子巷、箍桶巷、三条营等。老门东是最具南京老城南记忆的历史文化街也是多业态融合的开放式博物馆,非常值得进去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每一条街巷都有故事,这里就有位于箍桶巷南段,南起三条营,北至剪子巷,因明代抗倭将军张可大府第在此得名,曾名张家桥、张家园,现在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家衙的历史传奇。</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箍桶巷南段张家衙边边的脂粉店铺里,成功进行了一次传统的油墨印刷体验,印出了清晰的“日进斗金”,勇敢地展现出了一个曾经生意人的伟大梦想。</p> <p class="ql-block">我们如此热爱南京,不仅因为她的庄严肃穆、古韵悠长,更再于它的一砖一瓦,一枝一叶都在诉说着六朝古都的辉煌韵味。</p> <p class="ql-block">在老门东的窄巷里随处可见是:艺术馆、博物馆、文都馆。南京历史建筑都有编号有档案,如:NJ0127,边营33号建筑,建于清末民初,2015年揭顶修缮。原为民居建筑,单层木结构,南北向一进院落,小青瓦坡屋面,外立面为青砖空斗墙,体现了门东传统院落民居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巷子悠长,故事多多,她需要热爱她的人们来此游走。</p> <p class="ql-block">快来瞧,快来看,“日进斗金”要进古老的邮筒了,从南京到北京,大概两天左右就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在保存完好的明城墙下,竟然看到了“崇文亭”这个名字,北京的老崇文的名字已经不复存在了,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再次重复一下,这个秋天我们在南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京明城墙建成于明洪武25年(1386年),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这是一段非常有故事的明城墙,也是</span>为现存世界规模最大砖石构造的京师城垣,是朱元璋在江南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600多年来,这座旷世城垣仍以25公里的遗存,雄冠世界之首,北京城墙全都拆了,所以此城墙也是古代城防的孤本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习主席说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政府从保护意识到实际行动都堪称典范。在车水马龙繁忙交通条件下,小茹美眉抢着给我留下这张照片,非常难得。</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是长江古河道遗留下来的一部分,自先秦时期的“桑泊”开始,先后有多个名称。“玄武湖”之名始于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三年(446年)。玄武湖是风景园林,更是文化胜地,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如李煜、刘禹锡、李白、王安石、乾隆、曹雪芹、郭沫若等,可惜今天形色匆匆来不及去寻幽探访了,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畔眺望远方,看见了历史版的鸡鸣寺与现代版的南京相互映衬着。鸡鸣寺,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始建于西晋,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真正成为佛教圣地。此时突然想起: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声律启蒙的诗句了。可惜此次只能远眺一下而已。</p> <p class="ql-block">江南的秋天是翠绿的,用一袭火红的、粉红的、深红的飘飘裙袂来衬托是极好的。</p> <p class="ql-block">这组照片的色彩也很漂亮,这是“青青”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三位衣着素雅的姐妹们,在“青青”的镜头里笑得很灿烂,抓拍的恰恰好。</p> <p class="ql-block">在玄武湖的文创世界里,南京的鸭子一半在饭桌上,另一半在玄武湖的湖面上,你看到了吗?</p> <p class="ql-block">这个“如意松”的文案做的好,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我抢拍的这个有内容的背影,导游、摄影师愉悦的交谈,漂亮美眉的期盼,都在描绘着一种美好的和谐。背影是结束,是尽头,是看不见的思绪,但也是人生旅途的又一个新的开始, 更是希望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南京是一座六朝古都,历史硝烟似乎尚未散去,因为玄武湖仍在述说,明城墙延绵70里,鸡鸣寺的佛意正浓,江南贡院呢,更是人头攒动,在秦淮人家行走间,乌衣巷里还有野草花在开放着……总之这是一座有故事、有情怀的城市。这次游览南京,虽说是疾疾风式的游走,仍感受益匪浅。三千年古都看西安,千年古都看南京。六朝王城的气度飘散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形成了金陵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京值得一去,值得再去!</p> <p class="ql-block">到家了,此次随着“青青旅游”行走的“天目湖八日游”圆满结束了,看到了从前没有看到过的江南风景,看到了从前想看到的历史人文,收获多多,这真是一次物超所值的有意义的出行,有缘再会!</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一天你累了,就出去走走,看看青山绿水,看看大自然,放松一下心情。总会有一处风景,能触动心灵,治愈你所有的不开心。另外说一下:匆匆的完成了这个美篇,肯定会有许多欠缺的地方,请有缘浏览的亲们不吝赐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秋到了,</span>请诸亲静听秋声,用心去感受时光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