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我来了(一)——走近荒野和猎豹

zhaoxin

<p class="ql-block">这次旅游首先来到纳米比亚。对我来说,这是个生疏的国家,认知几乎为零。隐约感觉,这里就是饥饿、贫穷落后的蛮夷之地,或许还是部落酋长式社会。没想到,几天的旅游改变了我对它的认知。它确实很原生态,甚至大面积地区未开发,一片荒芜,但并不缺少文明。当年的欧洲殖民者踏足这片土地,不仅开发了城市,建立了庄园,至今很多白人依然生活在这里,同时也将西方文明移植到这里。政治上是民主共和制,语言文化更偏重于西方文明,当地人通用的语言是英语。</p> 9月3日 <p class="ql-block">历经一天的飞行,我们来到纳米比亚的首都温得和克,下飞机后,我们乘车直达那库斯动物保育基地(Naankuse Foundation)】,据说这处基地是由好莱坞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赞助,最初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型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经过这些年的妥善管理,如今已经变成了全球闻名的动物保护基地!</p> <p class="ql-block">荒野的纳米比亚,一路上沙石飞扬,石子敲打着车身啪啪作响。可能是初春的原因,路两边都是枯草和一簇簇灌木。偶尔看到小鹿,珍珠鸡,野猪。对于我们这些过客,它们没有丝毫的戒备心,而我们却是少见多怪地不停地惊呼。</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第一晚居住的地方,基地里的那库斯小屋旅馆。接待中心墙上是两只猎豹对峙的照片,显而易见,猎豹是这个养护基地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这个坐落在荒野中的酒店,不是集中在一起规整的房屋,而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屋,一条条 小路通向各房间,估计也就是十来间房屋吧。小屋外观和内部装饰都有些奇葩。</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也是住在类似这样的野味实足的酒店中。看似简陋,内部设施一应俱全, 也算是原始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吧。</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个前门像什么?队友说像坟墓(三角形像个坟头,前面立着一个“碑”😂😂)不过,我想在这样的荒郊野外生活,这个高高的屋顶,抵御夏天的酷热和通风一定很好。</p> <p class="ql-block">房间里设施齐全,而且也还干净。不过有些设计确实奇葩。一进门发现除了厕所单独隔开,浴室,卧室,洗脸池同在一个空间。对着床是个透明的铁链帘,隔开卧室和淋雨池。洗漱台已经很高,还安个台式脸盆,洗漱需要抬起胳膊,洗漱台前有一面镜子,高高的,站在前边只能看到头顶,估计个子要1.8米以上的人才能照到镜子。</p> <p class="ql-block">让我好奇的是淋浴池前的铁帘,把床和浴池隔开,两边却依然是透明可见的。这个铁帘起啥作用?池边还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条毛巾,可能是供人们沐浴时坐在上边。</p> 咖啡桌上也是猎豹照片 老木、铁架做的床头柜,粗犷而不失典雅。 <p class="ql-block">后门外有个小小的平台,坐在这里可以欣赏外面的风景——荒凉但很美!</p> <p class="ql-block">放下行李,我们沿土路散步,已是夕阳西下时,红红的太阳绽放着绚丽的霞光,泼洒在荒野的大地上。这确实是在现代文明社会很少看到的自然风光。</p> 夕阳下的荒野 <p class="ql-block">夜晚,没有人的喧嚣,倒能听到屋顶上鸟扑腾的声音,听旅友说,夜里听到了野兽的叫声,不过我没听到。</p> 9月4日 <p class="ql-block">早晨,几个不宿之客——狒狒 闯入了我们的视线,在对面的围墙上嬉戏。工作人员说,它们是野生的,但不怕人。只是要注意,出房屋要锁好门,否则,狒狒可能会进到你的房间偷东西。哈哈!此前我们想到很多在非洲预防被偷的可能 ,却没有想到狒狒!</p> 住地的早晨 <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有一个奇特的活动——和猎豹遛弯。</p><p class="ql-block">猎豹园是一片辽阔的原野。服务员介绍里边生活的三只猎豹是兄弟三个。它们的妈妈出去觅食没有回来,可能被人猎杀。基地收养了这三只小猎豹。小猎豹在这里快乐地成长。不过,我想,他们对这些猎豹也进行了驯化,和人类和睦相处,没有什么攻击性。</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养育人员虽然也在介绍,但用的是英语,能听懂的有限。回来查资料得知,这种带泪线的猎豹属于印度猎豹,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西南部干旱沙漠地区,虽属猫科动物,但是白天活动,晚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可能每天都有人光顾,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这些小猎豹早已见怪不怪了,不靠近人也不躲避人,只是自顾自地休闲,玩耍。</p> <p class="ql-block">这只小猎豹有意思,全然不顾周围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它,爬上树便拉起屎来😀</p> <p class="ql-block">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这样近距离接触猎豹,没有一点恐惧之感。在园中可以和猎豹近距离接触,一路可以跟随猎豹拍摄,但不能摸它们,也不允许在猎豹面前摆pose拍照。按管理人员的解释,猎豹是救助的对像,不是用作商业行为,来参观的人不能影响它们的活动,这是他们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离开猎豹基地,我们前往箭袋树庄园,那也是一个 让人充满想象空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沿途荒无人烟,路上见不到车,依然是一路石子敲打车身噼啪作响。可以看到大部分路边有铁丝网。导游告诉我们,这些看似荒原,实际是有主人的,当年,英、德、荷兰殖民者来到这里,圈下了大片土地,这便是他们的财富。这些地虽然并没有开发,但有些土地的主人还在这里生活。这里是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在这样干涸的土地上,为了保证动物的生存,人们会在自己的庄园里挖一些池子,蓄一些水,方便动物们来喝水。</p> <p class="ql-block">到达箭袋树林已近黄昏。箭袋树实际是芦荟科,一看叶子是多肉植物,厚厚的,尖尖的。据说因为这种树树干中间质地疏软,当地土著人稍作加工便做成装箭的袋子,由此得名。这种树生长于极其干旱的环境中。为了抗拒干旱,有发达而粗壮的树干,厚厚的树叶存储着大量水分,在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叶子会从下部脱落,以维持生存所需。据说箭袋树大部分生长在纳米比亚。我们看到的这一片树林,生长在自然形成的乱石山上。我因为腿脚不好没太往深处走,在山岗上等待落日到来。</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又是一个难得一见的落日美景。通红的太阳,绚丽的晚霞,点缀着奇特的箭袋树,真是很美!很美!夕阳下的箭袋树,有着奇特风采,少了一些狂野,多了几分浪漫与静宜,据说箭袋树林的星空更是别样的景观,吸引着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星空。难怪人们称这里为“干旱的异星球”。不过,黑灯瞎火在布满石头的山上攀爬,倒是需要一些勇气。</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附近的一家叫酒店,实际应该算是民宿,由一对英国老夫妇经营。当然这是他们很早以前买下的土地,建的庄园。老两口经营着几栋房屋,设施简单但还齐全、干净。花园里点缀了各种多肉植物和装饰挂件,还养了几只鹦鹉。</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装制有点意思,好像是蓄水的,只是装饰?还是有实用价值不得而知,不过小鸟到这里觅水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餐,我们又开始了长途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