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 薪火永传励初心 ——如东岔河镇老干部党总支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八秩春秋弹指过,抗战精神永留存。当岁月的指针定格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那些镌刻着血与火的峥嵘记忆,依旧在时光长河中激荡人心;那些凝聚着勇与毅的精神丰碑,始终在时代征程上指引方向。9月21日上午,如东县岔河镇古坝老干部活动中心内人声鼎沸、银发满堂,镇老干部党总支在此隆重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特别邀请老干部宣讲团成员丛龙尤担任主讲嘉宾,为全体退休老干部带来一堂浸润初心、叩击心灵的抗战历史党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党课上,丛龙尤以如东本地抗战史实为脉络,用饱含深情的讲述,将大家带回80年前那段中国共产党带领如东人民浴血抗敌的艰难岁月。他首先揭开日军在岔河及周边地区犯下的累累罪行:1938年3月,日军铁蹄先后踏破南通、如皋城,6月因遭如皋常备2团薛承宗部伏击、损失惨重,随即对石甸镇展开长达55天的报复性烧杀——110户群众的1112间房屋化为焦土,孕妇遭残忍虐杀、老人被挑肠焚身、孩童死于机枪扫射,惨剧触目惊心;8月,日军又火烧双甸镇及任家旗杆、吴家庄等地,累计烧毁229户2345间房屋,夺走32名平民性命。1941年起,日军更构筑总长150公里的竹篱笆封锁线,设25个据点、数十个检问所,因农户羊只穿越篱笆、篱笆局部残破便屠户烧房,残暴行径令人发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丛龙尤着重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他提到,徐州会战失利后,新四军、八路军毅然挺进江苏敌后:陈毅、粟裕率部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黄桥决战打破顽固派阻挠,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盐城白驹镇会师,华中抗战领导重心自此扎根江苏;同年10月,陶勇率新四军三纵东进如东,兵分两路进驻掘港,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中共如皋(东)县委及各区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如东人民终于有了“主心骨”,自此拿起武器与日伪军正面交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人民抗战的磅礴力量”篇章中,丛龙尤的讲述满是振奋:1943年至1944年,双岔北区委多次组织5400余人次破击封锁线,1944年12月一晚更是烧毁南坎至丁堰70多华里竹篱笆,让日军封锁沦为泡影;县警卫团、武工队、民兵灵活运用伏击战、麻雀战、地雷战,先后取得“夜袭中巷口”“铁篱笆伏击战”“八里店阻击战”等数十场胜利。同时,他也深情缅怀马许生、李玉雪等英烈:“抗日猛将马张飞”马许生率队伏击日伪军获陶勇嘉奖,被捕后宁死不屈;22岁的李玉雪从事地下工作被捕,酷刑面前守口如瓶;25岁的金鹤群炸碉堡、除汉奸,牺牲时仍高呼抗日口号……岔河域内85名党员、青年为民族独立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百姓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丛龙尤还提到,新中国成立后,如东以“马杨乡”“石祁村”“其国桥”命名地名,2021年岔河镇建成“慰烈园”,用一个个实际行动守护英烈记忆。他强调:“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转兴的转折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场党课史料翔实、情感真挚,让在场老干部们红了眼眶、热了心头。党课后,陈桂泉、孙德泉、徐长华等老同志纷纷走上讲台,分享心中感悟。年过七旬的陈桂泉声音微颤:“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讲岔河小学被日军烧毁的惨状,今天再听丛老师细说,更懂当年先烈有多难!那时没枪没炮,全靠一颗保家卫国的心,这种精神咱不能忘!”孙德泉曾在乡镇岗位工作多年,他感慨道:“抗战时党带领群众破封锁、打胜仗,靠的是‘鱼水情’;现在我们退休了,虽不能上战场,但可以给社区孩子讲抗战故事,把这份‘初心’传下去。”徐长华则提到了岔河“慰烈园”:“我每次去慰烈园祭扫,看着英烈名录就想起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咱们老干部要做‘传火人’,让年轻人知道,现在的太平是用鲜血换来的,要好好建设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干部们的发言朴实却有力,道出了对历史的敬畏、对精神的坚守。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更是一次初心洗礼,未来将继续发挥“银发力量”,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为岔河镇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摄影|薛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辑|花松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审核|吴庆明 卢洁 官方平台团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