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一一模拟红马

朱世岱

<p class="ql-block">洞仙歌</p><p class="ql-block">-----模拟红马</p><p class="ql-block">江河九曲,</p><p class="ql-block">烟笼十里堤。</p><p class="ql-block">远山碧树秋重绿,</p><p class="ql-block">幽径独步迷。</p><p class="ql-block">餐风闻香,</p><p class="ql-block">激猛气,</p><p class="ql-block">赢得消魂无语。</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1、洞仙歌:词牌名。</p><p class="ql-block">2、模拟红马:2025年9月21日,在辽宁盘锦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举办盘锦红海滩马拉松大赛。我将其简称为红马。说来惭愧,今年我先报了沈阳马拉松,后报了盘锦的红马,人家可能是嫌我太老,将我拒之门外。他们不和我玩,我只得自己玩。今天上午,我便模拟沈马或红马,也跑了一次马拉松。算起来,我跑的最后一场官方马拉松是2007年11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马拉松大赛,距今正好是18年。这期间我再也没参加官方的马拉松比赛。为什么?主要是我移情别恋,又爱上了骑行和登山。虽说拿不出更多的时间跑步,但我从来未中断过跑步,因为跑步是我少年时就养成的爱好,每周仍保持跑步二次以上,每次5公里以上,每月跑步100公里左右。这18年跑了2万多公里。这些年虽说不再跑官方马拉松,但每年都要跑几次模拟半马。这期间,我进行的强度较大的骑行和登山活动大约1835次,每次是指一天的运动总量,每年100次左右,最多的一年是2014年,进行强度较大骑行或登山的活动达250多次。每次骑行或登山运动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或超过一次全程马拉松,每次所需要的心肺能量和肌肉耐力也都相当于一次马拉松。经常有人问我: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能一次跑那么远。我想借用文学界的一句话来回答他:功夫在诗外。也就是说能跑的原因要在跑步之外去寻找。我数十年习武不辍,练就了的身体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我常年的登山和骑行活动,练就了较强的心肺功能。各项运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是有数项运动基础垫底,促使我今天敢于去跑一次模拟红马。我对跑步的基本认知是:跑得快不如跑得远,跑得远不如跑得久。能不能跑马拉松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持久,能跑到老。今天我是抱着测试自己目前身体状况的目的,而去模拟红马的。至于在什么时间内跑完模拟红马,都无所谓。今天用145分钟跑完21公里,比我在2006年跑的北京马拉松的半程慢了24分钟;今天用4小时59分,跑完全马,比我在2006年北京马拉松慢了65分钟。19年前跑北京马拉松时,后半程比前半各程快8分钟;今天后半程比前半程慢9分钟。2006年跑北马时,最后500米以4分多的配速冲刺,追上数十人;今天最后500米,由正常的7分配速降到8分配速,坚持跑下来。看来不服老是不行的。今天最乏力时是在最后一公里,我没有动用剩下的最后一袋能量胶,而是动用了精神储备,我暗示自己:今天体能消耗远不及几年前曾经历的反骑318国道上西藏段的72拐和骑行雅鲁藏布江的波密至墨脱段。想此,浑身增添了力量。今天的最大收获是:又减肥了,跑前体重是143斤,跑后是138斤。</p><p class="ql-block">3、江河:指离我家较近的三条河流:鸭绿江、爱河、大沙河。爱河和大沙河是鸭绿江的支流。</p><p class="ql-block">4、十里堤:大沙河、爱河、鸭绿江的河堤都很长,不止十里,我主要在河堤上跑步,幽静,安全。</p> <p class="ql-block">沿着大沙河·鸭绿江·爱河,跑到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有22公里,我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草书:洞仙歌一一模拟红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