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多加湖是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列宁格勒州与卡累利阿共和国之间的湖泊,西北靠近芬兰边境。为涅瓦河源头,最后流入芬兰湾(波罗的海的一部分)。拉多加湖约有岛屿660座,是欧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15大湖泊。 “断裂的环” 纪念碑:纪念碑是 “列宁格勒荣耀绿带” 纪念综合体的一部分,1966 年建于拉多加湖西岸、“生命之路” 40 公里处。<div>两个弧形象征被围困的列宁格勒(敌人如 “环” 般包围城市);地面宽平台与轮胎痕迹,代表 “生命之路” 陆地段的起点。纪念碑含带球形孔洞的钢筋混凝土球(模仿探照灯,致敬防空力量)、花岗岩屋顶,还有 2014 年二战胜利 70 周年时点燃的永恒火焰(重建后,火焰位于五星形状的杯状结构中)。<div>该纪念碑是为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二战)及战时关键补给线 “生命之路” 而建的重要历史纪念物。</div></div> 二战时,德军封锁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拉多加湖的冰上运输线 “生命之路” 是城市获取物资、维持生存的关键通道。牌匾以此致敬当时冒着严寒与危险,保障城市补给、坚守家国责任的人们,传递对这段历史与英雄精神的缅怀。 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二战期间)中 “拉多加湖生命之路” 的俄文牌匾。文字大意为:“后代要铭记!在严酷的岁月里,(人们)忠于人民、职责与祖国,穿越拉多加湖的冰窟,我们开辟了生命之路,为了生命永不消逝!”。 这是一块介绍《突破能源封锁》纪念碑的俄文说明牌。<br>文字内容表明:该纪念碑由俄罗斯国家电网企业 “Россети Ленэнерго” 倡议并出资建造,旨在纪念二战期间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封锁时,能源工作者为城市恢复电力的壮举。当时,工程师们仅用 48 天(比军事委员会原定的 56 天更短),完成了从沃尔霍夫水电站经拉多加湖底铺设 “生命电缆” 的工程;1942 年 9 月 23 日 “突破能源封锁” 当天,列宁格勒数千户民居、面包厂、国防企业及医疗场所等恢复供电,成为保卫战与解放进程的关键转折点之一。 希斯拉维奇火车站。建筑采用醒目的三角形大屋顶设计,融合现代风格与简洁线条,白色立面搭配石材、玻璃元素,既具备铁路交通枢纽的功能性,又因地处 “生命之路”(二战列宁格勒保卫战关键补给线)相关区域,承载着对历史的纪念意义。 “生命之路”的标识柱。“生命之路”是二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拉多加湖冰上运输线的别称(是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获取物资、维持生存的关键 “生命线”)。柱体顶部的锤子与扳手交叉图案,象征工业力量对运输线保障的贡献;数字 “47”“46” 与路线标识(如里程、区段)相关。整体用于铭记这段历史,致敬为保障 “生命之路” 付出的人们。<br> 在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袭,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被围困,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断绝。然而,拉多加湖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唯一生命线。尽管湖上的运输船只时常遭受德国飞机的轰炸,但苏军仍然顽强地守护着这条通往外界的通道。他们抢修了一条运输线,尽管新线路长达200多公里且充满艰辛,但它却成为了冬季物资和人员运送的唯一希望。 在1941年至1942年的严冬,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城内,饥饿的人们甚至将鸟雀、老鼠及宠物都吃掉了。那时,每人每天仅能分到300克掺杂木屑和其他杂质的黑面包,甚至最低时降至150克。图2展示了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被围居民生活条件的恶劣状况。在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的陈列中,这一幕令人深感震撼。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每当运输面包的卡车在市区遭遇德国空军的袭击,面包散落一地时,路过的居民总会自发地围成一圈,拾起地上的面包,掸去尘土后交给下一辆卡车。他们的口粮由军管人员严格控制分发。在极度的饥饿之下,城内甚至出现了人类同类相食的恐怖事件。为了制止这种行为,列宁格勒的警察组织了一个特别师。这场战役是二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围困与反围困的战役。在列宁格勒,高达64万多人死于饥饿与严寒,另有2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东正教十字架,刻有俄文 “НИКА”(意为 “胜利”),底部基座周围摆放着鲜花与石块,周围绿树环绕,环境静谧肃穆。 今日晚餐在此享用当地的特色烤鱼。 在拉多加湖的湖畔,沙滩与灯塔相映成趣。沙滩上,历史的痕迹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而灯塔则静静地伫立在湖畔,它的光芒似乎在为那些英勇抗敌的苏军将士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拉多加湖,作为欧洲最大的湖泊,其波涛汹涌的景象宛如大海一般壮阔。在这片广袤的水域上,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与无尽的生机。 拉多加湖湖畔的一些雕塑,更是将艺术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div>本篇文字资料下载于百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