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武义老街~熟溪廊桥一日游

朱引弟

<p class="ql-block">那天阳光正好,我们一行人站在武义古坊前,笑声在青石板路上回荡。牌坊高耸,红灯笼随风轻晃,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谁也没数清到底挂了多少盏,只记得那抹红,把整个老街都染得喜气洋洋。有人喊“来张合影!”大家立刻凑近,摆出最灿烂的笑容,快门一按,就把这份热闹定格在了2025年的初秋。</p> <p class="ql-block">走进五圣堂前的巷口,木结构的牌坊静静立着,金漆大字写着“五圣堂”,灯笼映着光,仿佛连空气都带着几分庄严与温情。我们停下脚步,有人指着牌匾念出声,像是在确认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两旁的老屋挂着小广告,却一点也不突兀,反倒有种烟火气的亲切。我们笑着拍照,不为打卡,只为这一刻的轻松自在。</p> <p class="ql-block">沿着熟溪走,廊桥就在眼前了。它横跨水面,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这条清澈的河。那天天气极好,树影婆娑,水波不兴,桥身的倒影完整地铺在水面上,仿佛另一座桥藏在水底。我们站在桥头,有人提议合影,于是大家靠得紧紧的,笑得肆无忌惮。抬头一看,照片上方不知谁加了行红字:“2025年9月21日 武义熟溪廊桥”——这哪是标注,分明是给回忆盖了个戳。</p> <p class="ql-block">熟溪廊桥最美的时候,是清晨或黄昏。那天我们恰好赶上傍晚,夕阳把桥顶的瓦片染成金色,红灯笼亮起,像一串串熟透的柿子。桥下水面如镜,高楼的轮廓悄悄溜进倒影里,传统与现代就这样在水中握手言和。我们沿着桥边慢慢走,谁都没说话,但心里都在想:这样的地方,值得再来一次。</p> <p class="ql-block">刚下过雨,地面还湿着,树叶滴着水,空气里全是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我们在河边树荫下歇脚,桥影斜斜地落在湿漉漉的石板上。有人撑起伞,有人甩了甩鞋上的水珠,笑说“这雨来得巧,洗得街真干净”。树影斑驳,桥影朦胧,那一刻,连呼吸都变得轻了。</p> <p class="ql-block">在五圣堂前,我们玩起了搞怪合影。三人一排,中间穿红衣的故意瞪眼,两边一个装酷一个比心,姿势越夸张越好。石狮子蹲在角落,仿佛也在偷笑。游客来来往往,没人觉得我们吵,反倒有人驻足拍照。老街的包容,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里。</p> <p class="ql-block">五圣堂门口,一位穿绿衣的女士正指着牌匾跟同伴讲解,神情认真得像导游。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映得她脸上的笑容格外柔和。街上人来人往,店铺的吆喝声、脚步声、雨伞收起的滴水声,交织成一首老街小调。我们没打扰她,只是悄悄拍了张远景,把这份专注也装进了旅程里。</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一座牌坊前,身后是石板路和古旧的店铺。灯笼高挂,风一吹,光影就在脸上跳动。街边有老人坐在藤椅里喝茶,有孩子追着泡泡跑过。那一刻突然觉得,所谓“古风”,不是复刻的布景,而是生活本身还在延续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和朋友并肩站在“五圣堂”牌坊下,我们都不说话,只是笑着看镜头。石板路延伸向远处,两旁的店铺亮起灯,有人开始摆夜市摊。那一刻,我们像误入了某个旧日片段,时间慢了下来,连呼吸都带着历史的余温。</p> <p class="ql-block">另一条古街上,我独自站着,蓝波点上衣在红灯笼下格外显眼。街不长,却走得特别慢。行人三三两两,有人提着刚买的糖糕,有人牵着孩子看灯笼。我不赶路,也不拍照,就贪恋这份宁静——它不像景区,倒像某个熟人住的老巷。</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站在五圣堂前,雨伞撑开,游客们穿行在石板路上。我拿着手机,拍下牌匾的细节,也拍下人群的热闹。蓝波点上衣依旧,心情也依旧。不同的是,这次雨来了,伞开了,老街在雨中更显温润,像一幅刚上色的水墨。</p> <p class="ql-block">雨越下越密,我们索性放慢脚步。同一座牌坊,同一片屋檐,不同的是伞的颜色——红的、蓝的、紫的,在灰蒙蒙的天色里像一朵朵花。有人拍照,有人躲雨,有人干脆在屋檐下吃起了热腾腾的豆腐包。老街的雨,下得有滋味。</p> <p class="ql-block">我戴着墨镜站在牌坊前,阳光偶尔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五圣堂”三个字上。石板路泛着微光,远处行人模糊成剪影。那一刻,我忽然不想走太快。有些地方,适合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感受它呼吸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朋友张开双臂,像要拥抱整条古街。她穿黑外套、粉裤子,墨镜一戴,活力四射。牌坊上的灯笼静静看着,仿佛也被这份热情感染。我们笑她太夸张,可下一秒,自己也学着张开手臂——谁说旅行不能任性一回?</p> <p class="ql-block">她背对镜头,双臂张开,像在拥抱风。那一刻,她不是游客,而是自由本身。牌坊、灯笼、古街,都成了背景。我按下快门,不是为了留影,而是想记住:在武义的某条街上,有人曾这样毫无顾忌地快乐过。</p> <p class="ql-block">手持蓝伞站在五圣堂入口,石狮子静静守在一旁。条纹上衣配白裤,简单却舒服。雨不大,但伞不能收——收了,就少了那份意境。老街的雨天,适合慢行,适合发呆,适合把心交给风和水。</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站在牌坊前,这次只有我。灯笼亮着,街道安静,连脚步声都显得清晰。没有合影,没有喧闹,只有我和这座老城的独处。原来,最深的感动,往往来自最安静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那座多层古建飞檐翘角,木雕精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游客们驻足拍照,有人撑伞,有人仰头细看。我站在角落,看光影在屋檐上移动,听风穿过廊柱的轻响。那一刻,建筑不再是死物,它在呼吸,在讲述。</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上,行人撑伞缓行。“五圣堂”牌坊下,脚步声与雨滴声交织。有人匆匆赶路,有人停下拍照。我站在一旁,看这一切如常发生——老街的美,不在于它多古老,而在于它依然活着。</p> <p class="ql-block">在古街上挥手微笑,红色灯笼在头顶摇晃。石狮子蹲在角落,像老朋友般熟悉。我不知这条路叫什么,但知道它通往记忆深处——那种古朴的、带着烟火气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穿黑衣站在五圣堂前,微笑是真诚的。背景里灯笼亮着,行人走动,建筑统一而和谐。我不说话,只是感受:这一刻,我属于这里,哪怕只是短暂路过。</p> <p class="ql-block">“武成”牌坊前,一位红衣女士笑着挥手,像在迎接谁。背景有现代建筑,也有湿润的地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不争不抢,反而彼此映衬。我忽然明白:一座城的厚度,不在于它有多老,而在于它能否包容新旧共存。</p> <p class="ql-block">“武成”牌坊巍然矗立,飞檐指向阴沉的天空。道路宽阔,绿植整齐,远处高楼林立。雨刚停,地面反着光,像铺了一层薄银。站在这里,仿佛站在时间的交界处——一头是历史,一头是未来。</p> <p class="ql-block">牌坊前,一位游客突然挥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其他人笑了,我也笑了。庄重的建筑,因这一挥手,多了人情味。原来,再古老的地标,也需要人的温度来点亮。</p> <p class="ql-block">南门夜市入口亮起灯光,“美食匠人”“陶陶”的招牌在雨中格外醒目。我们撑伞走进去,热气腾腾的香味扑面而来。谁说雨天不能逛夜市?湿漉漉的街,反而让烟火气更浓了。</p> <p class="ql-block">在挂满红灯笼的街上,我笑着比出剪刀手。蓝波点上衣、墨镜、阳光——一切都刚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