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是生命的从容绽放

杜小艳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468681</p><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杜小艳</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原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抹红在胡杨林中格外醒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她站在水边,红围巾像一团跳跃的火焰,在深秋的赭黄与灰褐间燃烧。风掠过枯叶,在水面漾起细碎的波纹,将她的身影揉碎又重塑。她没有模仿谁的姿态,只是安静地站着,任胡杨的虬枝在身后舒展,任自己的影子在水中与胡杨的倒影交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画室里的小雅。她总因自己左脸颊的小雀斑而自卑,画画时偏爱用厚重的颜料遮盖,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在镜中发现,阳光斜照时,那些雀斑竟像撒了金粉的星子。从那天起,她不再刻意修饰,反而在肖像画里大胆加入类似的光影,那些画作竟因此有了独特的灵动——原来被她视为瑕疵的印记,恰恰是她的专属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没有青松的挺拔,没有垂柳的柔美,却能在干旱与风沙中站成三千年的传奇。它的每一道裂纹都是与自然博弈的勋章,每一片枯叶都是对生命轮回的注解。没有人会因为它没有长成别的树的模样而否定它的价值,正如没有人该因自己不同于他人而看轻自己。</p> <p class="ql-block">  邻居家的阿婆,七十多岁仍每天穿着碎花布衫在院子里侍弄花草。有人劝她换件时髦的衣裳,她总是笑着摇头:“这碎花是我年轻时就爱的,穿了一辈子,舒服。”她的院子里,月季与野菜共生,石榴树的枝桠斜斜地伸过篱笆,一切都不按园艺手册的规矩生长,却自有一番蓬勃的野趣。阿婆说:“花有花的开法,人有人的活法,干嘛要和别人一样?”</p> <p class="ql-block">  想起一次旅行,在江南古镇的巷弄里,遇见一位捏面人的手艺人。他的摊位没有精致的装潢,面团却在他粗糙的指尖变成一个个神态迥异的小人儿。有人问他为何不效仿网红的营销方式,他憨厚地笑:“我只会捏这个,捏了几十年,喜欢就好。”那一刻,阳光落在他满是面粉的手上,那些指纹里的沟壑,分明是时光镌刻的勋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模样。不必羡慕玫瑰的娇艳,雏菊有雏菊的清新;不必嫉妒雄鹰的翱翔,燕雀有燕雀的轻盈。当你坦然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那些曾被视为“不完美”的部分,你会发现,生命原本就该是这般多元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像胡杨林中那抹红,她不必成为谁的风景,只需在自己的时区里,从容绽放。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在接纳自我的旅程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行稳致远的人生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