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div><br></div><div>一年的时间太漫长。</div><div><br></div><div>从去年8月底回来,熬到今年6月底,整整10个月,300多天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不敢想象。想家,不是新移民的专利,老移民也想家。回家就成了我们每年旅行的目的地。</div><div><br></div>假期一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出发。<div><br></div><div>7月2日凌晨4点25分,上了送站师傅的车。4点50分到达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5点15分,在机器上办完行李托运,到传送带前放上行李。然后,过安检,喝咖啡,等待登机。</div><div><br></div><div>早上7点05分,由多伦多飞往温哥华的飞机起飞。</div><div><br></div><div>当地时间8点50分着陆温哥华。温哥华与多伦多有3个小时的时差,所以,此时是多伦多时间中午11点50分。从多伦多到温哥华的航程大约4小时45分钟。</div><div><br></div><div>不过,在旅行中,一切以当地时间为准。</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温哥华飞往上海航班的时间时是12点左右,还有三四个小时。凌晨离开多伦多是空着肚子的,便在Tim Hortorns排着长队,买咖啡及早点,找个地方坐下,边吃边喝边上网,或者看书,聊天,打发等待的时间。<div><br></div><div>温哥华机场那个巨大的水族世界很漂亮,每次经过这里中转时,都要过来看一看。</div><div><br></div><div>看水中游鱼的自由自在,看那些水草在水里随波摇摆,看巨大的珊瑚在水下静静地呆着。它们的外边是川流不息的过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中一定有许多常见的过客,不知游鱼们会不会记得他们。</div><div><br></div><div>小儿子在高中学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论)的课程时,曾问我Idealism(唯心主义)是怎么回事。我跟他解释说,在主观唯心主义看来,世界万物的存在形式取决于人的感觉和意识,还有精神。好比海洋,在我眼里,海洋的浩瀚放飞我的心思,收纳我的烦恼;而在某些人看来,汪洋是一种恐怖的存在,让他们感到不安,甚至恐惧。我们眼里的大海,在鱼的眼里也许是空气。有的人眼里可以看到神,有的人压根不信其存在。</div><div><br></div><div>我们从小就接受唯物主义教育,就是认为有物质而后才有人的意识反映。又特别喜欢说:“眼见为实”。什么叫眼见为实?就是不承认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是以个人的主观见识为出发点。所以,就很难出现大胆假设,通过推理思辨与求证,形成理论性的学说。这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就会导致在中国无法诞生科学理论。</div><div><br></div><div>我知道我的解释没能帮上什么忙,因为我看到他依然满脸的迷茫。这也无所谓,一个人的认识需要生活经历,一个人的思想也需要多次往返的旅行。</div><div><br></div><div>自从疫情后复航以来,从多伦多到上海及返回,温哥华是必经的。乘坐加航,温哥华我每年都会路过一次。</div><div><br></div><div>疫情前,多伦多到上海或北京的航班多是直达的,因走北极俄国航线航程短,省油,可以不必在温哥华停留。现在不行了,俄国航线走不成,航程加长,费油,只好在温哥华换乘。</div><div><br></div><div>票价也就居高不下。疫情前,往返机票1200多加币。疫情后,4000多加币。现在好些,依然3500多加币。即便如此,家还是要回的。<br><br><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温哥华机场的水族世界</h3><div><br></div> <div>当地时间中午12点07,由温哥华飞往上海的飞机起飞。</div><div><br>上海时间,7月3日下午1点57分,飞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着陆。等到2点25分才开始下飞机,等得有点心急,因为还有一个4点多钟飞往重庆的航班不知能不能赶得上。</div><div><br></div>跨国航班的机舱内总是冷得让人发抖。出于经验,我穿着厚厚的牛仔裤和带帽子的厚外套。即便这样,航程中还是要在腿上加盖一条飞机给准备的薄毯子。<div><br></div><div>一出机舱,马上便感受到通道里的高温,上海的高温。说是还不算高,还不到40度。可多伦多的气温才25、6度,一天之后就是上海的35、6度。何况是从机舱内的不到20度的环境中走出,一下子就有让人冒汗的感觉,而且很闷热。赶紧加快步伐,走近航站大楼就好受多了。</div><div><div><br></div><div><div><br></div></div></div> <div><br></div><div>填入境卡,排队等待,不时地看手机时间。往年觉得挺快的办理入境的过程,这会感觉格外地漫长。每看到自己前边的人走到柜台,心里就盼着赶紧通过,千万别出什么岔子。还好,所有的人都顺利通过,终于轮到我。<br><br>走到柜台前,礼貌地打了招呼,然后主动摘下眼镜,等待问话,等待拍照,等待按手印(看到前边的人都按了手印)。问话很简单,来中国的目的。答完,拍照。没有按手印,估计以前按过的手印还有用。要不,就是在某个过程中按过了手印,我也不记得了。<br><br>3点05分通过海关入境。这是在第二航站楼(T2),急急忙忙去取了行李,往第一航站楼(T1)赶,我们要在那里乘4点半的飞机飞往重庆。<br><br>可赶到第一航站楼时,前往重庆的上海航空公司值机柜台已经停止办理登机牌手续。<br><br>正急得不知如何,过来一位服务人员,一听我们的情况,便让我们赶紧去9号柜台,说那里专为迟到的乘客快速办理登机。<br><br>赶到9号柜台时,急中出乱,爱人的身份证件不见了。这可正应着那个墨菲定律了,越急越紧张越出事。这也正验证了另一条定律,女人的包不论多小,总是能装下数不清的东西。如果还不止一个包,天下的东西可能都在包里了。<br><br>一阵忙乱,我看着眼睛都发花,脑门都沁出汗珠了。还好,最后是有惊无险,找到了。办理了登机牌,托运了行李。过了安检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可以放慢些脚步,不必再紧张了。<br><br>想想都有点后怕,以后预订换乘航班的机票还是间隔时间稍长一点好,可以为飞机晚点及其他预料不到的事留出多些时间,免得如此紧张。<br><br>爱人心里紧没紧张,她没说,我也没问,也不知道。但她流露的表情却是很得意的,以最短的时间搭乘上下一个航班,省去换乘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了以最短的时间抵达最终目的地。<br><br>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也是以其间的紧张作为代价的。当然,如果有人没感觉紧张,也就没什么代价了。反正是把我紧张得要命。<br><br></div> <div><br></div>跟着人流,坐上机场捷运列车前往上海航空的卫星厅H131登机口。我们到时,已经开始登机了。<br><br>一路走过来,又回到第一次的感觉。上海浦东机场真的很大,很多地方都空荡荡的,座椅空着,空间空着,没有候机乘客,只有稀疏的过往的乘客。那时以为这些空荡会被后来的发展填满,可多年以后的现在,空荡依然空荡着。<br><br>4点49分,我们去重庆的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div><br></div><div>暮色苍茫中,我的心随着飞机离开地面,也一下子从上海飞向重庆,想着到达重庆时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夜色,想着山城的灯火该是怎样的模样。<br><br>离开上海地面的浓雾和高温,到了云端之上,天光还大亮着。机舱内冷气袭人,舷窗外没有暮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