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9月15日,怀揣着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期待,我们一行25人,从吕梁碛口出发,前往陕西波浪谷景区。一路沿着沿黄公路前行,31.82千米的路程,黄河水在一旁奔腾不息,水面波光粼粼,像是藏着无数故事。过吴堡黄河大桥,紧接着驶入G20青银高速。途中,穿越了大大小小的隧道,姚家沟一号隧道、阎家沟1号隧道……最长的刘家坪4号隧道,足足有6.1千米,在黑暗中穿梭,心中满是对目的地的向往。</p><p class="ql-block">历经3小时39分钟,行驶226.19千米后,终于抵达。一下车,那独特的丹霞地貌就映入眼帘,层层叠叠的红砂岩似波浪翻滚,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迷人的色彩。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探寻这亿万年雕琢的红色奇迹。</p> <p class="ql-block">刚进景区没多久,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个视野开阔的坡地合影。背景是连绵的绿山和远处缓缓转动的风力发电机,像时间的指针,不紧不慢地划过天空。有人挥手,有人比心,还有人举着相机倒着拍,生怕漏掉谁的笑容。我们这群人,年纪不小,心却还热着,穿得五颜六色,像一群误入地质奇观的候鸟,带着生活的烟火气,一头扎进这亿万年的寂静里。</p> <p class="ql-block">横幅一展开,“新时代摄影采风团 山西太原老年大学”,笑声就炸开了。这名字听着正经,可谁不知道我们是来“玩快门”的?阳光正好,山丘温柔,蓝天像刚洗过的床单,干净得让人想躺下。我们举着横幅,镜头对准彼此,快门声此起彼伏,仿佛不是在拍风景,而是在定格一段段滚烫的晚年热情。谁说年纪大了就不能追光?我们追的,是自然的光,也是心里那点不肯熄灭的光。</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看见一位老哥站在高处,绿背心、牛仔裤,头上一顶宽边帽,活脱脱像个西部片里的探险家。他冲我们挥手,手里相机稳稳地举着,镜头对准远方。那背影嵌在起伏的红沙丘里,像一幅动起来的画。那一刻忽然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这片土地对话——有人用脚丈量,有人用眼记录,有人,干脆把自己站成风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中午阳光最烈的时候,有人干脆往岩石上一躺,背包当枕头,眯着眼晒太阳。灰上衣、蓝牛仔裤,运动鞋也没脱,就这么舒展地摊在红岩上,像一块被晒暖的石头。远处有人走动,有座塔楼静静立在山腰,仿佛在守望。没人催,没人喊,大家心照不宣地放慢了脚步。在这片被时间雕刻的红色波浪里,连呼吸都变得懒洋洋的,谁还急着赶路呢?</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蓝外套的女士站在岩缝间,背个彩色包,冲镜头笑得像朵刚开的花。她身后是层层叠叠的红岩和零星的绿植,风从山谷里溜过来,撩起她的发丝。她没说话,可那笑容已经说了太多——关于自由,关于热爱,关于一个普通午后,如何因为一片陌生的土地而变得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穿灰色西装的先生。他坐在一块平整的红岩上,双手交叠,面带微笑,像在参加一场只有自己知道的仪式。风力发电机在远处缓缓转动,天空晴朗,他的身影被阳光勾出一道金边。没人知道他为什么穿西装来爬山,但那一刻,他看起来既像一位沉思的哲人,又像一位赴约的老友——与山河,与岁月,赴一场迟到却依然郑重的约,那也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到了开阔地带,有人忍不住双臂高举,对着山谷大喊了一声。没人听清喊的什么,但那笑容藏不住。蓝天无云,山丘连绵,风力发电机像守卫大地的巨人,静静伫立。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琐碎都被甩在了隧道尽头,只剩下眼前这无边的壮阔,和心里那点久违的轻盈。</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在一处波浪形的岩石上歇脚。两人并肩坐着,没说话,只是望着远处山坡上走动的人影。沙丘起伏,光影流动,时间像是被拉长了。有人拍照,有人发呆,有人小声聊着家常。没有谁觉得这沉默尴尬,反而觉得刚刚好——大自然从不喧哗,可它教会我们,安静本身,也是一种交流。</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遇见两位同行者站在高处。一个背着相机包,穿深色夹克,眼神里透着专业劲儿;另一个白衬衫黑裤,戴顶帽子,像个刚退休的教授。他们并肩而立,笑容轻松,仿佛不是在赶行程,而是在赴一场老友间的山野茶会。风从耳边掠过,带走了话语,却留下了那份默契的愉悦。</p> <p class="ql-block">沙丘上,有人干脆躺平了,灰衣黑裤的,蓝衣蓝裤的,像两块随意搁置的布料。他们闭着眼,晒着太阳,远处还有人走动、拍照、坐着发呆。这场景不像旅游,倒像一场集体疗愈——我们用身体贴着大地,让红岩的温度一点点渗进骨头,把城市的焦虑,一寸寸烤化。</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沙丘上,几位女士也学着躺下,花衣裳、太阳镜、草帽,五颜六色地铺在红色的背景上,像一幅抽象画。她们笑着,聊着,有人突然说:“这地方,像不像火星?”没人回答,但大家都笑了。或许我们不需要知道它像哪里,只要知道——此刻,我们正真实地活着,被阳光照着,被风吹着,被这片土地温柔地接纳着。</p> <p class="ql-block">有位讲解员站在高处,向围坐的游客讲述这片地貌的形成。阴沉的天空下,山谷显得更加深邃。他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讲着亿万年的沉积、抬升、风蚀、水流。我们安静地听着,仿佛不是在听地理课,而是在听地球的自述。那一刻,人变得很轻,历史却很重。</p> <p class="ql-block">有人站在沙丘顶上,黄上衣黑裤子,手指远方,像是在指引什么。也许他指的不是某个景点,而是某种心境——那种站在高处,突然看懂了自己渺小,却又因此感到自由的瞬间。风在耳边呼啸,沙粒在脚下微动,远方的沙丘连绵不绝,像大地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黄裙子的女士坐在沙丘上,笑着挥手,相机包背在身后。她像一束光,落在红色的画布上。沙丘的纹路清晰,像时间的年轮,而她的笑容,是此刻最鲜活的笔触。没人催她拍照,可她就这样坐着,享受着被自然包围的每一秒。</p> <p class="ql-block">一位男士站在开阔的岩台上,蓝白格子衬衫,背着相机,手里还握着一台。他没急着拍,只是静静站着,像在等一个最合适的光线。远处山脉起伏,绿意隐约,他像一位守候灵感的诗人,知道最美的瞬间,从不急于按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途中,有人背着包,手持相机,在沙丘间专注拍摄。蓝格子衬衫在红岩间格外醒目,他弯腰、蹲下、仰头,只为捕捉那一道最动人的光影。远处有人走动,有人驻足,整个画面,像一首关于探索与热爱的无声诗。</p> <p class="ql-block">两位女士坐在沙丘上聊天,背靠背,背包随意扔在身边。她们笑得放松,像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沙丘起伏,植被稀疏,可这份宁静,比任何风景都珍贵。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或许就是为了这一刻——能和同伴坐在地球的褶皱里,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p> <p class="ql-block">她们站起来,站在岩石前,比出胜利的手势,笑容灿烂。阳光洒在山丘上,植被在风中轻晃,这一刻,她们不是游客,是征服了疲惫与距离的胜利者。而胜利的奖品,不过是这片壮丽的红岩,和彼此脸上真实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波浪形的岩石上,手持相机,微笑着。她身后,一位背包的男士正缓缓走来。那一刻,画面里全是流动的活力——有人在拍,有人在走,有人在看,这片沉寂了亿万年的土地,因我们的</p> <p class="ql-block">今天从吕梁碛口出发,一路奔波,终于抵达了心心念念的陕西波浪谷景区。刚踏入景区,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层层叠叠的红色砂岩,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用最浓烈的色彩涂抹而成。那岩石上的纹路,细腻又独特,一圈圈、一道道,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指纹,记录着千万年来的地质变迁。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连绵起伏的波浪谷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迷人的光泽,红色的“波浪”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美到令人窒息。</p><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深入景区,走进一线天,两侧高耸的岩壁几乎贴合,只留下头顶窄窄的一线天空。脚下的石板路有些湿滑,小心翼翼地前行,感受着峡谷内阴凉的气息。当那束珍贵的阳光穿透缝隙,洒在岩壁上,光影交错,宛如梦幻之境,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道纹路都蕴含着岁月的秘密。这一趟波浪谷之旅,是我与大自然的一次灵魂对话,它让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敬畏,也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