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莫干山游(二)

HYG

<p class="ql-block">  清凉亭,原名陟屹亭。“陟妃"二字源于《诗经》中“陟彼妃兮,瞻望母兮"之句,1928年由辛亥名人黄郭为纪念其母而建。旭光台建于山势如半岛的馒头山顶,是莫干山观日出、赏山景的佳处。登上旭光台可观莫干山全景,只见参差楼台,竹海别墅,构成了一副巨大的天然图画,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旭光台是莫干山观日出最佳之地,由于天公不作美,一大早赶去见的是一头迷雾。</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民国主题电影馆</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民国主题电影馆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风景区内的一座特色文化场馆,依托当地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群,通过影像、场景复原等形式展现民国电影艺术与社会风貌。</p> <p class="ql-block">复刻老式影院场景,展出民国时期电影海报、胶片放映机、戏服等实物展品,通过沉浸式布景展现《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经典电影场景。‌‌</p> <p class="ql-block">电影馆以民国时期的电影文化为主题,通过展示民国时期的电影道具、服装、海报等,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的电影文化。</p><p class="ql-block">此外,电影馆还设有民国时期的电影放映厅,定期放映民国时期的经典电影,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民国时期的电影文化。</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莫干山民国主题电影馆是一个集展示、体验、教育于一体的主题电影馆,是莫干山风景区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七人房是毛泽东1954年上山休息时下榻的别墅,现为莫干山风景区的重要历史遗迹。该别墅由圆形或半圆形窗户的拱门设计,风格类似延安窑洞,保留了毛泽东的休息室、卧室及用餐处,并陈列着[仿制毛泽东1950年出访苏联时乘坐的“吉斯115”轿车。</p> <p class="ql-block">皇后饭店梦坡楼简介</p><p class="ql-block">215A(梦坡楼)位于莫干山上横路公路下山坡,原名孝丰路。别墅产权与使用沿革命历史联系密切。据史籍记载,这一带早期房地产为外国人占有,即英人梅腾更(莫干山炮台山1号始建业主)与其子梅雪亭所有。此幢别墅是莫干山最早且最具有规模的疗养院所在地。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原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浙江南浔巨富周庆云、法国留学博士褚民谊等37人发起创办。院长周启常(创办人之一)及所有创办人50余年来奇无音讯。解放至今,一直由莫干山管理局纳入公产管理范畴。</p> <p class="ql-block">皇后饭店原为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蒋抑卮的私人别墅,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制定《五四宪法》期间曾在此下榻。别墅内现存“毛主席与莫干山”主题展厅,展示当年下榻场景及历史照片。 ‌</p> <p class="ql-block">别墅由将军楼、梦坡山庄、竹苑山庄等组成,采用简洁的直线型墙体设计,门内侧设有旋转楼梯和内阳台。现为文旅融合实践地,与松月庐、白云山馆等共同构成莫干山红色文化景点群。</p> <p class="ql-block">在饭店的门口,挂着“毛主席下塌处”的牌子。内部陈设中,有毛主席用餐处、毛主席卧室、毛主席休息室等,还有毛主席起草1954年宪法的很多史料和介绍。游览后,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印象:毛主席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还在这里起草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甚至还有人认为莫干山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莫干山的下榻处(皇后饭店)目前主要展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的历史资料,重点呈现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的重要事件。</p> <p class="ql-block">进入毛主席下塌处,左侧主厅是一副巨大的毛主席雕刻图和他的诗作《七绝·莫干山》,全诗为: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p> <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初,在杭州主持起草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期间,毛主席曾亲临莫干山视察,对莫干山的风光景物、竹海松涛赞叹不已,作出“莫干山应当成为全国绿化的典范”等重要指示,并写下了《七绝.莫干山》。</p><p class="ql-block">1957年7月,毛主席在上海干部会议上讲哲学时,还将莫干山十八盘山路与事物运动规律联系起来,形象地说“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曲折的,比如走路,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莫干山你们去过没有呀?上下都是一十八盘。社会的运动总是采取螺旋形前进的。”</p> <p class="ql-block">展示《五四宪法》草案的制定背景、过程及意义,包括毛泽东主持起草宪法的工作场景复原。</p> <p class="ql-block">陈列与宪法起草相关的历史照片、文献及毛泽东在莫干山的诗词作品。</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蒋介石官邸正式名称为‌松月庐‌,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武陵村金家山路550号,是蒋介石1948年作为临时总统官邸的场所,因周围多古松、二楼阳台呈半月形而得名,现为重要历史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1</p> <p class="ql-block">松月庐建于1933年,原为上海华商证券公司发起人陈永清的私人别墅,设计融合德式风格与中国元素,呈“船形”结构。1948年7月,蒋介石将其选为临时总统官邸,在此召开币制改革会议,决定发行金圆券以应对经济危机,会议最终失败,该建筑成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末期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两层砖木结构,外墙采用块石砌筑,阳台呈半月形;一楼设会议室、餐厅及候见室,二楼为蒋介石夫妇的起居室、卧室及书房,保留红木家具、留声机等原貌。‌‌</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官邸</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50号别墅,位于莫干山武陵村,建于1933年,因四周有松林,二楼阳台呈半月形,故名“松月庐”。原主人陈永清,浙江上虞人,时任上海兴业银行董事,以经营船运为主,因此该楼以“船形”设计。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经济陷入通货膨胀,国民政府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政权,决定实施币制改革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同年6月底,蒋经国奉命先行上山,选择550号别墅作为其父亲的临时总统官邸,为会议召开做一些准备工作。同年7月29日,蒋介石偕宋美龄、蒋经国,并召集翁文灏、俞鸿钓、王云五、王世杰等经济幕僚云集于此,召开币制改革会议,决定发行“金圆券”。</p><p class="ql-block">松月庐因这段历史,得以记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的芦花荡公园,一个充满历史与自然美景的地方。从陈毅诗碑亭到莫元雕塑,再到著名的鹤琢泉,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和文化。公园内的十二生肖园和清澈的流水为夏日提供了理想的避暑胜地。相传春秋末年,太湖人莫元中年娶妻。老年得女,妻故后携女莫邪来山隐居。闲时学医采药,为乡人治病。山上百草俱全,为缺芦苇,莫元从太湖移来芦根。植于门前水洼。寒来暑往,芦苇成荡。后人为纪念莫元,改称此地为芦花荡。</p> <p class="ql-block">陈毅诗碑亭</p><p class="ql-block">前面是陈毅诗碑亭。莫干山碑林。这个亭的就是陈毅诗碑亭。这是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切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p> <p class="ql-block">鹤琢泉</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叫鹤琢泉。这是莫干山非常有名的一个景点。鹤啄泉常年不竭,为莫干山中众泉之最佳。泉,其名源于泉池内的石壁浮雕。据载清光绪年间,有西方医者曾来此汲泉验水。发现此泉水无微生物,即便冷饮也不会引发河鱼疾,甚至用此水洗涤衣物,还能使其洁白如新。摸摸鲤鱼头,有传言日:年年有余。摸摸仙鹤头,长命百岁。相传当年开山老祖莫元搭救的仙鹤为报答救命之恩,将为非作歹的鲤鱼精啄在口中,让其不停的吐水缓解当地的旱情。据载,清光绪间,西人知医者,尝汲此泉验之,谓“无微生物,虽冷饮可无河鱼之疾;洗濯夹衣,可洁白逾恒,故此异乎寻常之泉”。经采样分析,水质优。鹤啄泉常年不竭,为山中众泉最佳。旁筑寥雪亭,为观泉,闻泉之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杜月笙公馆</p> <p class="ql-block">杜月笙与青帮文化</p><p class="ql-block">杜月笙(1888-1951),是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号月笙,出生于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杜家宅。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通过“通”字辈陈世昌等人的关系,结识黄金荣,成为其亲信,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渐大,与黄金菜、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1935年在莫干山建造了别墅避暑度假,1938年春,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身份将理事室迁移香港并主持工作,1951年病逝于香港。</p><p class="ql-block">青帮,又称清帮,雍正四年间(1726)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是旧中国影响最大的民间秘密组织之一。初始以漕运为业,其成员遍及运河两岸,青帮分“清”等24字辈分,有“不准欺师灭祖”等十大帮规。民国以后,漕运一厥不振,海运渐兴,青帮开始在东部大中城市拓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了全盛时期,上海成为青帮中心。新中国建立后,在上海滩霸道多年的青帮自行解散。</p> <p class="ql-block">古望吴台。相传,莫邪、干将夫妇在山中铸剑期间,经常登临附近山岗岩顶,遥望远在吴国的故乡,思念亲人。后人便将他们驻足的地方称作“望吴台”,并建亭以作纪念。“古望吴台”也因建筑舒展大气,既可观赏吴水越山的秀丽风光,又能体味莫峰干锷的干秋剑气,而成为莫干山胜景之一。建筑风格‌:亭子舒展大气,四角上翘呈弧形,绿色屋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p><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观‌:可远眺吴水越山的秀丽风光,近观竹林、山泉等自然景观。 ‌文化氛围‌:亭旁有两棵古树,被视为干将、莫邪夫妇的化身,蕴含江南剑文化的历史韵味。 ‌</p> <p class="ql-block">建于1928年,由湖州南浔巨商、第一部《莫干山志》作者周庆云所建,分游泳池、甲寿岩、石室、甲寿径、云海、听泉。因该处崖壁上镌刻白曾然的《甲寿岩记》,故名“甲寿岩”。甲寿岩,为剑池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面积10余方丈,镌《甲寿岩记》全文,约400个字,篆刻“书藏”两字,字大半尺,笔意圆浑,岩下泳池及石砌的石室,为当时游泳和更衣场所,是观赏莫干山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银铃”为旧地名,相传为“吴王之墓所在,有宝藏焉”,蓄水成池后即以地名之。春末夏初,大片珍稀古杜鹃花争相开放,似锦繁花倒映在碧水之中,与池中的近千尾各式锦鲤相映成趣,成为莫干山的一大美景。池畔的华厅为中国古典建筑,雕樑画栋、飞阁流丹,潘家花园的水桥流水、曲径幽洞,也都颇为可观。</p> <p class="ql-block">正在整修中的银铃池</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荫山街。莫干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外国客人和社会名流偏爱的度假场所,大量的别墅在此修建,荫山街便是其中的代表区域,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荟萃了英法德美日俄等各国风光,被称为 “世界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银杏树,树下是邮局、商店等极具民国时期特色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有欧式的典雅、中式的古朴等,保存较为完好,走在街道上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建筑,还有陆放版画藏书票馆、民国图书馆、创客文化馆、美丽乡村 VR 馆等九大文化馆,文化气息浓厚,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民国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为期三天莫干山游行将结束,在此感谢旅友们热情相伴,欢乐随路行,终身难忘。也感谢各位亲友的关心和分亨,祝大家平安幸福。下次活动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