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 / 图 弓之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一度的中秋和国庆佳节即将来临,自古以来,人们祈盼“明月几时有”的美好夙愿,如今正在辉映中华大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转发”“分享”之由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垠的夜空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一轮明月却给大地洒下皎皎光辉,是星星发热发光本领远不及月亮吗?人们赞美月亮,那是因为在宇宙当中月光最接地球人气。首先从距离上看,月亮是最接近地球的天体,毫无疑问最接地气。再从人类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方面看,白天不管有无日照,自然光大体都是存在的,单从视觉层面讲,因为能看见,所以白天有无太阳对人们生活直接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夜晩就不同了,月黑月明的差别巨大,“明月几时有”的希冀也显特别强烈,启盼月明月圆那当然是最接地气最顺人心之事了。然而现代科学知识告诉我们,明月之光并不是月球本身发出的,而是“借光”“转发”的!现如今人们对一项行政举措的最佳赞誉,那就是“接地气”。而只要能为民造福,将别人的经验成果、处事方式分享推介未尝不可,只要这种转发之“月光”能受欢迎,那就是“接地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月儿弯弯照水乡——盐城大纵湖东晋水城夜景手机随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盐城市中心颇接地气的聚龙湖公园)</span></p> 文化是“地气”的标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北盐城自西汉设县建城迄今已逾2100多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940年,八路军新四军于盐城南白驹狮子口会师,就此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泰山庙重建军部,盐城因此有了苏北小延安之称,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叶挺将军,这里一度还被解放区军民誉为叶挺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盐城不仅有世界自然遗产西太平洋候鸟栖息湿地,经济社会发展也蒸蒸日上,区域环境美不胜收。就拿市政设施中的小小窨井盖来说吧,不仅别出心裁很有特色,而且非常接盐城地域文化之“地气”。表面上看,似乎造价稍许高些,多化了一点纳税人的钱,但如果深入探讨一下就会发现,此举给当地民众带来的城市环境宜居自豪感、历史文化传承参与感,以及社会文明氛围熏陶感等,都是一举多得可圈可点的吸睛妙笔,其综合收益肯定是普通窨井盖没法比的。无疑这既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杰作,更是让老百姓十分满意的“化小钱办大事”的“接地气”范例。</span></p> “地气”乃系民之所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图为盐城市腾飞路旁新建不久的公共卫生间,它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就吸引了很多市民到此一览。虽然这只是盐城多座智能化公厕中的一所,但它的典雅程度和精细化管理,丝毫不亚于那些五星级大酒店,着实让许多来此“方便”过的市民倍感自豪。他们说:这样的公共卫生间建在大宾馆里不算稀奇, 但建在有大量市民日常往返出行的马路边,那就是体现“人人都有享受高端公共服务权利”的为民举措,我们为城市管理中这样的“接地气”工程拍手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笔者看来,所谓“地气”究竟是什么?实则乃民之所想。政策决策要“接地气",就得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圆民之所愿,解民之所需。既融入时代潮流,亦彰显地域文化,接地气而不陷俗气,用民财而不伤民心,这才是“接地气”理念的精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