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古文人爱登高,所以有关登高的诗文不亚于恒河之沙。</p><p class="ql-block">古人登高,不外乎登楼、登台、登亭、登山,还有登阁。当然有时候亭台楼阁也就建在山上。池州的翠微亭就是这样,时任池州刺史的杜牧在池州南郭的齐山修建翠微亭,亭名来自于李白的诗句~~“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古人登高与现代人不大一样:往往与健身无关。登高的侧重点则因人而异。</p><p class="ql-block">孔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重在开阔视野,从而开阔心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登高则是辟邪的习俗。最多的常常是抒发各种各样的愁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陈子昂的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少陵的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李太白的愁。当然也有“宠辱偕忘,把酒临风”的快乐,不过较少见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置身制高点,所见与低处能见到的当然大不相同,所以东坡先生才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言外之意,如果能够升到高处,庐山真面目就会尽收眼底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感觉水太深,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太低。如果能够有孙悟空二郎神那样的本领,能长得与天一样高,何愁水的深浅?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才会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才会有“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亭台楼阁与崇山峻岭也未必能够帮助我们打开理想的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是古人的一厢情愿罢了。简单设想一下:在当时的条件下,有哪座高楼能够承担起让人穷尽千里目的重任?高山也不行,即使有足够高的山,我们人类也没有足够清晰的视力……</p><p class="ql-block">可是,在现代条件下,就大不一样了,借助望远镜,借助飞机或者卫星,不要说穷尽千里目不成问题,穷尽万里目也不值一提。</p><p class="ql-block">所以,登高的关键好像又不在于能登多高了,在哪里呢?也许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在半空中才能看到的景象吧?可是说这话的人分明就在那“一芥”的舟中,就是那“<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三粒”之一的“舟中人”。很显然,作者虽然身处低位,灵魂却已跃升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唯有如此,我们才可摆脱尘世的烦恼吧?才不会叹息“尘世难逢开口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夏日夜空,西北角那一抹如烟似雾的淡淡星云,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仙女座星系,它的直径大约是银河系的两倍(二十万光年),所拥有的恒星自然要比银河系的多出许多。也许,那里就有一颗与地球十分类似的行星,那行星上的芸芸众生也有你我一样的忧愁烦闷,但是,那又关你我何事?他们的盛衰兴亡又与你我何干?同样,我们的这点喜怒哀乐又关他们何事?他们点缀了我们的星空,也许在他们的星空中,我们的银河系更加隐约飘渺似有若无…</span></p><p class="ql-block">看来,登高,不仅要身体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更需要让自己的灵魂跃升到一个新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