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晓峰岭西侧,面海背山,海拔92米,是鸦片战争第二次定海保卫战的主战场。,是一座以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建成开放,占地10余公顷,包含纪念馆,纪念1841年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率5000将士抗击英军六昼夜殉国的历史事件.,古墓群等历史遗存。核心建筑包括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672平方米)。前身为1997年建成的竹山公园,2002年更名扩建为专题纪念园区。</p> <p class="ql-block">竹山公园志</p><p class="ql-block">公元一八四零年(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同年七月五日,美军炮轰定海,守军英勇反击,定海镇总兵张朝发负重伤,知县姚怀祥等官兵殉难,一八四一年九月二十六日,英军再次斥犯舟山。定海镇总兵葛云飞、春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五千八百名将士、与敌浴血备战六昼夜,相继壮烈殉国,是役为中国近代史上抗击英军入侵最微烈的一战。……。</p><p class="ql-block"> 舟山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内的“忠烈齐仰”碑景观。石碑古朴厚重,镌刻着“忠烈齐仰”四字,周围绿树成荫,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这里是纪念在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中牺牲的先烈之地,承载着铭记历史、缅怀忠烈的意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缅怀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百将题碑:百将题碑收集共和国百位将军为公园的题词,碑林上镌刻了刘华清、张震、迟浩田等六十多位将军的题词。这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题词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鞭策和激励。</span></p> <p class="ql-block">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内的百将题碑景观。这里的碑刻墙由多块黑色碑石组成,上面镌刻着众多将领的题字,如“抗英先烈 浩气长存”等金色文字,庄重醒目。周围绿树环绕,绿意盎然,还有游客手持遮阳伞在此参观。这些题碑是为纪念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中的英烈,由百位将领题字而成,承载着对英烈的缅怀与敬意,也是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傲骨亭:傲骨亭位于公园的高处,是观赏定海城全景的绝佳位置。站在亭中,可以感受到先烈们为保卫家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内的光彩林景观。一块刻有“光彩林”金色大字的石碑立于林间,落款为“彭珮云 一九九九年十月”。周围林木茂密,枝叶繁茂,绿意盎然,阳光透过树叶形成斑驳光影,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光彩林是为纪念历史、弘扬精神而营造的林地,这片树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对鸦片战争历史的铭记以及对英烈精神的传承,为公园增添了一份绿意与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在鸦片战争遗址公园(舟山竹山公园)内,三忠祠(纪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的宗祠类建筑)前,陈列着两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火炮。</p><p class="ql-block"> 左侧火炮:是清军使用的前装滑膛式红衣铁炮,由中国传统工艺铸造,炮身相对小巧,代表了当时清军的火炮技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右侧火炮:是英军的前装滑膛式加农炮,炮口明显更宽大,无论在射程、威力还是工艺精度上,都远超清军火炮。 这两门炮形成强烈对比,直观展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军事装备的代差。</p><p class="ql-block">美女站在两门炮之间,以它们为背景拍照,仿佛在历史的“火炮对峙”场景中留下印记,感受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竹山公园)内的晓峰岭古战场遗址上,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为浙江省仅有的两个“双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馆舍以仿古城墙风格建造,庄严肃穆。馆内分序厅、“列强叩关”“第一次定海保卫战”“第二次定海保卫战”及尾厅“宏图渐开”五个部分,通过古籍文物、场景搭建,结合声光电技术、沉浸式剧场等现代手段,生动展现1840年、1841年定海军民两次抗英保卫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舟山素有"江浙之门户,四明之藩篱"之称,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始港及中转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敲开国门、改变中国命运的列强侵华战争首先从舟山群岛打响,定海成为最早被英军攻占的城池。为了反抗侵略,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舟山军民拒不投降,誓死反抗,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同仇敌忾、宁死不屈的卫国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悲歌。</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鸦片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历史的教训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将被永远追忆与传颂……</p> <p class="ql-block">两尊青铜半身像细节精湛,左侧是葛云飞,他面容坚毅,展现出武将的刚猛;右侧是王锡朋(或郑国鸿),头戴清代武官冠饰,神情肃穆。</p><p class="ql-block">上方配有他们的肖像画,周围墙面还展出历史文献、战役场景图等,全方位呈现三位英烈在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中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是纪念馆缅怀先烈、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展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英烈纪念展区,核心展示了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抗英总兵的画像与相关史料。</p><p class="ql-block">三幅身着清代武官服饰的肖像画依次排列,居中的是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左侧为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右侧为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画像上方的“忠藎可風”(忠诚节义可为人表率)四字,彰显了他们的英烈品格。</p><p class="ql-block">下方展柜中,左侧是记载英烈事迹的古籍文献,右侧是三忠祠(纪念他们的祠堂)的实景照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立体呈现三位总兵在定海保卫战中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是纪念馆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展卜陈区域。</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阵亡将士墓”石碑**。</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材质为花岗岩,表面刻有“阵亡将士墓”字样,字迹古朴苍劲,是鸦片战争时期定海保卫战中牺牲将士墓葬的遗存,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石碑上方的相框里是“阵亡将士墓”的实景照片,旁边的红色说明牌详细介绍了该墓群的历史:墓群建于1846年,1997年发掘于舟山竹山,现存12座墓葬,其中这块石碑是典型遗存,上面的“阵亡将士墓”由“阵亡将士王”演变而来,后经岁月侵蚀形成如今的样貌,是缅怀抗英先烈、铭记战争牺牲的重要实物史料。</p> <p class="ql-block">不平等条约与历史文献展区。</p><p class="ql-block"> 展区以仿古城墙石块为背景,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氛围。墙面上陈列着多幅装裱的历史文献、条约文本复制品,还有反映鸦片战争时期外交场景的画作。</p><p class="ql-block">这些文献包括鸦片战争期间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相关史料)、清廷往来文书等,直观呈现了当时中国在战争中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历史,是纪念馆揭露列强侵略行径、传递历史教训的重要展陈板块。</p> <p class="ql-block">近代贸易与全球化背景的展区。</p><p class="ql-block"> 主题为“海关榷商 贸易初开”,通过老照片、地图、表格及实物展柜(如早期贸易相关器具),展示近代中国海关贸易的开端,介绍通商口岸的贸易数据、贸易场景等,呈现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以世界地图为核心,用红色虚线标注贸易路线,搭配近代港口、城市风貌的画作,直观呈现当时全球贸易网络的布局,以及西方列强通过贸易扩张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从经济维度解读鸦片战争的深层动因。</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的专题展区。</p><p class="ql-block">上方是林则徐的金色浮雕头像,旁边配有他的名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彰显其禁烟的坚定决心。</p><p class="ql-block">中间是虎门销烟场景的油画,生动再现了军民销毁鸦片的壮烈画面;下方的电子屏播放“虎门销烟”主题影像,旁边展柜还陈列着与销烟相关的实物或史料。右侧墙面则通过老照片、历史图片,展示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全方位呈现虎门销烟这一鸦片战争导火索事件的历史背景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军事装备对比展区。</p><p class="ql-block">清军装备:展示了清军士兵的灰色制式服装(带有“兵”字标识),以及传统冷兵器(如长矛、大刀)和前装滑膛火炮。这些装备工艺相对粗糙,代表了当时清军以冷兵器和老式火炮为主的军事水</p><p class="ql-block">英军装备:呈现了英军士兵的红色军装(带有白色装饰与军帽),还有近代化的前装滑膛加农炮、军用刀剑等。其装备在工艺精度、火力威力上明显优于清军,直观体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军事装备的代差。</p><p class="ql-block">通过这种鲜明的装备对比,清晰展现了当时中国与英国在军事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是理解鸦片战争清军战败原因的重要视觉资料。</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鸦片战争虽然以中国失败并割地赔款而告终,但定海保卫战和以"定海三总兵"与舟山军民为代表的抗英精神,唤起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拉开了全民族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序幕。</p><p class="ql-block">砥砺前行,开创未来。往日英国侵占舟山的图谋早已化为陈迹。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耻辱得以湔雪,中华民族开始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当今世界已进入海洋经济时代,一个具有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舟山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如今,舟山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开发开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时代的必然,历史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从鸦片战争纪念馆往上走,便来到这座古色古香的祠堂院落。居中的石碑雕刻精美,碑身刻满文字,记载着三位总兵在定海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英勇事迹。祠堂建筑为典型的江南院落风格,白墙灰瓦,古朴雅致。院内两侧的盆景绿意盎然,与石碑、古建筑相映成趣,营造出庄重肃穆又充满历史底蕴的氛围,是缅怀英烈、追溯鸦片战争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这是三忠祠(纪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抗英总兵的宗祠)的石碑景观。</p> <p class="ql-block">三忠祠是1846年根据道光皇帝的谕旨,为纪奠在1841年9月英侵略军第二次犯定海时,</p><p class="ql-block">率军顽强抵抗、壮烈殉国的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寿春镇总兵王锡朋而设的祠堂。1854年建造,1884年重建,</p><p class="ql-block">三忠祠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三忠祠是1997年3月从定海人民南路和昌弄17号完整迁建于此的。迁建后的三忠祠占地1360平方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文史室和书画室,陈列有文物、图片、书画作品等。</p> <p class="ql-block">三忠祠内的英烈群像展示区。</p><p class="ql-block">祠内以三幅大型油画为核心展陈,画面以浓烈的红色为主色调,生动刻画了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带领军民浴血抗英的壮烈场景。人物形象饱满,神态坚毅,再现了他们手持兵器、指挥作战、与英军殊死搏斗的英勇瞬间。祠内建筑保留了传统江南宗祠的木质结构,深色梁柱与古朴的地面相得益彰,庄重肃穆的氛围中,油画的艺术感染力与历史的厚重感交融,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三位英烈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p> <p class="ql-block">三忠祠内的英烈文物展陈区。</p><p class="ql-block">展区以传统木质结构为背景,展柜中陈列着清代武官服饰(如带有“兵”字标识的制式服装)、与三位总兵相关的文献史料及文物复制品。同时,通过人物画像、图文说明,详细介绍了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的生平事迹与抗英功绩。展陈设计融合了古朴的建筑风格与现代的展柜布置,既保留了宗祠的历史韵味,又清晰地呈现了英烈们的历史遗存,让参观者能直观感受三位总兵的身份特征与英雄历程。</p> <p class="ql-block">三忠祠的核心祭祀区。</p><p class="ql-block">祠内正中央供奉着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抗英总兵的塑像,三人身着清代武官朝服,神态庄重威严。塑像上方悬挂着“忠藎可風”(忠诚节义可为人表率)的金色匾额,两侧立柱配有楹联,进一步彰显英烈的忠义品格。祠内地面铺有古朴的石板,前方摆放着多盆绿植,两侧还立有记载英烈事迹的石碑,整体氛围庄严肃穆,是缅怀三位总兵、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场所。</p> <p class="ql-block">三忠祠内的书画陈列长廊。</p><p class="ql-block"> 长廊两侧的玻璃展柜中,陈列着众多以鸦片战争、英烈事迹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字体多样,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内容多为缅怀英烈、歌颂忠义的诗词文章;绘画作品则通过笔墨描绘出抗英战斗场景、英烈形象或历史遗迹。长廊保留了传统的木质屋顶结构,地面为古朴的石板路,整体氛围雅致且富有文化底蕴,是展现后人对三位抗英总兵敬仰之情、传承历史记忆的文化展区。</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研学空间。空间内保留了传统的木质屋顶结构,地面铺有古朴石板。中央区域是多排木质长凳,前方的书架上陈列着大量与鸦片战争历史、英烈事迹相关的书籍、文献及文创产品。中间的装饰板上带有标志性徽章,左侧设有电子查询设备,右侧还有信息展示屏,整体布局兼具文化展示与研学功能,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深入学习、了解鸦片战争历史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三忠祠建筑之一。属于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白墙黑瓦,屋檐古朴,门前有石阶和宽敞的石板庭院。</p><p class="ql-block">三忠祠是为纪念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而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建筑布局规整,体现出庄重肃穆的氛围,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展现鸦片战争历史和民族气节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爱国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傲骨亭记》的碑文,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的傲骨亭旁。</p><p class="ql-block">该碑文由舟山诗人方牧撰文,刻于黑色花岗岩碑上,字体为金色,古朴流畅。碑文内容围绕“傲骨”展开,先描绘了傲骨亭所处的竹山园区景致,回顾了英夷侵华时舟山军民的不屈抗争,又结合香港回归等时代背景,阐述了“人有傲骨立世、山有伟脊顶天、国有华梁图存”的深刻内涵,借文山(文天祥)之正气、鲁迅之脊梁,点出立“傲骨亭”的意义,气势磅礴,充满对民族气节的赞颂。</p><p class="ql-block"> 此碑文是定海鸦片战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舟山军民抵御外侮的浩然正气与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走进《鸦片战争公园》,仿佛穿越到那段屈辱的历史长河。园内的雕塑、图片和文物,无声诉说着鸦片战争的惨烈与民族的苦难。林则徐的禁烟壮举让人敬佩,而侵略者的炮火与不平等条约则令人痛心。历史不是尘封的故事,而是一面镜子,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更要奋发图强,让祖国不再遭受欺凌。走出公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份沉重化作前行的动力,激励我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