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雨禾 制作:雨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出境:佳艺 西域女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摄影:王景明 视频:李萍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唐朝诗人李朴的《中秋》诗,可谓家喻户晓——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诗歌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在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像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千里光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宋朝词人苏轼的《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描写了月圆时的心境。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这一生的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遇见像今天这样的景致,真是难得。可明年的中秋,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诗人的诗歌总是有一些伤感的情怀呈现,多少让人有些感伤,虽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但诗人的落寞和无奈还是存在,今天读来伤感依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时候,大多的文人,对月吟诗作画,抒发一腔的寄托之心,看见满月的秋天,处景生情。苏轼的诗歌让我们看见:中秋月明,诚然可爱,更值兄弟团聚,共度良宵,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时。但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分别的。兄弟分别在即,又不能不令他慨叹“此生此夜”之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又要迎来一轮明月,此刻,我们的心境如何?是否如李朴诗中所描写的那般情景?想和心上的人儿过着这种神仙眷侣的生活,直到海枯石烂。这可能是每个人美好的愿望,你能达成么?而苏轼在月圆之时,想到即将和弟弟分别,不能不令他感叹此生此夜的短暂。人们常说:人生苦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即使在美丽的中秋月夜,李朴也希望与心爱的人儿相知相守,直到永远。苏轼看见这轮明月,也是感叹美好的短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中秋佳节,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月圆时分,你是否也会如同他们一样,触景生情,想与心爱的人儿海枯石烂,永不分离。或是感叹人生美好的短暂呢?生命就如同云雾,出现不多时就不见了,但我们期盼山盟海誓,期盼永远的美好。你愿意在月圆时节,成为一盏灯,照亮他人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