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吃早餐时父亲再次提到“花溪公园好玩的很”,虽然我对花溪公园没什么好印象,父亲这一提还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正好没接到任何工作指令,父亲明确拒绝同行我便“单枪匹马”杀向花溪公园,真切感受了一个公园沉淀多年的那种特有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刚进入公园时,映入眼帘的是那种长期缺乏打理且商业气息很浓的小摊贩集散地,瞬间有了一种失落。得益于国人惯有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都来了”的</span>思维,不由地跟随着其他的人慢慢的往园内走,边走边拍照。桥、亭子、河中的石蹲、池里的花、树枝上的地衣、<span style="font-size:18px;">钓鱼的老人、捞水草的工人</span>等都被我装入手机镜头。渐渐的,感觉那种远离喧闹的静逐渐浸入我的身心,一种轻松自在让全身细胞都感受到了欢快,<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己开始融入于景</span>。此时我才开始意识到父亲所说的好玩,也许正是这种感觉吧。</p> <p class="ql-block">为了了解花溪公园,专门求助了“度娘”。获知花溪公园具体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占地800余亩,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抵花溪小寨。主要景点有音乐广场、芙蓉洲、百步桥、坝上桥、麟山、龟山、松柏园、碧桃园、牡丹园、 竹莲池、棋亭、憩园、西舍、戴安澜将军衣冠墓、平桥、黄金大道等。雏形始于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由举人周奎父子营造。1937年开始作为公园建设,1939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开始正式建设风景区并于1940年基本落成,时称“中正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花溪公园”。(此内容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随着手机里照片越来越多,感觉值得拍照的点也越来越多,不停的拍。可是拍着拍着,不知是那种新鲜感逐渐过了还是欣赏水平提高了,拍出的照片总感觉差那么点儿意思。高低远近,增光调暗,各种拍,可是能留下的少的可怜。这时,一位打扮时尚的帅小伙儿,手提长镜头相机,身背三脚架和其他的摄影设备,东瞧瞧西望望,明显也是在寻找拍摄素材。我是喜欢拍摄的,见他那专业范儿够足,便跟着他走,想来一次偷师学艺。哪知走了很长一段路,多次都是见他举机准备拍,可是最终都是用摇头代替了按下快门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这会儿仔细想想,公园内石蹲已被踩得发亮,花草树木都是自然生长状态,小桥和流水就那么顺随意地凑到一起,主打一个自由自在。游玩的人有的三两成行、闲庭信步,有的成群吹拉弹唱,有的边教边跳广场舞,偶有小孩儿追逐嬉戏,各有所乐却互不打扰。可是对于拍照,此地的景点虽元素不缺,却就差那么一靓点让人值得按下快门。也许,正是这种美中不足,才得以成就这种宣闹中的静吧。</p> <p class="ql-block">处于追求效率的时代,位于新兴都市近郊,这么多年还能保留其近似于自然生长状态,实在是难得的。也许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下存活下来的,留给人们的一片静地吧。真希望她能一直静下去,让在内卷浪潮中疲于奔命的人们有一个修心之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