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起甘肃,总有好感,心怀敬意。</p><p class="ql-block">甘肃风景优美,地处祖国西部,形似如意,或像哑铃,东西跨度竟达1600公里。除了没有海洋,兼具高山丘陵雪峰冰川河流草原湖泊湿地沙漠戈壁等各种地形地貌。被外媒评为中国第一旅游大省。随着丝路西进,佛教东传,这里历史悠久,文脉深厚。甘肃省文化底蕴丰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汇地。</p><p class="ql-block">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出版了一本风糜全国的《读者》杂志,上演了一台好评如潮的《丝路花雨》歌舞剧,而话剧《西安事变》第一次在舞台上出现当代领袖形象。这里有中国航天基地,还出过众多甘肃籍名星优秀主持人……我惊叹相对内地偏远的西部,文化却如此发达。</p><p class="ql-block">我以前去过兰州敦煌等地,今春还自驾天水,还是按捺不住想亲眼看看七彩丹霞、美丽甘南和“马踏飞燕”……</p> <p class="ql-block">飞越九曲黄河抵达兰州,直奔甘肃省博物馆,主要为“铜奔马”而来。</p> <p class="ql-block">全国各旅游城市都可以看到“铜奔马”的形象,因为它是中国旅游城市的地标。而亲眼目睹文物原件,仍然为它不凡气势优美造形和汉代工匠高超的靑铜工艺而震撼!</p><p class="ql-block">铜奔马亦称"马踏飞燕",高34.5厘米,首尾长45厘米,重7.15公斤,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只飞鸟。它体形矫健,昂首嘶鸣,神势若飞,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曾到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轰动和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如大地湾出土的五千年前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壁画砖,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许多精美物件,都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瑰宝。</p> <p class="ql-block">兰州中山桥修建于1909年,被誉为黄河第一桥,夜晚仍然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电厂附近的黄洮汇合处。黄河与洮河相拥,一半碧绿一半黄。黄河水因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含沙量低而清澈碧蓝,洮河则因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呈浑浊黄色,两河相遇后界限分明,形成“一面碧水、一面黄沙”的壮观景象,被形象称为“鸳鸯锅”或“二龙戏珠”。</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始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寺院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以及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下设藏医学院等六大学院,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赢得“第二西藏”之称。</p> <p class="ql-block">《烟霭袅袅的拉卜楞寺一角》</p> <p class="ql-block">《问禅》</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全国最长的转经长廊。</p> <p class="ql-block">围绕白塔五体投地不断虔诚转经朝拜的信众。</p> <p class="ql-block">傍晚经美丽的桑科草原向郎木寺进发。</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日落》车上随拍。</p> <p class="ql-block">甘南明月照座驾。</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的清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青藏高原的东缘,甘川交界的群山之间,一座被晨雾与诵经声包裹的小镇悄然苏醒。</span></p> <p class="ql-block">《晨雾中的喇嘛》</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不是一座寺庙,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川与甘肃交界处的</span>小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半属于甘肃,一半归于四川。</span>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海拔3337米。美国传教士詹姆士所写的《 Tibetlife 》更让郎木寺被誉为"梵天净土""东方小瑞士",两省交界的心灵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另一个是甘肃寺院,叫赛赤寺,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殿毀于文革,由海南汉族弘法弟子邱俊斥巨资于2012年重建。寺门立有功德石碑,照录如下:</p><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殿重修记</p><p class="ql-block">达仓郎木,化虎成仙之地;宗喀巴殿,上师供奉之所。香火盛极绵延百年,信众接踵蔚为壮观。遽遭"文革",毁于一旦,唯瓦砾荒草耳。</p><p class="ql-block">弘法弟子邱俊,琼岛人氏,涉京冀赴三秦,商海沉浮数十载,艰辛遍尝,繁华尽阅,终以释然之心,与佛结缘。遂发宏愿,乃重修宗喀巴殿,以了恩师五世赛赤活佛之夙愿。施以佳木良材,聘以能工巧匠,夜以继日,凡三百七十九天,大功乃成。其心也诚,其行也坚,辛苦遭逢难以备述矣。增其旧制,融通汉藏,皇皇森然者,我佛之新道场也。嗟乎!天理人心,圣贤之所求也。风物消长,沧海桑田。人心不古,难释功名利禄,追比圣贤,何妨随缘适意。渡人渡己,万众归心,我佛宏愿也。念善其行,记以彰之。祷曰:泱泱中华,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国运永昌。</p><p class="ql-block"> 沐夏 撰</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三年秋月</p> <p class="ql-block">离开郎木寺去看黄河第一湾,沿途山势逶迤,云雾缭绕,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导航到此,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湾”,位于甘肃玛曲县,一桥一石而已。真正值得一看的是“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若尔盖县。不妨在网上下载一张图片比较一下。</p> <p class="ql-block">向扎尕那进发。草原辽阔,牛马满山,溪流潺潺,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名气很大,位于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一条国道(G248)贯穿其中,南北两端设卡,景区45公里,车辆三小时内通过可免费,否则按人头收费每人80元,当然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景区内有4个藏族村寨,遍布民宿餐馆,商业气息浓厚。</p> <p class="ql-block">《和谐》之一</p> <p class="ql-block">《和谐》之二</p> <p class="ql-block">《和谐》之三</p> <p class="ql-block">达日观景台据说是扎尕那看日出的最佳之处,天不亮就挤满了游人。其实都上当了,盆地之中岂能看日出?太阳升起老高了还躲在山后边,只是冲射出几道霞光。倒是往西望,一轮明月西垂,日月同辉,另是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霞光普照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江迭公路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一条国家级公路(G248),北起卓尼县扎古录镇,南至迭部县扎尕那景区,全长106公里,因贯穿雪山、草甸、藏寨与冰川地貌,被誉为“中国最美100公里观光大道”。</p> <p class="ql-block">江迭公路也称洛克之路,得名于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他在20世纪20年代多次深入中国西南地区进行探险和植物考察,选择了从甘南卓尼县扎古录镇前往迭部县的这条科考路线。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价值,后来被称为“洛克之路”。公路平均海拔约3600米,最高处海拔超过4000米。有近30公里砂石路,坑坑洼洼路况极差,考验司机技术,乘客可以减肥。</p> <p class="ql-block">合作寺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名刹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寺院东侧巍然耸立着"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金碧辉煌,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公元1678年,贝喜饶曲丹大师初建米拉日巴佛阁。此后不断扩建,名声昭彰,信众日盛,影响深远,原建佛阁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重建佛阁,1988年农历四月动工,1994年圆满落成。重建后的米拉日巴佛阁保持了原佛阁的造型,具有浓郁的藏族宗教建筑艺术特色。佛阁顶端建有金瓦层顶以及祥麟法轮、十相自在等,金碧辉煌,巍峨庄严。佛阁大院的四周外围建有铜制的嘛呢经轮一百三十个,围墙顶部建有小佛塔一千五百座,建筑面积4028平方米,共九层,高40余米。</p> <p class="ql-block">佛阁内供奉的主尊为米拉日巴尊者,第二层至第九层佛殿内供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即噶当派、噶举派、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的开宗祖师,有以喜金刚为主的密乘四部众多佛像及菩萨、护法神、千尊米拉日巴像等各类佛像1270尊。塑像、雕刻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各层佛殿还有许多唐卡以及壁画、彩绘、经文典籍、法器、供器、华蓝、宝幢、飞幡等各种佛教文化艺术品,琳琅满目,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阁在全藏区仅有两座。如今,重建后的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熠熠生辉,广大信众和游人可以脱鞋登楼,沿陡峭木梯爬上一至八层,膜拜藏汉佛教几乎所有大佛菩萨罗汉尊者,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离开合作市便告别了甘南。甘南近年炒得很火,确有美景和特色,但感觉并没有像黄山九寨沟张家界那么美得让人窒息震撼,也许是行色匆匆,许多亮点没有发现吧!</p> <p class="ql-block">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级地质公园。其核心景观为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的砂砾岩古石林群,经地壳运动与风化侵蚀作用,形成高80-200米的峰丛、石柱及9公里长的饮马沟大峡谷,兼具黄河曲流、戈壁、绿洲等复合地貌,构成雄奇苍凉的西北地质奇观。</p> <p class="ql-block">参观黄河石林需先坐大巴从塬上下到黄河边的村落。换乘观光车到码头,坐游船或快艇上岸,再坐观光车才能到景区。距离都不长,交通费不菲,每人128元,游客非坐不可,也算生财之道。</p> <p class="ql-block">永泰城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又名龟城,是一座明清时期驻军防务的大型土筑古城。永泰城东西长520米,南北宽500米,占地面积30万余平方米,城东、西、北三面筑有半圆形月城,出土有石碑等文物,城四周有护城河,此城被称为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p><p class="ql-block">永泰城址,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对于研究明代边防军事防御体系和古代城市选址和布局模式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城内破败荒芜。但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它见证了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历史,并以原始风貌成为《神话》《花木兰》等40余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永泰城址南侧的太极圆池(又称“汲海”或“涝池”)位于古城南门附近,是古城重要的水利设施和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该圆池兼具排水和消防功能,至今仍被当地居民用于灌溉和日常用水。</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群山,清澈的池水,池边的小庙,有一种荒凉静谧之美。</p> <p class="ql-block">乌鞘岭,位于天祝县境中部,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海拔3562米,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驰名于世。在地形上,它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在气候区划上,高原亚干旱区、中温带亚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三大气候区也在乌鞘岭相交。自古以来,乌鞘岭为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古丝绸之路要冲,系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来到武威市,首先参观鸠摩罗什寺。</p><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344-413年)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经翻译家之一,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在凉州(武威)停留了17年,后秦时期又至长安译经,系统翻译了《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94部、425卷佛典,奠定了汉传佛教大乘思想基础,被誉为“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作至今仍是汉传佛教的核心经典。</p> <p class="ql-block">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九岁的鸠摩罗什随母亲者婆离开龟兹,横穿大漠戈壁,远涉葱岭,翻越冰峰,抵达印度。母子二人披蓑戴笠,抱箧负笈,历尽艰辛,游学问道。长途跋涉的艰辛为罗什注入了最重要的精神钙质,穿行葱岭时昼夜交叠的漫长时光,奠定了鸠摩罗什生命履历中承受苦难的坚韧耐力和沉着淡定的人格禀赋。这也是一次伟大的“西游记”,为华夏带来大乘佛教经典。</p><p class="ql-block">让我想起,就在同一年,在祖国的东部绍兴兰亭,王羲之和一众文人雅士正曲水流觞,吟诗作赋。一东一西,都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为华夏文化渊源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武威雷台公园,正是铜奔马的出土之地。</p> <p class="ql-block">雷台为高约8.5米的夯土台,台上原有明代雷祖观,故得名“雷台”。1969年农民挖防空洞时意外发现了雷台汉墓。</p> <p class="ql-block">墓中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99件铜车马组成的仪仗队,其中艺术水平和文物价值最高的就是铜奔马。</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铜奔马出土时墓穴中的原始状态。其余铜车马和文物分放在不同耳室。</p> <p class="ql-block">铜奔马为甘肃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旅游景点都有各种铜奔马工艺品和玩偶出售,而且玩偶大都是绿色的,据说在疫情期间销售特别火爆,一抢而空,因为它是“绿码”!挂在家中那是健康吉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继续西行,寻找山丹军马场。想欣赏一下图片中万马奔腾的壮观场景,结果一匹马也没见着。</p><p class="ql-block">(图片摄于张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只在三分场场部看到一些人去楼空的建筑和墙上有历史感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是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的千年佛教石窟群,始建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公元397-439年),以融合汉藏佛教艺术、祁连山自然风光和裕固族风情著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马蹄寺坐落于祁连山北麓,距张掖市65公里,其石窟群由三十三天石窟、千佛洞、金塔寺等七部分组成,现存70余个窟龛,保存了从北凉至明清的500余尊塑像及1200平方米壁画。景区以“天马蹄印”传说得名,马蹄殿内现存青石板蹄印遗迹,相传为天马或格萨尔王坐骑所留。</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景区的旅游接待工作是此行中感觉做得最好的。停车场到景区大门500多米,有电瓶车免费接送老弱病残游客。景区很大景点多,内部观光大巴车准时停靠,司机服务态度也很棒,服务周到。</p> <p class="ql-block">《行僧》</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以地貌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称奇。</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发育由1.35亿年至6500万年的白垩纪“红层”,在流水与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因红层中含二价铁、三价铁和其他矿物元素不同而呈现各种色彩。</p> <p class="ql-block">土林景区,比云南元谋土林差很多。作为卖点,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与土林地貌区别</p><p class="ql-block">一、土林地貌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形成年代晚于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形成年代;</p><p class="ql-block">二、土林地貌形成的地层颜色不像丹霞地貌以红色为主,而是出现多种多样的颜色,并且成岩化程度低;</p><p class="ql-block">三、在土林地貌发育演化诸多外力因素中,流水作用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四、土林地貌发育时间和周期上较丹霞地貌短。</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景区门票93元/人,由大巴车拉到一个大众观景台自由参观;而所谓深度游则需花368元/人,且老年人无优惠,由商务车或中巴拉到卧虎峡、彩虹山和土林三个景点,两个多小时,所谓“省时间,少走路,看精华”,普通游客钱花不到位,确实看不到精彩,而深度游也确实有点贵。不禁佩服景区管理者精心设计“生财有道”!</p> <p class="ql-block">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张掖为"河西四郡"之一,河西地区始纳入西汉王朝版图。</p><p class="ql-block">张掖博物馆以“张<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臂掖</span>”为主题,展示了张掖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张掖大佛寺山门牌坊。</p> <p class="ql-block">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号称“西夏国寺”。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张掖大佛寺景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1996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殿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右手掌展放在脸下,左手放在大腿一侧,胸前画有斗大“卐”字符号。梵文,意为“吉祥海云相”。造像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相貌祥和,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一般寺庙室内佛像都不让拍照,而此处可以,大佛慈悲,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到宾馆,约九时许,突然听到乐声大振,笙歌鼎沸,隔窗相望,只见不远处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原来附近还有这等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次日早晨上机场返程前,匆匆赶去游览。原来是新建仿古建筑“甘州府城”。白天冷冷清清,晚上则上演大型历史舞台剧《凿空一张骞出使西域》,吸引了大批游客。</p><p class="ql-block">在此处为甘肃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锦绣甘州府城》</p><p class="ql-block">甘美天下,州藏古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