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29日(农历庚子年八月十三日)18点45分,父亲仙逝于德达医院,终年86岁。人生憾事,莫过至亲永诀。自此,生命里便添了一抹挥不去的底色——哀思。说来奇怪,父亲离去对我的撼动,并未如预想般山崩地裂。它更像一种缓慢的渗透,一种无声的缺席,悄然改变着生活的纹理。</p><p class="ql-block"> 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不出差,每周一清晨七点半,我都会去父亲墓前。拂去尘埃,静静伫立,与他说说话。晨风掠过松柏,仿佛也带走了我的低语。那一刻,时间凝结,心底唯余二字:“朝圣”。直到后来在书里读到<b>“一月不扫二次墓,一人不扫二年墓”</b>,才恍然,原来频繁的祭扫,或是对逝者的打扰,妨碍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p><p class="ql-block"> 父亲二十四岁初为人父,三十三岁有了我。据说家族原本有宗谱,依先祖诗句,排行有序。祖父行“紫”,父亲行“金”,到我本应行“玉”。那个特殊年代,族谱成了“烫山芋”。一直珍藏在大伯家的那份,渐渐失了踪影,终成一段湮没的记忆。父亲对此倒是豁达,觉着时代变革,没了也好。于是我的名字便与堂兄不同,中间未嵌“玉”字,单名只择了“王”字旁。</p><p class="ql-block"> 父亲军人出身。童年记忆里的他,气宇轩昂,步履如风,神情冷峻,不苟言笑,于我,“威”远胜于“亲”。父亲曾说,祖上是官宦人家。爷爷、父亲都不曾少读诗书,父亲一手草书,龙飞凤舞,自成一体。到我这里,已是高攀不起的家族历史。只是,父亲生前予我的诸多教诲,早已如星火磐石,融入血脉,贯穿了整个生命。他是我永远的导师。</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世时,周末陪伴二老,是我多年的定律。人难免有不想言语之时。记得一个周末下午,在父母家,我心绪不宁,只闷头看书。父亲见我不语,便转身去摆弄相机。母亲近年身体欠安,家务多落在父亲肩上。见我们父子静默,母亲也只坐在一旁,低头啜饮父亲熬的水果茶。空气里弥漫着心事。</p><p class="ql-block"> 我看完书起身告辞,父亲却拉住我,说要热汤给我喝。我伸手拦他,反被他握住。握着他苍老的手,分明感到那用力的回握。抬头,撞见父亲满眼的笑意——那些被皱纹深情包裹的笑意,早已不是童年记忆中威严的模样。一股拥抱他的冲动蓦然涌起,终了,却只是如男人般更紧地握了握手。母亲在一旁抚着我的背,喃喃念着:“好了,好了……” 霎时间,眼底一片温热。</p><p class="ql-block"> 稍晚,收到父亲微信,是他近日拍的郁金香照片,下面只缀了一句:<b>“谁人没有些后悔与烦恼。”</b>瞬间,那紧握的手、含笑的眼、未喝的汤,连同母亲“好了,好了”的念叨,一一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曾郑重写下两行箴言予我:<b>“诸事不可急躁、贪求速效,总以脚踏实地做事、不空发议论为要。注重制度建设、理事方法、用人标准,切不以个人主观热情行事!”</b></p><p class="ql-block"> 在我心中,父亲性格浪漫,充满智慧。此语精辟,前段言“做人”之本,后段授“做事”之纲,我以为凝练了他一生的智慧与经验。只是篇幅稍长,我总难记全。一次父子相对,我便央求:“爸,您的话是金玉良言,就是太长,能否再精炼些?好让我记得牢。”</p><p class="ql-block"> 父亲听了笑笑,深邃的眼眸里藏着光芒。思索几日,他打来电话,郑重道:“想好了,一个字:‘要’。”我闻言大笑:“爸,我都年过五十了,还要个啥呀!”笑声未落,父亲声音严肃起来:“就知道你会当动词解!为何不看名词、形容词?关乎人生的要义、命运的要紧处?你一生的重要在哪里?”我一时语塞。回家,我认真翻开《新华字典》。“要”字不过数种读音与释义。但在父亲这里,却成了一个深邃的哲学命题,一部浓缩的家训。</p><p class="ql-block"> <b>要什么?——方向之辨,关乎轻重取舍;</b></p><p class="ql-block"><b> 怎么要?——路径之择,关乎方法原则;</b></p><p class="ql-block"><b> 要求高否?——尺度之衡,关乎进退调整;</b></p><p class="ql-block"><b> 要不到呢?——心境之达,关乎放下从容。</b></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肃然起敬。一个“要”字,宛如钥匙,瞬间开启万般思量。此后每每想起,常常觉得<b>“其意未尽,其理无穷”</b>。这“要”字的学问,是父亲留给我最深邃的遗产,最珍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听一堂讲座,老师论及“家训”对家族传承的重要。我坐在台下,心头蓦然浮现的,便是父亲那个“要”字。它如此简单,又如此厚重,无声地镌刻在灵魂深处,成了我行事的准则,为人的根基。</p><p class="ql-block"> 墓园寂静。望着碑石上父亲的名字,仿佛又听见他的声音:“谁人没有些后悔与烦恼?”是啊,父亲。您的恩情如山似海,儿子感激不尽;您的话语如灯似炬,儿子终生受用。这“要”字的真谛,我会用余生去体悟,去践行。</p><p class="ql-block"> 您安心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