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杨集·我的笫二故乡

知之行之

<p class="ql-block">京山杨集·我的笫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清秋时节,微风送爽。应老友房华先之邀,我回到了阔别四十二年的故地——杨集。</p><p class="ql-block">杨集,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念念不忘的青春情怀。回到杨集,和老友寻访故地,谈论过往。令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思绪的闸门被瞬间打开,过往的经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滚动播放。</p> <p class="ql-block">1981年1月15日,从农学院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京山县杨集农技站。踏入群山环抱的清冷小镇,入住农技站的狭小房间,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乱石铺就的街道,石头磊成的房屋,缺水少电。闭塞落后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一个乡办企业的自发电,服务着乡直机关,浑暗的灯泡像鬼火,晚上十点三下闪熄,准时停电。屋内黑街上黑,心中也无光亮。连一个必不可少的公厕也没有。纳新到公社食堂,吐故到畜医站厕所。套用现在一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出生寒门,十年寒窗,刻苦攻读,跳出农门。我从平原来到了山区,从热闹喧哗的校园,走进了冷清偏远的陌地。个中感受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被动的选择,主动的融入。经年的工作让我扎根这片热土,亲拥这方人群。杨集人民养育了我,杨集的人民教育了我,我在杨集成长,我以杨集人为骄傲。</p><p class="ql-block">初到杨集的第一份工作是跟公社阮书记住队。双敦二队泉眼头许长发就是我的住户。许长发房子的墙脚下有一股很大的泉水,长年不断地向外涌流。所以便称为泉眼头。在这里,我亲身感受这里的人民很纯朴,很善良,很真诚,很大方。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任何障碍,关键是老百姓不把我当外人。白天同他们一起干地里的活,晚上同他们一起开会讨论分田的事。很是自然平常。乡亲们对我很好,都亲热的喊我小朱,平时哪家来客有好吃的,他们一定要拉我去吃饭。上山挑叶烂土,打青蒿的活很累,他们怕累着我,就让我在田边过称记账。有时外出办事走在乡间的土路上,素不相识的手扶拖拉机师傅,会主动把车停在我的身边,上车捎上一程。后来我被抽调参加全县的土壤普查,一班人马一天查一个生产队,吃住都在农村。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腊肉香肠拿出来招待我们,把家里最好的床单被子找出来供我们享用,生怕我们感到不适。杨集百姓的那种真挚情感令我永世不忘。</p><p class="ql-block">在双敦村住了一个月,根据县农业局的工作安排,我进驻了新场村二队,负责水稻的生育测报。及杨集管理区的技术培训工作。初到的时候,总有人向我提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刁钻问题,当我理论结合实际的把问题说清楚后,他们就会露出满意的笑脸。在实践中成长,在生产是提高,把农民的栽培实践同我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农民成了我的亲密朋友,我把自己融入了广大的农村。我是从学校出来的单身汉,除了被子衣物和书本,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后来一些朋友送来了竹制洗脸架,木制洗衣板,木制衣架,木箱等用品。这些看似简单,但在我心中重于泰山价值连城。它蕴含着杨集人民的厚爱。</p><p class="ql-block">1983年底,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县农业局,离开了我心爱的杨集。</p><p class="ql-block"> 1986年,那年杂交水稻种子紧张,供不应求,杨集卢萠村的几个人到县种子公司找我弄种子,我当然满口答应,要多少给多少。当我留他们吃饭的时候,那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留给我一个无法回报的遗憾。</p><p class="ql-block">1989年底,组织上考察我,拟任县农业局副局长,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是必须先决条件。在杨集的三年经历正好派上了用场。</p> <p class="ql-block">杨集,按照干部履历表的说法,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第一站。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打过预防针,说学农的社会地位不高。戏称“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仔细一看是农技站的。”参加工作后,我也切身体会到,这个单位人少事少权力少。农民是底层的人民,农技员是底层的干部。但杨集农技站却是一个小单位大家庭。在这个单位工作心情舒畅,没有勾心斗角。工作上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上班下班,没有作息制度。各人干自己的工作,非常自由。生活上我得到了他们的细心关照。下乡住队添置新被子,房兄家的陈嫂主动帮我缝制。节假日他们总是把我喊到家里吃香的喝辣的。细微之处见真情,生活琐事看人品。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我亨受到了另一种亲情。回顾过去,这是让我时刻萦怀的念想。但在优越宽松的条件下,忽视了自我的学习提高,浪费了大把的时间,虚度了宝贵的年华。</p> <p class="ql-block">这次重返杨集,房兄做了充分的准备,领我们参观了美丽漂亮的京山农场,走访了昔日工作和生活的旧址,品尝了富有山区特色的美味佳肴。我亲眼目睹了杨集山乡的巨大变化。道路宽广便捷,今非昔比。集镇整洁干净,焕然一新。农村房新路通,欣欣向荣。到处山清水秀,莺歌燕舞。</p><p class="ql-block">杨集的山绿水清人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