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像一本被岁月浸染的旧相册,每一页都写满故事。今天 (2025.9.11日),我与敏,还有晓玲的弟弟妹妹们共八人,从恩施的山水间出发,穿越千里,来到贵阳这片她最后栖息的土地。春日的阳光洒在墓园的青石板上,却照不亮我们心底那片永恒的阴霾——为我们的初高中挚友--哓玲,扫墓。</p><p class="ql-block"> 站在墓前,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倒带键。那个在校园里笑靥如花、聪慧过人的晓玲,她的身影在记忆中鲜活起来。高中二年级,她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转学至贵阳,从此我们的交流化作了一封封承载着青春与梦想的书信,字里行间,是她对未来的憧憬,也是我们之间不可磨灭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后来,命运的风吹散了我们的轨迹,她下乡,又幸运地从贵阳被抽调回城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雷般响起,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政法大学,那时的她,眼中闪烁着对法律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贵阳省法制办的日子里在上调到国家法制办工作的日子里,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她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同无情的剪刀,剪断了她绚烂的生命之线。49岁,一个本该继续绽放光彩的年龄,她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定格在了那个不再有明天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我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忙碌于生活的琐碎,但心中那份对哓玲的思念,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去。今天,我们带着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许,站在这里,用最朴素的方式,向她诉说我们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哓玲,我们来看你了。”这句话,在心中默念了千万遍,此刻终于流着泪说出口,却带着无尽的酸楚。我们讲述着各自的近况,分享着生活的点滴,仿佛她就在我们身边,微笑着倾听。</p><p class="ql-block">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我们的哀愁,却带不走那份深深的怀念。二十年,我们想她,想那个在校园里与我们共笑共泪的晓玲,想那个在书信中与我们心灵相通的哓玲,想那个每次回恩施与我们聚在一起的哓玲,想那个在事业上熠熠生辉的哓玲……。</p><p class="ql-block"> 生命,或许短暂,但情谊,可以永恒。哓玲,虽然你已不在,但你的精神,你的笑容,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光……。</p><p class="ql-block"> 愿你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晓玲女儿娇娇在妈妈墓碑上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晓玲葬在贵州省抗日战争纪念园内,这里山清水秀</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八人与晓玲丈夫在贵阳甲秀楼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晓玲的弟弟妹妹与哓玲丈夫</p> <p class="ql-block">我、敏与幺妹子</p> <p class="ql-block">我与幺妹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