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说:“老了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种开始。”这句话是我退休以后做事情的动力和支撑。</p><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我开始学习写作,像只蜗牛似地慢慢摸索着向前爬行,成天躲在重重的壳里,从不敢暴露自己真实情况,偶尔用网名发表一下自己的作品,怕同事和网友们笑话我:都这把年纪了,写什么写,好好修身养性,安享晚年得了,何必吃这份苦,劳这份神呢?</p> <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爱读书,看小说,背诗词,心中一直就有个梦想,就是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作家,为此我还专门定阅了《青年作家》等一些杂志。那时候我就在想,等我长大以后有时间了,一定要写本自传回忆录,过过写作的瘾。</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18军的一名军人,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进藏人,我们也都生长在高原上,在高原上读书学习,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为建设雪域高原,为继承父辈们未尽的事业,我们坚守高原,继续努力,深情大地,我们尽献,成为了地道的藏二代。在雪域高原生活、工作的60年间,不但深入地了解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而且还收集到一些红军长征时期在藏区的故事,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退下来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写作了,可以实现年轻时候的梦想了。 由于没有写作基础,同事们都笑话我,“就你那水平,写什么小说啊,连作文都写不好,还写小说呢,别丢人现眼了。”可是我不这样看,没有基础,咱从头再来,开始学习呗。我就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慢地向前摸索、爬格子。我开始上网浏览,每日都在网上游历10个小时左右,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先摸手机,晚上入睡才放下手机。我特爱看公众号里文章和热评,大多数文章写的那叫好,接地气,直撞击人的心窝子。每当看见好的句子和章节,我都会把它复制下来备用。</p><p class="ql-block"> 在网友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自传回忆录《五零一代》,把我们这些藏二代的成长经历都写了出来,同学们说我写的好,接地气。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我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很有点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走出去了,我就更加增强了自信。我把那些记忆中的生活碎片加以整理,写出了长篇小说《火种》。小说中描述了原汁原味的藏地生活场景,展现了跌宕起伏的感人爱情故事,再现了红军长征时期在藏区的民族团结红色文化脉络。我认为写得还可以,于是就在互联网平台上出版我的电子书,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好地宣传家乡,服务家乡,其实心里还是想着在互联网平台上能更好地展现自己。</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老了想要说的话,好象永远都说不完,那我今后就把心里想说的都写出来,畅所欲言,想说啥就说啥吧,痛快就好,去做一个勤奋的蜗牛吧。昨天用我的名字“理塘庞川”上“百度”一搜索,哇塞!我居然已经是“屋子里吹喇叭-名声在外”了,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啊。</p><p class="ql-block"> 最后还是用杨绛先生的名言作为结束语吧:“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愿意把十之八九的难过收藏起来,只有保留那一二的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