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商业旧影③:南街

安平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9月21日)</div> 从东街口往南一段街道就是南街,历来是福州商业的繁华地段。本集主要展示南街的老照片。<br> 下图是1912年前后,南街的魁辅里(今为吉庇巷)巷口门楼,可见行人和商贩络绎不绝,左侧有位佩戴三把刀传统头饰的妇女。门楼上可见林同兴麻油行、尤维丹林绸缎店、成正轩理发厅等店招。还有基督教青年会标志,当时福州基督教青年会在仓山的烟台山上租借洋楼办公,可能在此巷也有分支机构。 下图是1923年的福州南街(林承平拍摄),两侧商铺密布,旗幡飘扬。 1929年,福州市政当局修拓南街,将石板路改为水泥路,路面拓宽至15米,两边商铺也进行修缮装修。下四图是当时南街修拓的情景。 下图是1929年南街拓宽的安泰桥路段。 下图是1929年南街拓宽后情景。图中左边可见太和堂茶庄的店招,右边是亨得利钟表店,门前悬挂一座大钟。太和堂茶庄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创始人姓陈,当时的店堂是典型的福州两进古民居格式,店面不足30平方米,但悬挂的旗幡十分显眼。茶庄内摆设讲究,楠木柜台以大理石镶嵌,橱架上陈列着大锡罐,并题有采茶诗歌。店铺北墙竖有“武夷岩茶”牌匾,南墙挂着十八罗汉图,配有对联“德大自在,敬者归来”,下摆放桌椅,供客人小憩。 下图是1936年前福州南街,两侧店铺多为两三层砖木结构,也有少数洋楼。当时南街的著名商铺除了太和堂茶庄,还有百爱百货店、光生明眼镜店、祥生仁绸缎店、亨得利钟表店、回春药店、谢万丰糕饼店、南轩菜馆、商务印书馆、天泉钱庄、紫罗兰理发厅、东方体育商店等。图中可见光生明、祥生仁等旗幡。 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太和堂茶庄”并入福州市糖烟酒公司,坚持“讲信誉、重质量”经营传统,受到顾客的欢迎。改革开放以后,茶庄进行了重建,人均税利名列省内同行业的前茅,列为省贸易厅首批“放心店”企业和福州市窗口行业示范单位。下图是1990年代的太和堂茶庄。 下图是1955年前后的南街,图右侧的第四缝纫生产合作社在宫巷正对面。 1957年八一七路全面拓宽。下图是当时拓宽南街施工的情景,是在南街的大众影院地段,可见街道上方的横幅是“苏联影片展览”。大众影院是1947年开业的。 回春药店是南街的老铺,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福州现存最古老药店。下图是1956年,回春药店改为公私合营回春药店的欢庆场景。 1995年南街回春药店被内贸部授予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2012年9月18日由于南街西侧开始拆迁,回春药店迁到杨桥中路。下图是拆迁前的南街回春药店。 味中味餐馆也是南街的老店,始创于1963年,是一家享誉八闽的小吃名店。当时福州市饮服公司集合属下十二家老牌传统小吃佳点店的特色品种,在南街创办味中味餐馆。餐馆为两层框架砖木结构楼房,一层设有各种传统小吃柜台,二层主营盘菜宴席和普通旅社。下图(池志海收藏)是1983年5月的南街味中味餐馆。 1989年,味中味餐馆在保持福州风味小吃的基础上,增加经营品种,引进了江苏淮扬菜。1993年因建设福州商贸大厦需要被拆除。1998年,福州市饮食(集团)公司进行“味中味”品牌招商,由福州西海岸商务有限公司在达明路另设门店,但只经营半年多就关闭了。2010年,福州聚春园集团重新投资注册福州味中味餐饮有限公司,恢复“味中味”字号,在原店旧址隔壁的福建电子器材大厦重建,打造“味中味”品牌。下图是2010年10月新的味中味餐馆即将开业前的情景。 新“味中味”餐馆在经营模式上,保留原有分柜销售模式,也突破原“味中味”只经营福州传统小吃的局限,汇集了一些福建地方小吃。下两图是2018年8月7日“味中味”餐馆的场景。 南街的安泰楼酒家,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因择地于唐代安泰古桥之畔(今吉庇路1号),故名安泰楼。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福州市饮食公司接管。下图是1990年代的安泰楼酒家,以经营福州风味小吃闻名。 下图为2004年的安泰楼酒家,门上加装了电子屏幕。 下图为重新装修后2016年的安泰楼酒家。 2020年安泰楼酒家再次重新装修,并于当年9月29日重新开业(下六图)。 南街曾经在1984年开办了一家重庆酒家(下图),是福州市饮食公司与重庆市渝中区饮服公司联营的福州第一家川菜馆。全部厨师和服务员都从重庆引进,花椒、辣椒、豆瓣酱在内的绝大多数调味品都从四川运来,据说从店内吹出来的空气都充满辣味。初期生意极好,但到了1993年却关门停业了。原因据说一是川菜太辣了,福州人适应不了;二是店名适合办寿宴,不宜办婚宴,直接影响了生意。 南街的亨得利钟表店也是一家名牌老店,是1925年开业的。其地址最初在花巷南面,属于上海亨得利钟表店的分店,从前文照片太和堂茶庄对面可见到它的模样。该店门上历来有一个大钟,时间非常精准,被称为“福州的标准时间”。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与上海总店脱钩,1956年公私合营,1964年改名为福州钟表眼镜店,文革中迁到现在大洋百货再往南的一家两层店面,1976年恢复亨得利老字号。1980年与日本西铁城公司联营,成立福州首家进口钟表维修服务中心。下图是1990年代的福州亨得利钟表店,悬挂着西铁城的大钟与广告牌。 2011年,南街亨得利钟表店因房地产改造拆迁关闭,下图是当时该店一位张家龙师傅在店面旁的临时摊位营业(摄影黄访纹)。 南街的艺光照相馆老店,原来位于宫巷对面,是1930年代陈燕生创办的,已有九十多年历史。1956年公私合营后,更名为艺光照相馆。下两图是1960年代与1970年代的艺光照相馆拍摄的照片,分别有凸起繁体字和斜黑体字的照相馆标志。 1979年11月,福州市服务公司与香港闽华贸易中心在艺光照相馆开办福建省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改名为艺光彩色摄影院,引进了彩色技术,成为了福州首家彩色照相馆。下图是1980年该院寄相片的信封。 1990年代恢复了艺光照相馆。下图是2010年代的艺光照相馆(位于安泰中心A座二楼)。 下图是1990年代南街的中国银行安泰支行,过去是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旧址,1950年代曾经作为省商业厅办公楼。 下图是2017年南街改造以后的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旧址。 下面是1990年代的安泰中心夜市(下三图),可见夜市十分热闹,顾客熙熙攘攘,商品各式各样。 下图是2000年代的福州安泰夜市。安泰夜市因市政建设于2014年4月21日正式关闭。 南街一带的个体商业十分活跃。下图是1988年城里的一家个体食杂店。 下图是1990年代津泰路上的“李卿包点店”。 下图是1990年代靠近黄巷的邓记饭庄。它的前身是一家专做福州名菜“荔枝肉”的小店,有几十年历史,2012年9月因南街改造而拆迁。 “老还童”眼镜店创办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迄今已二百年有余。它是福建首家制作兼经营的眼镜店,也是省市近代眼镜业匠师的摇篮与制镜工艺的辐射中心。据说开业之初,店中来了一位秀才,当他戴上眼镜时连声称绝,挥笔写下“真乃返老还童也”,于是“老还童”从此得名。下图是1990年代在吉庇路12号的老还童眼镜店。 下图是1990年代在花巷的品日有肉松老铺。 下图是2012年以前在南街公交站附近的的北味煎饺店,2012年因南街改造被拆迁。 福州“同利肉燕老铺”自清光绪二年(1876年)创建,至今已逾140年,传承五代,是福州制作肉燕皮、烹制“太平燕”的著名老店,是中华老字号、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示范单位。下图是1990年代在澳门街的同利肉燕老铺。 下图是1990年代在澳门路的木金肉丸老铺。 东百南面的塔巷,有许多有名的小吃店。下图是塔巷口的鱼丸店,2012年南街拆迁时搬到到花巷尾段石井巷。 下图是永和鱼丸店,在塔巷31号,始建于1934年,2012年拆迁。永和鱼丸制作技艺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起始于1917年,创始人刘二俤(又名刘必松),“永和”寓意“永永远远,和和美美”。 下图是老伊海拌粉干店,其拌粉干制作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林仁新,1912年创办于鼓西路,后迁到塔巷,2007年迁到海峡影城后面,2012年迁到道山路。 下图是2017年3月南街改造后的民国风店铺。 本文照片引自网络和《话说福州老照片》《福州老照片》《福州老铺》《老福建 岁月的回眸》等书,若有不当,敬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