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鲁吉亚~斯大林故居博物馆

白桦和声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对世界的认知很模糊,但却知道“马恩列斯毛”并且直到现在也清晰的记得这几位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领袖排列的肖像。</p><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一位五十年代就读中学的老大哥还给我讲述了他与一位前苏联基辅五中的乌克兰女中学生通信的往事,他俩曾互送贺年片,他还给她寄过一幅蜀锦的斯大林像。不过,他完全不知道姑娘是否收到,因为,随着中苏关系的冷却,他和她的通信已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p><p class="ql-block">在前苏联的历史中,斯大林是位浓笔重彩的领袖。作为“格鲁吉亚的儿子”,有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他的历史功绩而崇敬和爱戴他,至今每年都有人要定期组织纪念活动来缅怀他。而有人却因他的强压政策曾造成的苦难而批评和怨恨他,并试图去除其象征符号~斯大林雕像,总之,格鲁吉亚人对斯大林的</span>“爱恨交织”情感,实际上是其深厚的历史、民族感情与现实政治利益交织中的产物。据说,哥里的斯大林故居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的官方博物馆,这很难说不是矛盾情感的体现。</p><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有一首苏联歌曲至今都在中国和世界传唱着,那就是《苏丽珂》。我很喜欢《苏丽珂》四声部的合唱,那美妙的和声会把心绪带到一个画景中……这就是我想去格鲁吉亚的初衷。我想去看高加索的雪山、想去看中世纪的古老建筑,想去品尝闻名世界的葡萄酒、想去品尝地道的烤肉和近距欣赏格鲁吉亚人的足尖舞……</p><p class="ql-block">2016年夏,我去了俄罗斯的索契,后来写了一篇《在斯大林的“绿色丛林”》的美篇。因而,在格鲁吉亚打卡的游记就自然要把斯大林故居博物馆放在首篇。</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中部有个古老的城市叫哥里,它地处重要的交通枢纽,因其战略地位十分显要,自<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卫四世于11世纪末~12世纪初建都以来,历代的列强都不断地要去争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早的哥里城堡是</span>修建在一个不大的山上,由于它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于是,就成了王室的庇护所和军事要塞。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哥里人心里十分骄傲的认为自己的城市就是格鲁吉亚的心脏,说它铸成了格鲁吉亚人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最受争议的革命领袖约瑟夫·斯大林就是出生在这颗“心脏”的一间木屋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颇有历史的哥里城现为</span>什达-<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特利州的首府。</span></p> <p class="ql-block">最早期的哥里城堡(模型)。</p> <p class="ql-block">这座木质房(正面)就是斯大林的故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878年)。</span>它伴随着“格鲁吉亚的儿子”出生和度过童年及学生时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房子有上、下两层,地下室是他父亲做鞋的工作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靠微薄的收入养着一家人,他</span>不希望斯大林上学读书,而是老老实实的跟着他当鞋匠,挣钱养家。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是性情温和是位虔诚的基督信徒,由于</span>家境贫寒,性格暴躁的父亲常常在酗酒后吵闹和殴打母亲。因而,在这种原生家庭中成长的斯大林其性格存在复杂、敏感、多疑的缺陷。</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故居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斯大林博物馆是建于1934年,但实际上对外开放是在他去世后的第四年既1957年开馆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园内有二棵很高大、颇有特色的松柏,这是其中的一棵。</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1878~1953)的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长长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博物馆铭牌。</p> <p class="ql-block">进入馆内,踏上层层台阶后,楼口中央置放有一尊斯大林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个子不高,但这座雕像却很高大。</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比较大,里面陈列着斯大林读过的书、写过的诗歌、信件手稿;用过的物品、收到的各国送的贺礼和他家人的照片以及名家雕塑的斯大林肖像和油画斯等等。</p><p class="ql-block">展厅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青年时代的斯大林;二是家人、礼品部分;三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部分。</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青年时期的照片和父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加入布尔什维克后长期在高加索地区和阿塞拜疆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他曾有几次被抓,但都机智地逃了出去。图为斯大林几次逃跑的路线示意。</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和列宁在一起的照片和油画。斯大林在读了列宁《怎么办》著作后很赞同他的观点,1905年12月布尔什维克党在芬兰坦佩雷举行的会议上,他终于见到和认识了列宁,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节点。</p> <p class="ql-block">大厅陈列斯大林的各时期的照片和油画。</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使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写的手稿、信件等。</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家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的夫人、儿子和女儿。</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夫人的相关证件和用品。</p> <p class="ql-block">右上方是斯大林夫人得过的勋章。下方右是被德军俘虏的斯大林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年轻时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各时期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各国送斯大林的贺礼。</p> <p class="ql-block">一面中文锦旗很醒目,锦旗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赠送给</span>斯大林七十岁生日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中国农业大学送斯大林七十岁的生日礼品。</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送的颇有中国传统寓意的寿桃。</p> <p class="ql-block">中国礼品。</p> <p class="ql-block">送的巴扬。</p> <p class="ql-block">烟斗和酒具。</p> <p class="ql-block">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纪念盘。</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和母亲在一起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送母亲的皮毛大衣。</p> <p class="ql-block">卫国战争部分,主要是以照片为主。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起到主要领导作用,他坚持留在莫斯科指挥和率领苏联军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在战后他制定“五年计划”来推动国家工业重建,使苏联的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p> <p class="ql-block">苏联百姓正在聆听广播:德国入侵苏联,战争爆发了。</p> <p class="ql-block">右上方图片为苏联卫国战争最出名的宣传画:为了祖国母亲。</p> <p class="ql-block">被德军压上刑场的苏联女英雄卓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都是历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还原的办公室原样。</p> <p class="ql-block">狭小的角落布置出一间战争年代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表面看这是一节普通的绿皮火车车厢,实际上是防弹专列车厢。<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节车厢曾是斯大林在二战期间的流动指挥部,车厢里的所有用品都保留着三十年代的原貌。</span>厢内有办公室、会议室、浴室等,装甲层厚度达10厘米,车窗玻璃防弹8厘米。</p> <p class="ql-block">写完这篇游记,正好看到《参考消息》刊登了一则消息:苏共领导人准备起草将现在的伏尔加格勒市恢复为斯大林格勒市,以铭记斯大林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所做的贡献。普京表示,公正而言,应铭记斯大林对苏联人民胜利所作的贡献。他特别指出,国家既不应忘记那个时代发生的悲剧,也不应忘却特定历史人物在战争胜利中所建立的功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