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山脚,一群身着鲜艳服饰的女子排成队伍,黄白相间的衣裳在风中轻扬,红粉点缀其间,像春天里盛开的花。她们头戴繁复的帽子,神情庄重又喜悦,仿佛正走向一场与山湖对话的仪式。远处的幡旗在蓝天下猎猎作舞,山脉静默如守护神,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转山、转湖、转风情”,不只是脚步的行走,更是心灵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走进那座橙色墙壁的建筑,“摩梭非遗馆”几个金字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一位男子站在门前,双手交叉于胸前,目光坚定。他不说话,却像在讲述一部无声的族谱。这里的每一件服饰、每一幅海报,都不是陈列品,而是活着的记忆。我驻足良久,仿佛听见了火塘边传唱的古歌,从时光深处缓缓流淌而出。</p> <p class="ql-block">摩梭族文化的核心亮点在于其独特的母系社会机构与走婚习俗,这一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至今仍保留完整,且根据需求在不断完善,成为文化遗存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摩梭人的世界里,家以母亲为轴心。一个“达布”(管家女主人)掌管着全家的柴米油盐、人情往来,她的智慧如同屋檐下的火塘,温暖而恒久。舅舅则是孩子们的精神导师,教他们辨是非、知礼节、扛重担。这种分工不是权力的争夺,而是责任的默契。我曾见几位女子在木屋下谈笑,她们的笑容里没有焦虑,只有一种踏实的从容——那是被家族稳稳托住的生命底气。</p> <p class="ql-block">走婚,是摩梭人最令人动容的情感方式。青年男女在月光下相识,在节日中相知,感情纯粹得如同泸沽湖的水。男子夜访“花楼”,清晨归家,孩子生下来便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血缘归母系,财产由女性传承。这不是对婚姻的逃避,而是对爱的极致信任:我们因情而聚,不为利所困。在这片土地上,爱情不必用契约捆绑,亲情也不必靠姓氏维系。</p> <p class="ql-block">二、参与宁蒗摩梭节给予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那天清晨,我随人群走上山间小路。雾气缭绕,有人肩扛彩饰,步伐整齐,像是把整个民族的重量都扛在了肩上。到了山顶,一幅巨大的宗教壁画展开在天地之间:神骑白马,经幡飞舞,人们静默跪拜。那一刻,风停了,心也静了。原来信仰不是喧嚣的仪式,而是众人齐步走向山巅时,那份无需言说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启示一、</p>
<p class="ql-block">家族人际关系的和谐、互敬互爱、长幼有序,促进了一代又一代的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启示二、</p>
<p class="ql-block">摩梭家族通过火塘茶话,火把,歌舞,祭祀等各种方式影响下一代人,不仅活化了传统真、善、美的良好传统习俗,又保留传承了传统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启示三、</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摩梭民族习俗中体现出一种女性的仞度、宽度、格局与爱的无穷能量,为现代婚姻在不断增加解体,无论怎样艰难,却不愿丢下孩子,用心保护孩子的女性们,一个参考,一个启示,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三、我的赞赏与担忧;</p> <p class="ql-block">2025年整个转三节给予我的赞赏,是老一辈文化人用真爱、真情、真心,在倍加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用热忱、宽厚、大格局迎接四方八客,参与具体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客桌上,通过吃地方美食,善待文人志士,交流、沟通、宏扬来自本民族的文化的优秀故事,争取产生共鸣,这一切的服务活动流淌着非常真挚对待本民族文化的爱与诚恳,没有半点的虚伪与飘渺,让来访客人心悦诚服,洗礼了来自城市的傲慢与渲嚣,疗愈了人性的恶意,唤醒人性本能一一爱!这是我深刻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我的纠结与担忧是,摩梭民族作为纳西民族的分支,主要居住在云南泸沽湖区域。总人数约4万至5万,其中宁蒗县境内约1.5万人。前期的历史证明,老一代人的智慧、勤劳、勇敢与安宁,培养出了许多人才,走出大山,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p>
<p class="ql-block">但是人口依然像整个国家的趋势不断在减少,每个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就怕养育的方式掉入到“溺爱”的深渊中。撤校归并会让下一代人逐渐远离民族的智慧,如何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人口的适当增加,让这些民族的孩子童年在家乡成长,促进童年的土地情怀,对小字辈们的成长环境尤为重要。新一代人的民族文化滋养成长能力应作为成绩考核、提升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的小说家都德曾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民族,只要他的文化、语言不丢,就算被他民紧锁在监狱里,他们手中都还有一把自救的钥匙,语言、文化的凝聚力一定能让他们永久的生活、发展下去,并勇敢的解放自己”。最后,我想真挚的表达,让我们就像爱自己一样爱我们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就像关注我们自己内心灵魂那样,汲取各民族的真、善、美,滋养自我、他人,必由此平和开悟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