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椰城海口天高气爽。9 月,“国培计划(2025)”——海南省中小学教育集团数字化转型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如期举行,来自海南各市县集团校的校长、信息化主管、课程规划负责人等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数字化领导力学习之旅。 <h3><b>开班:国培引路启新程,海南教育赋数能</b></h3> 开班仪式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邱天爽主任致欢迎辞。他代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与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向参训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向项目承办方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表示感谢。邱天爽主任强调了海南教育对此次培训的重视以及国培计划的优化情况,要求学员转变角色、提高学习实效、注重实践应用,助力海南基础教育数字化与自贸港建设。 <b>9月19日【星期五】下午: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b> 开班仪式后,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聂永成带来了精彩的专家讲座。聂永成教授是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教师教育学会理事,海南省教育规划专家。他在讲座中指出,2023 年 9 月 9 日习总书记首次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以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等六大内涵,与 “四有” 好老师、“四个引路人” 等要求一脉相承,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指引。面对当前百年变局与美西方围堵的形势,以及海南 “三区一中心” 的定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还有人口变化、中高考改革、教师学历提升等趋势,教育工作者需主动求变,以教育为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b>9月20日【星期六】上午:聚焦数字化——以政策为纲、以技术为翼,破题学校发展</b> 正高级教师孙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计与撰写思路方法》为题,带来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的精彩讲座,为在场教育管理者拆解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 “必答题”。 (一)开篇明义:数字化转型是 “必答题”,而非 “选择题”<br> “数字化是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则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孙老师开篇即点出核心观点 —— 当前 AI 与大数据技术重塑全球教育格局,学习已突破教室边界(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者若不主动转型,便会落后于时代。<br> 面对 “ChatGPT 等工具普及后,教师价值何在” 的疑问,孙老师给出明确答案:教师不可过度依赖 AI,需先构建学科知识图谱、深化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才能让 AI 真正服务于教学。“若失去对学科内容的深度把控,三年后教师可能‘失能’”。 (二)规划核心:以政策为纲,锚定三年行动 “四大任务”<br> 谈及教育集团数字化转型三年规划的制定,孙老师强调 “必须紧扣国家政策”,并以《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为纲领,拆解了规划需聚焦的四大核心任务:<br>1.建智能化校园:<div> 搭建一体化软硬件环境,推动学校管理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br>2.改人才培养模式:</div><div> 平衡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通过多元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br>3.构教育服务生态:</div><div> 善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公共资源,同步开发校本资源平台;<br>4.推教育治理升级:</div><div> 建立管理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师生情况,为学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br> 同时,她也分享了规划制定的 “关键技巧”:目标需递进、具体、可实施,可借助 AI 大模型生成量化路径,但需结合学校硬件、资金、教学痛点补充参数;行动路径要明确 “每年做什么、谁负责、如何评估”,确保落地性。</div> (三)实践指南:“低门槛” 用工具,守好 “安全与伦理” 底线<br> “不建议追逐成千上万的新工具,先把手中的工具用到位。” 孙老师现场演示希沃白板的 “隐藏功能”—— 课件智能瘦身、一键美化、知识胶囊录制,尤其强调 “知识胶囊的数据分析可实现精准教学”,既减轻教师负担,又能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为 “低成本推进数字化” 提供了可行方案。此外,她特别提醒数据安全与伦理风险。 (四)感悟与启示:数字化转型,先转理念再落行动<br>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 “技术堆砌”,而是 “理念重构”—— 要让技术像粉笔一样自然融入教学,核心是推动教师从 “知识传授者” 转向 “学习设计者”;推进过程中需平衡 “创新” 与 “务实”,以 “小步快跑、持续迭代” 的节奏,锚定 “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的最终目标。<br>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这场国培课,无疑为教育管理者们点亮了 “规划之灯” 与 “实践之路”。未来,唯有以政策为方向、以教师为核心、以安全为底线,方能稳步推进转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b>9月20日【星期六】下午:聚焦 AI 教学——四关键词破题,多案例点亮课堂</b> 来自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高级教师李鹏,以《信息素养:AI 赋能教学的技巧与实操》为题展开分享。整场讲座围绕 “技术是为了给课堂带来温度” 的核心主线,用生动案例、实用技巧与深刻思考,为在场教育管理者解锁了 AI 赋能教学的新路径。 (一)时代之变:从 “三字一话” 到 “数字素养” 的教师能力跃迁<br> “1999 年我刚入职时,校长要求我们练好‘三字一话’;2006 年投影仪走进课堂,2016 年智慧黑板普及,如今 AI 正重塑教育形态。” 李鹏老师以自身从教经历为切入点,清晰勾勒出教师能力要求的时代变迁。他特别指出,2022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标志着 “数字素养” 已成为新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划定了 “能力基准线”—— 教师不仅要会用技术,更要善用技术服务教学本质。 (二)核心密钥:“角色、背景、目的、要求” 解锁 AI 对话技巧<br> “与 AI 对话不难,掌握四个关键词,就能让 AI 成为专业助手。” 这是李鹏老师分享的核心实用技巧。他强调,给 AI 明确 “角色”(如 “经验丰富的正高级语文教师”)、交代 “背景”(教学场景、学生学情)、说明 “目的”(教学设计修改、评课建议)、提出 “要求”(内容详略、呈现形式),能让 AI 输出更精准、更贴合教学需求的结果。<br> 为了让技巧更易理解,李老师现场演示:让 AI 以 “毒舌评课专家” 的身份点评教案,AI 立刻给出尖锐且专业的改进意见,既展现了技巧的实用性,也让在场学员直观感受到 “精准指令” 对 AI 效能的提升作用。 (三)实践落地:智能体与多学科案例,让 AI 走进真实课堂<br> “AI 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能解决教学痛点的工具。” 李鹏老师通过一系列鲜活案例,展现了 AI 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br>1.智能体赋能:<div> 举例,体育老师用 “完美女友” 智能体改善人际交往,班主任用 “爱发火的老婆” 智能体疏导家人情绪,更有教师开发 “作业辅导智能体”,帮家长高效检查作业 —— 智能体可模仿语言风格、学习思维方式,成为教学与生活的 “得力帮手”。<br>2.学科场景融合:</div><div> 语文课堂上,学生写人物描写片段,AI 生成对应图像,师生共同讨论文字与图像的匹配度,让写作训练更具象;物理课堂中,农村学校创建 “阿基米德” 智能体,学生可随时与 “古人” 探讨浮力原理;编程教学里,小学生用 AI 制作融入 “草船借箭” 数学知识的剧本杀游戏,让学习充满趣味。<br>3.资源高效利用:</div><div> 针对教师 “找资源难” 的问题,李老师推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 “预扫描” 功能,可快速筛选贴合需求的资源;同时提及 B 站 “播放量即完播率” 的优质课例,建议年轻教师通过优质资源加速成长。</div> (四)理性思考:技术为表,育人为本,守好 AI 应用底线<br> 讲座尾声,李鹏老师的思考引发学员共鸣:<div> 其一,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好的 AI 应用应像粉笔一样自然融入课堂,让学生 “感受不到技术存在,只体会到学习乐趣”;</div><div> 其二,AI 时代教师专业能力更关键,同样的工具在不同理念、不同素养的教师手中,效果天差地别;</div><div> 其三,要平衡创新与务实,不必追逐所有新技术,把希沃白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 “低门槛工具” 用到位,就能产生大效益;</div><div> 其四,需坚守伦理底线,AI 生成内容要标注来源避免侵权,同时重视师生隐私保护。<br> “用恰当的技术让课堂发生好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鹏老师的这句话,为整场讲座画上句号,也为教育管理者们指明了方向 —— 拥抱 AI 技术的同时,始终守住 “育人初心”,才能让技术真正为教育赋能,让课堂更有温度。<br></div> <b>9月21日【星期日】上午:实操干货——从数字人到论文,工具用对效率翻倍</b> (一)AI 赋能教学:从数字人到教案课件,手把手教你做<br>教学材料制作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黄校长通过具体工具与步骤拆解,让 “高效制作优质材料” 不再复杂。<br>1.三步搞定数字人:即梦 AI 实现 “快速出镜”<br> 无需专业技术,用极目 AI 即可生成教学数字人:点击 “想象” 功能构思场景→生成或上传数字人形象图片→输入讲解内容、选择音色并设置参数,点击 “立即生成”,就能得到可用于课堂讲解、微课出镜的数字人,轻松打破传统授课的形式限制。<br>2.微课制作 “零门槛”:秘塔 AI 让文章变讲解视频<br> 若需将文字材料(如课文、知识点总结)转化为微课,只需通过秘塔 AI 搜索功能上传文章,工具会自动生成讲解语音与画面,快速制作成完整微课,支持直接下载使用,大幅节省教师录制剪辑时间。<br>3.豆包 “多面手”:提炼、润色、总结全胜任<br> 黄校长重点分享了豆包的实用技巧:共享文档给豆包,可让其提炼内容结构并生成思维导图;遇到不满意的文段,选中后指令豆包润色修改;浏览网页文章时,用 “问豆包” 功能一键总结核心内容或生成逻辑框架,兼顾效率与质量。<br>4.教案课件生成:3 类工具按需选<br> 教案生成可分两步:先通过扣子空间,依据优秀教案生成模板提示词(可自主优化),再将提示词作为附件发给豆包,按学科、学段要求生成专属教案;课件制作则有三类工具可选 —— 扣子空间(免费但效果有限)、阿里百宝箱(赠初始积分,后续需付费,生成较慢)、天工智能体(效果佳,每日赠不累计积分,付费功能更全),教师可根据预算与需求灵活选择。<br>5.跨学科创意:课文变小诗,再谱成音乐<br> 为激发学生兴趣,黄校长推荐跨学科操作:用豆包将课文要点概括成小诗,复制小诗到音乐生成工具,选择曲风、音色后生成歌曲,让语文与音乐学科自然融合,让学习更具趣味性。 (二)AI 助力办公场景:可视化、写论文、做报告,效率 up<br> 除教学材料外,AI 工具在教师办公场景中同样能 “减负增效”,黄校长针对数据处理、论文写作、报告生成等需求,给出具体解决方案。<br>1.办公小浣熊:数据变图表,分析更直观<br> 面对账单数据、学生成绩等信息,只需向办公小浣熊下达准确指令,工具就能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尤其在学生成绩分析上,可生成个性化报告,清晰呈现学生优势与薄弱环节,为2.教学调整提供数据支撑。<br> 数字人素材获取:Deepseek+B 站,免费又实用<br>若需丰富数字人应用素材,可用 Deepseek 生成特定场景图片,搭配集梦生成相应讲解话术;B 站有大量数字人制作教程与素材,可通过指定网址免费下载,降低素材获取成本。<br>3.论文写作 “双工具”:降重又高效<br> 推荐两种论文写作搭配方式:一是用 Trainers Studio 软件搭建本地知识库并调用模型(操作稍复杂,适合有一定基础者);二是 Deepseek 与 WPS 林希配合 —— 先用 Deepseek 生成论文框架,复制到 WPS 后,借助林希的长文写作功能,上传参考资料(可通过附件或 WPS 云文档投喂),工具会自动优化润色,且查重率较低(注:WPS 林希部分功能需会员)。<br>4.报告总结 “一键生成”:适配不同角色需求<br> 无论是学校校长需撰写工作总结、督导报告,还是普通教师的教学反思,只需向 AI 投喂相关工作资料,即可快速生成初稿;若需收集数据支撑报告,可先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将结果作为 AI 指令参数,让报告内容更具针对性。 从教学材料制作到办公效率提升,黄卫兴校长的讲座始终围绕 “实操” 展开,每一款工具、每一个步骤都紧扣教师实际需求。正如讲座所传递的核心 ——AI 不是 “高大上” 的技术概念,而是能切实解决教学痛点、减轻工作负担的 “日常工具”。只要选对工具、用对方法,就能让 AI 真正融入教学与办公,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 <b>9月21日【星期日】下午:前瞻 AI4S,赋能海南 K12 教育</b> 当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科学研究,当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基础教育该如何把握机遇、创新发展?海南师范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王艺臻教授以一场题为《AI4Science(AI for Science,简称 AI4S)》的专题讲座,为教育工作者们打开了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视野。 他先梳理 AI 与 AI4S 的发展脉络,结合 AlphaFold、AI 赋能半导体等案例,展现其对科研范式的重塑;再聚焦海南 K12 教育现状,点出资源不均、师资短缺等问题,提出以 AI4S 破局 —— 将其融入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数据与科技素养,借智能技术优化资源分配,还举例 AI 研究黎族船形屋、助力海洋牧场,体现在地化应用。<br> 王教授强调,AI4S 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推动教育理念革新:教师需转型 “学习设计者”,教学要重跨学科融合。这场讲座为海南基础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前瞻思路与实践指引。 <b>9月22日【星期一】上午:数智赋能教育——解码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b> 当教育数字化进入深水区,如何以数智化转型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开明专家以《教育数智化转型,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从政策解读、工具应用、实践路径三大维度,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的分享。 (一)锚定方向:从国家战略到教育本质需求<br> 讲座开篇,王开明专家以 “人类 6000 年文明史浓缩为 24 小时” 作喻,直观展现科技加速发展的态势,尤其点明人工智能 “弱 - 通用 - 强” 三阶段演进规律,强调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必然 ——2024-2025 年国家密集出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数字化相关文件,而 “大规模因材施教” 正是数智化转型的核心目标。<br> 他以豆包 AI、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例:豆包可化身 “AI 学霸”,0 秒响应不同学生提问;平台支持个性化课程观看与优秀教师在线答疑,两者共同打破传统教学局限,让 “千人千教” 从理想变为现实。同时,深圳等地已明确人工智能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为学校实践提供了可参照的范本。 (二)落地抓手:工具、平台与课堂变革实践<br> 谈及数智化转型的 “具体怎么干”,王开明专家聚焦实用工具与场景应用,给出清晰指引:<br>1.资源管理提效:<div> 建议教师在浏览器收藏夹分类存储网络资源,善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双师课堂,还可通过草料二维码、朝阳二维码,将课件、教案等资源转化为 “扫码即取” 的数字化资产,实现高效共享;<br>2.软件工具赋能:</div><div> 推荐易图图示制作可视化图表,雨课堂强化教学互动与直播功能,希沃白板及信鸽系统助力课件制作、学情分析与教师培训,让技术工具真正融入日常教学;<br>3.课堂形态升级:</div><div> 将课堂划分为数媒、交互、智慧三个层级,其中交互课堂需整合白板功能、互动课件,借助希沃课堂助手投屏等手段,打破 “教师讲、学生听” 的单一模式,激活课堂活力。</div> (三)推进策略:从个人提升到学校系统行动<br> 数智化转型不是 “单点突破”,而是 “系统升级”。王开明专家提出双重推进路径:<br>1.教师层面:<div> 需主动提升 AI 技术应用能力,尝试创建个人教学智能体,将其用于备课、项目式学习设计,实现 “技术为我所用”;<br>2.学校层面:</div><div> 要制定明确的数智化发展计划,搭建专项团队,借鉴上海教育评价模式与 “点线面” 推进法 —— 先以单个学科、班级为 “点” 试点,再串联形成学科、年级 “线”,最终覆盖全校 “面”,同时利用希沃信鸽等平台开展常态化培训,确保转型落地。<br> 此外,他特别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价值:可助力校务智能化、教育资源均衡化、评价创新与科学决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 “智能内核”。</div> 这场讲座既有国家战略的宏观指引,又有工具应用的微观指导,让 “教育数智化转型” 不再是抽象概念。正如王开明专家所传递的:唯有将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管理、评价全流程,才能真正释放数智力量,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月22日【星期一】下午:人机协同赋能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 东北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做客讲座,以《人机协同视域下智慧教育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为题,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实战分享。</p><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刘教授梳理教育发展脉络:农耕时代重经验、工业时代传知识,而信息时代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思维、实践与表达能力,让每堂课都实现“想清楚、做出来、说明白”。</p><p class="ql-block"> 鲜活案例直击痛点:长春市某农村小学将数学知识点转化为小微课资源库,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印证了智慧教学的实践价值。刘教授进一步阐释,智慧教育需秉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创设环境”三大原则,通过人文与智能环境构建实现人机协同。</p><p class="ql-block"> 结合政策内涵与实践逻辑,刘教授提出:校长为教师做榜样,教师为学生做榜样,方能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而坚持积累与合作共享,正是智慧教育落地的关键密码。</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星期二】上午:请假</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星期二】下午:请假</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星期三】上午:请假</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星期三】下午:请假</p> 9月25日【星期四】上午: 9月25日【星期四】下午: 9月26日【星期五】上午: 9月26日【星期五】下午: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风雨兼程,等风来】</p><p class="ql-block"> 昨日的轨迹,是132公里的三地往返。从海口培训抽身赶往文城,在文中向段校长汇报集团化办学的困境,步履匆匆间偷得半刻回家。许愿已上晚修,许诺正慢吞吃饭,换手妻子洗澡看孩子,匆匆聊几句,塞给她们仨小礼物便要告别。</p><p class="ql-block"> 连夜北上铺前镇,转达市教育局台风防御部署,主持文北中学的防风会议。回到宿舍已是深夜,赶完国培线上30个学分作业,便无心向学。</p><p class="ql-block"> 今后请假驻守学校,等“桦加沙”到来。奔波里藏着工作的责任,也装着家的牵挂。风雨再大,守好校园,盼着家人安好,便是心之所向。愿这场台风早早过境,一切顺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