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学同学要聚会了,消息传来,大家奔走相告,兴奋异常。一时间,微信群热闹了起来,一条条信息传来,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同学们互相问好,询问近况,沟通感情,联络友谊。是啊,青春如歌,岁月如梦,那么多年了,虽然同城而居,但忙于工作,生活,家庭,见面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如今能有机会欢聚一堂,彼此间最迫切的愿望是想知道你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中学时就读福州二中,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在乌山山麓,白马河边。那时我们班的大多同学家都住在三坊七巷一带,我们家住在永柞社,附近还有隆普营,仓角头,营房里,灵响,驿里,火药库等等,名字奇里古怪,令人难以琢磨。 那时我们年少无知,并不知福,后来才知道这里就是福州的风水宝地,历朝历代,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南宋时号称"东南三杰"的吕祖谦在此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路遇十人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说的是这里来往的都是读书人。国学大儒朱熹也把此地誉为"海滨邹鲁",是文化昌盛之地。实际上我们许多同学曾经住过的地方,过去都是达官显贵,名门望族的家,比如说有的同学住在杜锡硅家,有的住在林则徐家,有的住在沈葆祯家,还有人住在刘家大院,叶家大院,萨家大院等,鄢家花园,光禄吟台,水榭戏台,小黄楼这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时同学们吃喝拉撒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生于斯,长于斯,在这样的氛围中,浸染着书香笔墨,三坊七巷的文化从小就熏陶滋润着我们。可是在我们上学读书的年代,恰逢十年浩劫,读书无用论盛行,不仅批判白专道路,还要反击右倾翻案风。学校号召同学走五·七指示道路,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本主义。在二中期间,我们到分校劳动锻炼,三分地里闹革命,修田造路,改天换地。在校办工厂生产硅胶,煎熬烘烤,热火朝天。到保温瓶厂玻璃厂劳动,接受工人师傅的再教育,抓革命,促生产。放假了,我们到黎明大队为贫下中农办夜校扫盲,到西河拉沙为学校操场铺跑道,拣废铜烂铁支援国家建设。那时,最怕听到的是广播喇叭的通知声:"请各班同学听到广播后,带好板凳,马上到大操场集合。"这意味着不是开大会,就是传达中央文件,又要晒半天的太阳了。 初中时发给我们的课本是《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估计就是现在物理化学课的内容,学期成绩由班干部集体评定,分为优,良,差三级。那时中国出了个“白卷英雄”张铁生,提倡开卷考试,因此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贫乏。中学毕业后,有的同学上山下乡当农民,广阔天地干革命,有的同学留城进工厂,成了那个时代令人羡慕的工人阶级,也就彻底地粉碎了许多同学成名成家的读书梦。</p> <p class="ql-block">打开尘封多年的相册,翻看泛黄的老照片,许多模糊的印象渐渐清晰起来,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又浮现在眼前。这是池宏,一不小心,怎么就成了华罗庚的关门弟子,博士后导师,福州市人民政府的顾问。这是张刚,这是雪涵,这是小李明,这是龚向宇,他们都是我中学时期的玩伴。这张在学校游泳池边留下的镜头,同学们穿着背心秀肌肉,那是个崇尚力量的年代啊!这张盖英同学与女同学一起认真学习的照片,明显有些造假,却让人忍俊不禁,确实我们就是这样很傻很天真。那时,恰同学少年,有些青涩,有点轻狂,还有点情窦初开,大家都对未来充满着幻想。</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长大成人了,有了各自的工作,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家庭。旧城拆迁改造,同学们的家也渐渐搬离三坊七巷,大家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但我空闲时还常会到这里走走看看,毕竟这里是我们的母校,是我们童年少年成长的地方。岁月无情人有情,这里承载了太多的童年梦想,青春故事,让我们常常睹物思人,睹物思情。最近我常到文儒坊的抱云山房参加活动,每次看到门口挂的两块牌匾都感到很亲近。《张善文教授工作室》、《林容生教授工作室》,易学大师,中国易学学会副会长,易黄学派继承人张善文教授是我大学校友;著名画家,福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画院院长林容生教授是我中学同学,为此我引为骄傲。在三坊七巷众多名人中,我们班也走出了一位,确实值得大书一笔。容生同学从小生长在塔巷,耳闻目览,对三坊七巷非常熟悉,他的作品很多素材都来源于此。还有文振同学,家住林则徐祠堂对面那条曲径通幽的小巷内,古香古色,一个不知什么名人曾经住过的小院落。放暑假了,他组织我们几个住在附近的同学到他家成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学习文化,锻炼身体,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也许是书香家庭的影响,在那样的环境下,文振同学已经开始学习“英格利损”,那时我们同桌,课间空闲时,大家都在玩,他却拿着卡片记单词,后来这些东西在高考时都派上用场,真是知识改变命运啊!</p> <p class="ql-block">初中时的班主任是盛金荣老师,亦师亦母的她,对我们这些孩子慈爱有加,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即使是好多年后路遇我妈,还一直关心着我的成长。金荣老师在医院病重时我去看望她,看她痛苦的样子,我感到生活真的很残忍,后来她走了,现在每每想起她的离去,都会让我热泪盈眶,以至感到报效无门,内疚万分。高中时的班主任是刘通老师,听说他是三坊七巷刘家的后人,一个精力充沛,知识丰富,多才多艺,非常优秀的老师,能作为他的学生,我们都以此引为自豪,因为刘通教过我们,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记得当时二中有个口号:“刘通,刘通,什么都通”,在二中的校园里,篮球场,校运会,广播站,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刘通老师教我们物理,上课声音响亮,生动易懂,也许是受他的影响,77年高考报志愿时,我填的也是物理专业,后来真的步了刘通老师的后尘,成为一名物理教师。几年后听到刘通老师的好消息,他教的班级物理成绩全省第一,陈晓波,陈辉,还有我的妹妹唐珊都考了满分,总成绩名列全省前矛,我妹妹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获硕士后赴美读书工作,他们都为母校争了光,这都要感谢刘通老师的教育有方。再后来,听说刘通老师当上市里的领导,我们从心里感到高兴,也祝老师身体健康,事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白驹过隙,一转眼,五十年过去,我们都长大成熟了。青春无悔,我们负重前行,各自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辛苦操劳,也将步入夕阳红的年代。曾经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现在对我们来说已经渐行渐远,变的无足轻重了。曾经对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变的虚无缥缈,不靠谱,不现实。现在唯一重要的是健康问题,它不断地向我们走来,越来越近,所以亲爱的老师童鞋们,让我们彼此共同祝愿身体健康,期待返老还童,再续一次青春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