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我自驾东北走过的路程(下)

路经之友 小可

离开内蒙,便进入吉林省境内,第一站就是白城市。<div><br></div><div><br><b>白城市:</b><br><br>白城市,别称 “查干浩特、白城子”,是吉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吉、黑、蒙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25758.73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白城市常住人口145.06万人。<br><br><br>读书时,班里有个同学家是白城的,但记忆中他没怎么描述家乡的独特之处,好像是个 “蒙味” 很浓的地方,因为它很靠近内蒙。<br><br><br><br>白城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杂粮杂豆和油料主产地,是国家八大牧区之一、商品牛羊生产基地,市区里逛了逛,似乎没有什么特别。</div> <div><br></div><div>鹤鸣湖公园,位于白城市新城区,项目总建设面积1410亩,其中水体面积684亩,是白城的大公园了。</div> <div><br></div><div><b>~中国大安机车博览园:</b><br><br>在白城下辖的大安市有个 “中国大安机车博览园”,里面收藏了100多台具有历史意义的车头,可以细致了解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史。</div> <div><br></div><div><b>吉林市:</b><br><br>关于吉林市,我不想多介绍,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曾经是吉林省的省会,自1757年起成为吉林将军的驻地,是当时吉林省的政治、军事中心;伪满洲国时期,省会短暂迁至长春(当时称 “新京”),但后来调整行政区划,吉林市仍为省会;1954年,由于长春的经济和交通地位更重要,吉林省的省会从吉林市迁至长春。<br><br>读书的时候我来过吉林市,这次来,感觉似乎没有我记忆中那么 “高大” 了。<br><br>天主教堂仍然是吉林市的地标,天主教堂圣名 “耶稣圣心堂”,坐落于吉林大桥北端,南临松花江,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主体由教堂和钟楼组成。</div> <div><br></div><div>入夜的松花江畔,是最美的一刻,到处是纳凉的人。</div> <div><br></div><div>喜连成的京剧艺术公园,舞台是一座从江西搬迁过来的老建筑,虽是他人之物,仍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div> <div><br></div><div>第二天参观了吉林市博物馆,展馆的规模还可以,但以图片和复制品为主,真正的历史文物并不多。</div> <div><br></div><div>吉林市是一座冰雪城市,盛夏季节仍有一群 “老人” 在广场上轮滑,计时、纠正动作,仿佛专业队训练一般,一看就是 “练家子”,可以想象他们当年的英姿。</div> <div><br></div><div>令我惊讶的还是吉林市的两条美食街,街道之漫长,餐馆之林立,令人叹为观止。什么人来吃啊?游客,这里的游客并不算多啊?本地人,他们有这么强的消费能力吗?<br><br><br><br><b>延吉市:</b><br><br>延吉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该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br><br>读书时班级里有好几个朝鲜族同学,所以,对他们的文化和习俗有些了解,但延吉我还是第一次去。小城比我想象的要干净、漂亮,人很热情,餐饮美食也富有特色。<br><br>延边大学网红屏幕墙,游客的必打卡点,每到夜晚这里人山人海,上百米的沿街摊档,从小吃烧烤到文创作品,摄影留念的,直播带货的,还有我这种什么都不要,只想看看热闹的。</div> <div><br></div><div>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延吉很少看见狗肉馆,个别酒楼有卖 “香肉”,其实就是狗肉。我在长春读过书,那时的大街小巷有很多朝鲜族狗肉馆,延吉自然更不用说了。<br><br>如今人们的餐饮选择多了,很多家庭饲养宠物狗狗,狗肉文化自然日渐式微,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社会的进步,毕竟我国的法律并不禁止食用狗肉,但似乎民间都把它视为社会的一种进步。<br><br>延吉这座小城比我想象的要好,要说有什么遗憾和不足,那就是在延吉看到了从车内向外扔垃圾的现象,起码有10起,都是吉H的车牌,这是我此次东北行很少看到的。<br><br>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的珲春和图们,都与朝鲜接壤。<br><br><br><b>~ 珲春边境:</b><br><br>珲春的 “一眼望三国”,登上观景塔可以俯瞰图们江对面的朝鲜和江左前方的俄罗斯,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麓,流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最终在俄罗斯与朝鲜边界处注入日本海,全长525公里,其中中国境内约270公里。<br><br>图们江在朝鲜叫豆满江,朝方一侧是罗津先锋市的劳动区 —— 豆满江洞,人口约13000人,主要设施有学校、医院、木材加工厂、火车站等。罗津先锋市是1991年由朝鲜政府批准对外开放的经济开发区,也是朝鲜唯一外国人不需要签证便可前往的地区。</div> <div><br></div><div>珲春市敬信镇的东方第一村,是我国唯一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村。</div> <div><br></div><div>这些鸥鸟不知是否持有三国护照?它们可以在中、朝、俄三国之间随意飞翔。</div> <div><br></div><div><b>~图们边境:</b><br><br>图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地处中朝边境,边境线长60.6km。</div> <div><br></div><div>这里有86号界碑和国门,这条铁路线曾经很繁忙,如今已基本停用了。</div> <div><br></div><div>站在高处,可以清晰看见大桥对面的朝鲜,细心人可以发现,大桥的油漆保护层到中间就截止了,左边中方一侧每年都维修,右边朝方一侧的桥体已经生锈。<br><br>江对面的26栋建筑,据说是朝鲜2016年水灾后,中国援建的,建好交付时尚未安装玻璃,所以,这些房子到现在也没有玻璃,只是用塑料布遮风挡雨。</div> <div><br></div><div><b>长春市:</b></div><div><b><br></b>长春是我此次东北行的终点,也是我此行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我曾经在这里虚度了四年的美好时光。</div> <div><br></div><div>长影的胶片里有我儿时的梦想和青春的记忆。</div> <div><br></div><div>商业综合体也尝试着创新与突破。</div> <div><br></div><div>当年的我,曾经用尖刻的目光挑剔着长春与哈尔滨的差异,那时候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差异:“土” 和 “洋”,连长春人自己都不否认这一点。<br><br>如今再肉眼审视两个东北兄弟,长春进步了,哈尔滨则有些令我一声叹息……“土” 和 “洋”,不是建筑的差异,而是城市里弥漫的气息和人们脸上的洋溢。<br><br>刚刚从大兴安岭一路走来,对树木变得敏感了,长春街道上的树,即使没有100年,距离 “百年老树” 应该还差3-5年,其实,很多树木早就百岁高龄了。<br><br>不说了,不想得罪哈尔滨的兄弟姐妹,如今这两个东北省会城市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NXND”,相煎何太急?<br><br><br>2025年夏天的东北避暑之旅,在热烈的高温下结束了,我时常疑惑这热浪是不是我从南方带过来的?赶紧离开吧,或许能为家乡带来一丝清凉。<br></div> <div><br></div><div>此行收获满满,包括我一腔唤醒记忆的纯正东北话,四六级轻松过关,还有更高的级别吗?</div><div><br>东北话的影响力有多大?有人说它是一种病毒,我不是生物学家,无法确定,但东北话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br><br><b><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r><br><br> “离开一个地方,风景就不再属于你;走出一段路,回眸一望,常常发现她更生动,更美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朋友们分享游摄中的际遇,也作为留给自己的回忆。健康着、快乐着、幸福着、偶尔也醉着......” ———— 小可 路经之友</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