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一个美好的秋日里,我随王益作协主席刘辉及部分会员走进麻子村,拜访了仰慕已久的大作家安黎老师。</p> <p class="ql-block">13日下午一点多,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兴致勃勃来到关庄镇麻子村安黎旧居采风,这是我第二次来麻子村。</p> <p class="ql-block">记得2020年春疫情期间,我在婆婆居住的锦绣园小区待的实在无聊,老公提议不如去附近的关庄镇透透气,我立刻欢喜起来。车一路向北,路边树木郁郁葱葱,樱花,桃花竞相开放,家家户户庭院整洁干净,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突然看到前面麻子村的路牌,感觉这个村子名字挺特别,于是带着好奇,我们进村了。路上有人问,你们是干啥的啊?我们说是挖野菜的,其中一位约八十的老人家说,“现在荠荠菜正旺,你到东头那片地里又多又嫩,没有人打农药,你们城里人是吃稀罕呢!渴了上我屋喝些水”,老人身体硬朗,开朗健谈,像是个文化人,一下子感觉这个村的人挺朴实亲切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在朋友圈发了照片,文友杨朝祥留言麻子村是安黎老师的故乡,我感觉自己的孤陋寡闻,心想,这么一不起眼的小村庄能走出一位大作家,确实不易呀!</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参观完野狐坡小农夫家庭农场后,我们有幸见到安黎了老师。谦虚随和,目光深邃,席间与我们谈笑风生,没有一点架子。在小丘,安利老师讲了耀州的发展历史,刀犛面的由来及博大精深的耀瓷文化。他谦虚博学,侃侃而谈,逻辑脉络清晰,让我不得不佩服他学识渊博。耀州“一圣四杰”中,柳公权、傅玄都是关庄人,可见关庄出才子,正像安利老师说的麻子村自古以来重视教育。</p> <p class="ql-block">在麻子村他耐心讲解从清朝至解放前后的村史、讲祖上创办私塾的故事,早年求学的经历,情节真实、感人,令人沉思。</p><p class="ql-block">最后重点强调文学创作。他说作家首先要有社会担当,先做人后做事,写作一定要真实,不可捏造想当然,要尊重文学的“真实性原则,不粉饰、不迎合、不投机。安老师的文字也是这样语言犀利,客观真实,充满了人性的光芒。做人更是谦虚低调,沉稳内敛,文如其人,朴实无华,是大家敬重的文学大咖也是前行中的一位良师益友。</p> <p class="ql-block">走在故乡的小径上,安老师如沐春风,田埂上落日的斜阳和儿时的学堂写满旧时光,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故乡的云,故乡的风,故乡,我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在安黎旧居,倾听了安黎讲解有关麻子村发展史和家族故事及早年生活经历。</p> <p class="ql-block">安黎,1962年出生于铜川市耀州区。中国当代作家,现任西安市文联《美文》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痉挛》《小人物》《时间的面孔》及散文集《丑陋的牙齿》等,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呼吁社会关注西部农村和底层人物生活,具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地域文化特征,作品思想性强,</span>部分作品被译至海外并入选多地语文教材,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p><p class="ql-block">安黎老师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文笔,被评论家誉为“思想的王国,语言的石匠”。</p> <p class="ql-block">(大作家安黎和王益作协主席刘辉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采风,也是一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动而深刻的文学课,</span>感谢安黎老师的教诲,让我这个文学爱好者坚定地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安黎老师旧居窑洞前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