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岁的南京石头城

潘镇鸿(南山泥猴)

<p class="ql-block">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将都城从京口(今镇江)迁至袜陵(今南京),为拱卫都城,孙权在楚金陵邑原址筑城,并设置了烽火台及大型堡垒,取名石头城。城内堆积军粮和各种兵器,是东吴水军总部所在,城下建有大型军事码头。由于当时南京的出口在西边,石头城倚长江为“天堑”一遇军情,石头城的得失,关乎首都战事成败。因此石头城历来都有重兵把守,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东吴第一军事要塞,在六朝时期,石头城附近沿江地区的航运码头设施“石头津”能停泊成千上万的船舶,成为六朝古都对外交往的最重要窗口。据《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记载, 公元230年,孙权因听说秦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千人入海求仙,留居在宣洲</p><p class="ql-block">(今日本列岛一部分)、夷洲(今台湾),遂“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宣洲”舰队从石头津启航。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交往,是中国古代航海史的一大壮举和创举,开启了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交往。这次航海活动不仅反映了当时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也表明孙吴时期浙江沿海至台湾的航线是一条成熟的航线,可以说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的重要阶段。(文自:石头城遗址文宣)</p> <p class="ql-block">石头城一景,镜塘和鬼脸照镜</p> <p class="ql-block">石头城依山而建,下面是原山体巨石基础,城墙砌在山体上,和山石浑然一体,节省建材,还无比坚固</p> <p class="ql-block">清凉门是南京城墙十三门之一门,原来就在石头城偏南清凉山西侧,也是全国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相距200米左右,有两座全国文保单位立碑,1个是石头城,1个是清凉门。</p> <p class="ql-block">从门内向西方向</p> <p class="ql-block">从门内向东方向</p> <p class="ql-block">砖上模压字符,记录当年常州府无锡县督造的城砖</p> <p class="ql-block">砌城墙用的条石</p> <p class="ql-block">砌城墙所用城砖都有身份记录,来自哪个造砖厂,督造人,造砖人,可以质量追踪。</p> <p class="ql-block">当年石头津,曾是东吴第一军事要塞,现在是市民休闲处</p> <p class="ql-block">城墙边树木成荫</p> <p class="ql-block">城墙脚下的草花</p> <p class="ql-block">一岁一枯荣的小草和古老的城墙相依相偎,给远道而来的游子讲述历经千年的城墙往事,见证着古金陵“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