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做为一个中国人在“九一八纪念日”来临之际一定会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今年这段时间正好在沈阳,无论如何都要去“沈阳九一八纪念馆”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9月17日下午来到了纪念馆,由于明天上午有纪念活动,天残历碑广场开始戒严了,只能从另外一个门进入。</p><p class="ql-block">(申明:图一和图二均为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当踏入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这不是普通的历史陈列,而是一场直击灵魂的对话,是与苦难记忆的直面,是对民族韧性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呐喊。倾斜下沉的设计,让参观者仿佛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渊。昏暗的灯光下,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支、破碎的衣物、受难者的照片,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可触摸的痛感。历史在这里不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的心灵震撼。</p> <p class="ql-block">最刺痛人心的不是宏大的战争叙事,而是那些微小个体的命运碎片。母亲写给战场上儿子的永远无法寄达的家书,孩童在废墟中寻找的破旧玩偶,年轻战士口袋中尚未完成的诗稿——这些日常生活的残片被暴力撕裂,构成了历史最真切的剖面。</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展陈没有停留在展示伤痛,它更深刻地呈现了中国军民的不屈抗争。从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中的艰苦周旋,到全国各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死抵抗,中华民族在最黑暗的时刻展现出了最耀眼的人性光辉。</p> <p class="ql-block">这种韧性与抗争不是天生的民族特质,而是每个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做出的非凡选择的总和。正是这些选择,定义了民族的品格,铸就了国家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阳光刺眼。现实与历史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引人深思。时间的伤口终会结痂,但疤痕永远留存。正是这些疤痕,让我们铭记民族从哪里走来,指引我们该向何处去。一个能够正视伤痛的民族,才有力量走向光明未来。</p> <p class="ql-block">摄影:细雨</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9.17</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