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8月29日,今天的行程从参观万神殿开始。徒步罗马街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晨,我们穿过老城的小巷,脚步落在两千年前的石板上,仿佛每一步都在叩响时间的回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靠近万神殿,看到一座白色建筑前的大象雕像驮着方尖碑,像某种神秘的守卫,静默地立在广场中央。这本是教堂前的奇景,却让人恍惚以为走进了古埃及与罗马的交汇梦境。我们驻足片刻,仰头看那根直指天空的石碑,仿佛它正把某种古老的讯息,悄悄传递给今天的阳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万神殿,(Pantheon )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它是供奉众神的寺庙。此庙始建于公元前27年,后遭毁,约公元118年在哈徳良皇帝时期重建。它是结合了古罗马和古希腊两种建筑风格合二为一的一个建筑,前面是16根花岗岩大柱子撑起三角梅廊,这是古希腊的风格,后面的圆形部分是古罗马风格。整个神殿横竖长度都是一样。43.3米,内部可以容下一个完美的球体。里面埋葬着意大利开国皇帝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桑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进万神殿内部,头顶是那令人屏息的穹顶,中央天窗洒下一道天光,像舞台的追光,精准地落在我们身上。柱子高耸,墙面厚重,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低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穹顶的天窗像一只永恒的眼睛,凝视着人间的变迁。光线在凹陷的格子间缓缓移动,仿佛时间本身在墙上踱步。看着那光斑如何从东墙爬向西墙,像一场无声的日晷仪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穹顶的𤩹厚由厚到薄,越来越薄,减轻上面的重量。它的穹顶在建成近两千年后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无钢筋混凝土穹顶,穹顶的高度和内圆的直径相同。都是43米,因其完美的古典几何比例,米开朗基罗称誉它为"天使的设计",欧美后代的无数建筑都模仿了它,而至今无人超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仰头望向那直径9米的圆顶天窗(Oculus),光束如神谕般倾泻而下,照亮了整座圆形空间。两千年来风雨不侵,混凝土穹顶依然巍然屹立,令人叹服古罗马人的智慧与信仰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空阴沉,云层低垂,却压不住万神殿的庄严。我们站在柱廊前,背后的圆顶像一只巨大的眼睛,静静注视着人间的来来往往,石板路上脚步交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随后我们到达了博尔盖塞美术馆。它原本是博尔盖塞家族的私人别墅,教皇保罗五世即岀生在此家族,家族成员酷爱艺术,在17世纪收藏了大量贝尔尼尼的雕塑与卡拉瓦乔的绘画杰作,1903年家族将别墅与收藏出售给意大利政府,成为举世闻名的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贝贝尼的巅峰之作几乎都集中于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未到时间,先在花园里溜达溜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1598年12月7月一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波罗与达芙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贝贝尼通过大理石的细腻质感,将人物肌肤的温润与树叶的粗糙形成对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果你从正面走近这个雕塑,阿波罗正要追上她,但达芙妮的指尖已经变成树技,腿也在慢慢变成树干。她的身体在逃,她的灵魂在离开。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大理石的每一缕头发、每一片树叶都轻盈得像空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冥王掳走珀耳塞福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描绘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冥王普路托掳走大地女神之女珀耳塞福涅的场景,是巴洛克雕塑中最具张力与肉感的大理石!360度都是惊艳的细节:手指深陷大腿里,背部肌肉的力量感,裙摆飘动的风感,甚至滑落的泪珠。难以想象这是贝尔尼尼在23岁的巅峰之作,完美,真的完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不同,贝尼尼的大卫像是一种克制的爆发力,不是夸张的肌肉,而是平衡与张力的极致表达。在冲剌前的安静里,让人看见一种不动声色的控制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胜利女神维纳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她的气场非常从容.甚至看到她的时候不好意思,仿佛她在凝视着你。床垫是光滑的皮革质感,有压痕和褶皱,能让人想象到冰凉的感觉,而她的身体细腻柔和,感觉灵魂是温热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埃涅阿斯·安喀塞斯和阿斯卡尼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据推测,彼得罗·贝尼尼协助了20岁的儿子完成了这座雕塑的创作。埃涅阿斯从特洛伊逃亡,背上背着他的父亲安喀塞斯,身边跟随着他的儿子阿斯卡尼斯,隐喻了人一生的三个阶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沉睡的雌雄同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希皮欧内·博尔盖塞枢机半身像,由于第一个版的裂痕,贝尔尼尼花了3天完成了第二个版本(天才的速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捧果蓝的男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卡拉瓦乔早期的静物与人物结合的杰作。画面中的男孩手捧果篮,水果的色泽与质感逼真,人物的神态自然生动,以其独特的光影运用和写实风格,展现出卡拉瓦乔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皇(阿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贝尔尼尼的自画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太多太多精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7世纪的罗马街头,道路是贝尼尼规划的,喷泉和广场是他设计出来,教堂是他改造后,路边的雕塑也是他的作品,如果去看一场戏剧,甚至布景可能是他画的,剧本是他写的,音乐也是他创作的,就连戏院都是他建造的。"你为罗马而生,罗马也为你而生"。这是教皇乌尔班八世对贝尼尼说的话。他以其卓越的技艺和创新的视觉语言,塑造了巴洛克艺术的巅峰,也造就了罗马。</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罗马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废墟与神庙,更在于它从未停止创造美。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今天的街头涂鸦,这座城市始终在书写自己的诗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接下来我们来到西班牙广场及台阶,圣三一教堂的双塔钟楼在那静静守望着。这个台阶一共137级分为三层,象征三位一体,这是法国人出资修建的。著名电影《罗马假日》的拍摄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破船喷泉"教宗乌尔巴诺八世在1598年台伯河洪水后建造,由贝尼尼父子最终在1627年完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许愿池也叫特雷维喷泉,以海神波塞冬为主题,设计充满巴洛克艺术的动态感与戏剧张力,中央的海神尼普顿驾驭贝壳战车破浪而出,两侧的特里同牵引两匹象征海洋的双翼海马,展现海洋的平静与暴烈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喷泉位于三条道路交汇处,巧妙利用城市布局形式视觉焦点,成为罗马"街景戏剧'的高潮。作为18世纪罗马城市更新的代表作,不仅是宗教或皇权的象征,更成为市民聚集,社交与许愿的公共空间,体现巴洛克时期"艺术服务于生活"的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投下一枚硬币,硬币在空中找出一道弧线,落入水中:祈愿神灵保佑我的家人平安健康快乐无忧每一天。那一刻,我不确定神明是否听见,但我知道,我的心己经被这座城彻底收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威尼斯广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是罗马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885年,19 11年落成,为纪念意大利开国国王埃马努埃尔二世而建,耗时25年,融合了希腊,德国利条顿设计元素,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与传统罗马风格有所区别。整体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建筑顶部两端各有四匹铜马战车,由胜利女神驾驭。中央骑马的塑像为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仿佛在守护着意大利人和平与繁荣。所有雕塑意义深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卡市政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罗马这座城市,石头会说话,水会倾听,光会指引,人们来了又去,而这些石筑见证者依旧屹立,继续收集着人类的故事与梦想。雕像无言,却比任何言语更能道出情感的波澜。明天参观梵帝冈博物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