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9.12. 晴 26~35℃</p><p class="ql-block">今天又去了K11美术馆,第二次看郭晓静的《一重山水一重屏》。前些日子匆匆一瞥,只觉得颜色温柔得像雨后的空气,可脚步一快,心就落不到画里去。这次我特意选了个午后,阳光斜斜地打在中庭的玻璃上,人少,安静,连电梯上升的声响都像被什么吸住了。</p> <p class="ql-block">策展人邓婷写前言时问:“山水为什么是东方永恒的命题?”我站在展厅入口,看着那幅淡黄底色上若隐若现的山影,忽然觉得这问题不该用脑子答,该用身体去感知。小时候外婆家墙上挂过一幅绢本山水,我总以为那是“风景画”,直到某天夜里醒来,月光落在画上,山的轮廓像呼吸一样轻轻起伏——那一刻我才明白,山水从来不是看的,是住进去的。郭晓静的“新山水”也如此,它不邀请你凝视,而是让你走着走着,就穿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展厅第一间,一张旧木桌摆在画面下方,黄得发亮,像是被无数个午后晒透了。背景是蓝绿色的山,水滴状的笔触悬在空中,未落未坠。我盯着那张桌子看了很久。它不像画里的道具,倒像是从谁的生活里搬出来的——也许是谁家阳台上年久失修的小茶几,也许是谁在搬家时遗落的旧物。可它就这么稳稳地托住了整片山水。我突然想到,我们每个人心里是不是也有一张这样的桌子?放着钥匙、药瓶、半杯凉茶,却默默撑着记忆里的风雨山河。</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着迷的是那组多屏装置。几块竖立的画屏并列排开,每一块都绘着断裂又相连的山水,蓝绿与粉色调和得像清晨的雾。我慢慢走过去,视线在屏与屏之间跳跃,山势随之延展、断裂、重组。这不正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吗?从前是卷轴徐徐展开,如今是手机屏幕一划而过。古人“卧游”山水,靠的是心眼;我们“穿屏”入景,靠的是手指滑动。可无论媒介如何变,那一重又一重的山水,始终在等一个愿意慢下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那棵蓝树枝的树,站在我记忆里挥之不去。树下有草地,有蓝桌子,有粉方块,像儿童画里的世界。可它一点也不幼稚,反而有种天真的力量。我想起女儿前些天用蜡笔涂的画,她说那是“我们家后面的山”。我本想纠正她:我们住在城市,哪来的山?可当我蹲下来看她的画,才发现她画的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山,是放学路上那棵歪脖子树,是阳台外的云,是妈妈煮汤时升腾的热气——这些,都是她的山水。</p> <p class="ql-block">最安静的一幅,是那片紫山丘与树影。天是淡粉的,树是剪影,颜色从浅绿到深绿渐变,像深秋的呼吸。我站在那儿,听见自己心跳慢了下来。这画没有瀑布的壮丽,没有霓虹的张扬,可它让我想坐下,想写一封信,想给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原来最深的山水,未必是壮阔的,而是那种让你忽然安静下来的时刻——像雨停后屋檐滴水的声音,像深夜厨房里冰箱的嗡鸣。</p> <p class="ql-block">抽象色块拼接的风景,让我想起地铁上瞥见的窗外:高楼切割天空,广告牌闪烁,树影飞逝。可在这里,那些碎片被重新编织,成了梦一样的图景。我们每天都在“穿屏”,从现实到手机,从工作到梦境,从一座城到另一座记忆。每一重“屏”后,都有一重“山水”在等我们认出它。也许艺术的意义,就是帮我们看清:那些看似断裂的,其实从未真正断开。</p> <p class="ql-block">彩色矩形拼成的山,暖橙渐变到冷绿,像一场未完成的讲述。我忽然明白,郭晓静的“新山水”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一次温柔的延续。她用波普的色彩、数字的逻辑、女性的细腻,重新问了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答案不在深山,也不在屏幕,而在那一重又一重的穿行之间——在桌子与山之间,在椅子与云之间,在我们每一次停下、凝视、呼吸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走出美术馆,淮海中路的车流依旧喧嚣。我抬头,玻璃幕墙映出天空、行人的影子、远处的树,层层叠叠,像一幅正在生成的山水。我笑了笑,心想:原来我们一直活在“一重山水一重屏”里,只是今天,终于看见了它。</p> <p class="ql-block">感谢你的到访,关注和点赞!</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awneka" target="_blank">再逛上海汽车博物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4rr5fg" target="_blank">外滩3号的美展</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9z667e" target="_blank">清枫花园酒店</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