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连载】那年代自来水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我家住在岑楼教员厝二楼,刚搬进岑楼教员厝家里没有自来水。小时候,家里用的水是祖母雇请一位亚姨,从岑楼教员厝的对面民居区里的那口水井,挑水到岑楼教员厝二楼的家里。那年代,雇人挑一担水是5分钱。那口水井不大,却是供应岑楼居民们的用水之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岑楼居民全靠水井供水。</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在岑楼的空地上,终于有一间卖自来水站,是用木板和铁皮搭建的小屋,这家自来水站,是当年岑楼教员厝的居民最受欢迎的地方,因为家家户户都得到那间自来水站买自来水。</p><p class="ql-block"> 那年代,一小桶自来水卖1分钱,一担自来水卖5分钱。那间卖自来水的木屋,每天都排满着居民们买自来水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的自来水站。</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上小学时就和姐姐去自来水站排队买自来水,那时候年纪小,一个人挑不动两桶水,于是我和姐姐俩人抬一桶水,虽然自来水站距离家大约200米左右,这一路走过来还可以,只是水溅了不少出来,但是要把水抬上二楼时,岑楼教员厝的石梯很陡,我们很艰难把那桶水抬到家,那桶水又溅了不少,往往一桶水抬到家后,剩下半桶水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0年母亲和我们姐弟妹们合影,背后是自来水厂。</span></p> <p class="ql-block">  后来母亲拿了蒸饭的竹架子给我们放在水桶,这样我们抬水时,就没那么容易把水溅出来,而且我和姐姐抬水也渐渐熟练了,后来两个妹妹也长大了,她们也一起帮忙去抬水,大家轮流去抬水就没那么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毕竟自来水又得花钱买,所以岑楼教员厝的居民还是尽量利用水井的水,而且井水比自来水更加清甜,没有那阵浓浓的漂白粉的味道。平时母亲洗衣服都是到自来水厂的水沟,那里每天都会排放水出来,那可是免费的自来水,岑楼的居民们也会到那里洗衣服或洗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岑楼后面不远的自来水厂的水塔。</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岑楼后山的自来水厂,大约有1000平方米左右的蓄水池,还有一个高高的水塔。自来水厂的周围种满夾竹桃树,那里可是儿时的乐园,小时候经常和邻居的小伙伴去那里玩,掏鸟巢,玩抓迷藏,到附近的田里寻找剩余的地瓜,就到树林里垒起土炉烤地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时候外婆家在厦门深田路。</span></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母亲带我们去外婆家时,我们姐弟妹们总是雀躍欢喜,当年外婆家在厦门深田路一座西班牙别墅。外婆家很热闹,大姨妈和二舅三舅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婆家里的后院里有一个水井,厨房里有安装自来水,所以每次去外婆家,我最羡慕的是外婆家中有自来水,扭开水龙头时,自来水就哗哗流出来,那是多么方便与幸福,不必费劲去抬自来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时候我家住在岑楼教员厝,70多年过去了,如今仍然还在。</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来香港多年后,80年末回集美探亲,那时候爸妈仍住在岑楼教员厝,回到家后,我惊讶发现家里安裝上自来水了。看到家中自来水,我不禁回忆童年辛苦挑水的画面,几十年过去了,家里终于装上自来水了。在童年的日子,即使那似乎很简单的自来水,却也成了困挠着家家户户的难题,也许是困难的年代,虽然自来水厂才距离岑楼数百米,但却没能力把自来水管安装入户。时代的进步,如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想当年看现在,时代的进步让居民们能够在家里用上自来水了。(岑头街的记忆之,当年自来水的故事十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