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在伊斯坦布尔这个欧亚大陆的交汇点,有超过2500年,人类几个文明的大量历史沉积。来这里游玩一定要走访一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历史区。历史区里面的遗产级建筑包括萨拉基里奥角,(Sarayburnu)托普卡珀皇宫,(Topkapı Palace)圣索非亚,(Hagia Sophia)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神圣和平教堂,(Hagia Irene)泽伊雷克清真寺,(Zeyrek Mosque)苏莱曼尼耶清真寺,(Süleymaniye Mosque)小圣索非亚,(Little Hagia Sophia)以及康士坦丁堡城墙等。(Walls of Constantinople)</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区在金角湾南岸的法蒂赫(Fatih)区,如果你住在塔克西姆广场附近,(参考前文影集1)它在步行距离内。在1453年5月29日被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取的伊斯坦布尔就是现今的法蒂赫区,故法蒂赫被称为“真正的伊斯坦布尔。” 下文提及的,在半岛尖端部分的艾米诺努区以前是法蒂赫的一部分,以西端的康士坦丁堡城墙为界,法蒂赫和艾米诺努所占据的半岛就是以前拜占庭帝国的首都。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位于法蒂赫区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Sultanahmet Meydanı)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北端的绿顶建筑叫德国喷泉,(Alman Çeşmesi)是德皇威廉二世送给苏丹的礼物。这座新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内部装饰着金色的马赛克,于1901年在德国制造并安装在伊斯坦布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南端的针织方尖碑和它前面绿色的蛇柱。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如果只有一日的时间走访历史区,可选择去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和托普卡珀皇宫,一是因为它们是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文化遗产景点,二是因为它们相互邻近。走访的起点可以选择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这里本身就有三个历史遗迹。位于广场南端蛇柱旁的针织方尖碑(Örme Dikilitaş,也称为康士坦丁方尖碑)高32米,由原石制成,确切的建造日期不详。在公元10世纪经康斯坦丁诺斯(Konstantinos)修复后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据说当时它覆盖着镀金的青铜板,描绘了他祖父巴西尔一世(Basileios I)的胜利。青铜板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被十字军偷走并熔化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蛇柱(Yılanlı Sütun)又称德尔斐三脚祭坛或普拉提亚三脚祭坛,是古希腊三脚祭坛的一部分。最初位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在公元324年被康斯坦丁大帝移往康斯坦丁堡。在8米高的柱顶曾有3个蛇头,一直存在到17世纪末,其中一个蛇头的部分现在附近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展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苏丹艾哈迈德广场里的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又名狄奥多西方尖碑(Obelisk of Theodosius, Dikilitaş)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Pharaoh Thutmose III)的方尖碑,(大约公元前1490年)原来安放在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公元39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大帝(Theodosius I)将其运回康斯坦丁堡,安放在赛马场,((hippodrome)就是现今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现在仍然保存完好。大理石底座上的浮雕描绘的是狄奥多西大帝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苏丹艾哈迈德广场里的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的底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法蒂赫区的街景,远处是遗产级建筑圣索非亚。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入门,它更加为人所知的名字是蓝色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在198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 由建筑师塞德夫卡·穆罕默德·阿加(Sedefkar Mehmed Ağa)于1609 年至 1617 年间为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的苏丹艾哈迈德一世(Sultan Ahmet I)建造。这座清真寺被欧洲人称为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据说该名称来源于寺内装饰着蓝色,绿色和白色的伊兹尼克瓷砖,(İznik çinileriyle)伊兹尼克瓷砖最早出现于15世纪,受中国青花瓷的影响。)以及它的半圆顶和大圆顶内部装饰的,以蓝色为基调的手绘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主入口。(Ana giri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进入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参观需要“穿着正规,” (不能露肩露腿)女士需要裹头,(寺里有头巾免费借用)不能穿鞋。(寺里提供塑料袋可随身携带。)下图为清真寺里面为朝圣者提供的洗涤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内部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使用了2万多块黄绿蓝白色调的传统植物图案的伊兹尼克瓷砖来装饰。清真寺祈祷大厅的面积为 64 x 72 米, 中央穹顶高43米,直径23.5米。清真寺内部通过200多块彩色玻璃采光,并以吊灯辅助照明。据说以前吊灯有黄金及宝石作为装饰,灯罩上用鸵鸟蛋及水晶球来驱逐蜘蛛避免结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设计既参照了邻近圣索非亚的拜占庭特色又融入了传统奥斯曼建筑风格,还成功地反映出建筑师塞德夫卡·穆罕默德·阿加的“规模宏大,威严和辉煌”的设计理念。它拥有的6座64米高的宣礼塔(minarets)显示出它具有清真寺建筑的最高等级。(宣礼塔的数目显示清真寺的等级或者规格。当时只有回教圣地麦加的大清真寺,Masjid al-Haram,能够拥有6座宣礼塔,其他的所有清真寺都不能拥有这个数目。被普遍认为犯上无礼之后,苏丹艾哈迈德出资为麦加的大清真寺加建第七座宣礼塔后事件才得以平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清真寺祈祷大厅里从穹顶上悬挂下来的吊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祈祷大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外观,高耸的宣礼塔颇有气势。和前图比较你会发现左右两座宣礼塔的建筑还不是完全划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出口。远处的建筑物是圣索非亚。</span>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在苏丹艾哈迈德花园(Sultan Ahmed Parki)回望清真寺的外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在苏丹艾哈迈德花园前望圣索菲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圣索菲亚(Ayasofya Camii)又称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有近1500年的历史,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索菲亚在希腊语里是神圣智慧的意思。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下令在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的基础上建造第三所教堂。由建筑师米利都的伊西多尔(Isidore of Miletus)及几何学家及建筑师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Anthemius of Tralles)设计的这所教堂于公元537年落成。长82米,宽73米,高55米,大堂面积74.67x69.80米的圣索菲亚在落成时被命名为神圣智慧教堂,(Naòs tês Hagías toû Theoû Sophías)直到1520塞维利亚大教堂(在我的西班牙游记中有提及)落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奧斯曼人在1453年征服康斯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下令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将钟铃,祭坛,圣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盖基督教的镶嵌画。日后又逐渐加进了一些伊斯兰建筑,如米哈拉布, (mihrab, 清真寺墙壁上的壁龛, 指示麦加的方向。) 敏吧 (minbar,阿訇讲经用的讲坛。) 及外面的四座宣礼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 改建后的圣索菲亚不但是500年来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清真寺,还成为其他众多奧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如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塞札特清真寺,苏莱曼尼耶清真寺等等的模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在1935年2月1日圣索菲亚以博物馆的身份对世人开放直到2020年7月2日。时任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撤销土国父凯末尔在1934年签署改为博物馆的政令,恢复圣索菲亚的宗教场所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近前观赏圣索菲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在圣索菲亚的第二层俯瞰底层的大堂,在照片中可见在原来教堂的基础上加建的米哈拉布和敏吧。</span>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圣索菲亚的祈祷大堂,上面铺设的是原来的大理石块。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 位于圣索菲亚托附近的托普卡珀皇宫(Topkapı Sarayı)从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征服拜占庭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珀皇宫,落成后由四个庭院及其他建筑物组成,据说昔日有大约四千人居住。在之后的多个世纪里,皇宫还经过数次扩建和修整,例如在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灾之后。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在奥斯曼帝国于1921年灭亡之后,在1924年4月3日,托普卡珀皇宫在政府政令下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在1985年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描述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表率。” 在伊城的旅游旺季期间,皇宫里游客很多,想仔细观赏都有困难,想在“有意义”的地方拍照也不容易,既有人多的关系,也有使用相机的制约。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托普卡珀皇宫的崇敬门(The Gate of Salutation)。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最珍贵的宝藏在这里,皇宫的帝国宝库(Imperial Treasury,Hazine-i Âmire),可惜里面灯火昏暗而且不允许拍照,只能将它的大门之一拍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皇宫内自带的阳台清真寺。(Terrace Mosque)</span>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在皇宫的不少地方都能够观赏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马尔马拉海(the Marmara Sea)的景致</span>。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在皇宫的阳台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马尔马拉海的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从这里下水游泳200来公里,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可以抵达爱琴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艾米诺努广场(Eminönü Meydanı),和与之隔水相望的卡拉科伊区,可见远处的加拉塔塔。连接伊斯坦布尔南北两区的加拉塔桥。远处依稀可见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邮轮码头和更远的,当时唯一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艾米诺努广场旁边的新清真寺,在高处看它有点像是大小圆顶的堆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艾米诺努广场在金角湾的南岸,属于艾米诺努区,有不少看点。除了有个必须一逛的香料市场,(下文介绍)最引人注目的无过于在广场东端的新清真寺,(Yeni Camii)又称苏丹皇太后清真寺。(Valide Sultan Camii)这座宏伟的建筑于1597年为当时的苏丹穆拉德三世(Sultan Murad III)的妻子萨菲耶苏丹(Safiye Sultan)而建,是奥斯曼家族在伊斯坦布尔建造的最后一座大型清真寺。在漫长的建筑过程中它经历了三个建筑师,直到穆罕默德统治时期方才完成,所以它的建筑风格看起来不是很划一,据说是既要强调穹顶和侧廊的高度,又要参照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圆顶设计,还要有金字塔式的堆砌。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新清真寺坐落在很便利的位置,没有时间去寻找蓝色清真寺的时候可以去这里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新清真寺的建筑也很堂皇,不做功课的游客把它当成伊城的清真寺之最也不奇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艾米诺努广场上和新清真寺遥相呼应的还有鲁斯泰姆帕夏清真寺。(Rüstem Paşa Camii)这座建筑在广场西端一个梯形台地上,在草垫织工市场(Hasırcılar Çarşısı)位置的清真寺由帝国建筑师科查·米马尔·希南设计,始建于1561年,于1563年完工。鲁斯坦帕夏清真寺据说以大量绘有美丽的花卉和几何图案的伊兹尼克瓷砖作为内饰而著称,有时间的话可以顺路看看。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未完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坐落在艾米诺努广场另一端还有著名的鲁斯泰姆帕夏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鲁斯泰姆帕夏清真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