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成语—得寸进尺

司马吉丰

<p class="ql-block">得寸进尺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p><p class="ql-block">得寸进尺,意思是得到一寸就想再进一尺;比喻贪欲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襄王妄图吞并各国。公元前270年,秦襄昭王准备兴兵伐齐。</p><p class="ql-block">范雎此时向秦昭襄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碍秦国攻齐。他说:“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现在我听说大王要出兵攻打齐国,就算您此行一帆风顺,把齐国打败了,那么最后您仍然没办法统治齐国的土地。如果您真的想统一全国,就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对离我们远的齐国要暂时稳住,先把一些临近的国家攻下来。这样一来,秦国的版图就能不断地扩大,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当您将韩、魏两国兼并之后,齐国也必定保不住了。”</p><p class="ql-block">秦昭襄王听完之后茅塞顿开,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襄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的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首先攻下韩、魏,远交齐、楚,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接着又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平定,终于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