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Windsor - Elizabeth II</b></h1> 2000年代,布莱尔 连续担任了10年的首相,之后传给了工党下一任党魁 詹姆斯·戈登·布朗,James Gordon Brown。整个00年代工党一直掌权。1997年,梅杰 交给 布莱尔 的是一个正在慢慢恢复的英国。而且英国和爱尔兰己经开始积极的沟通,1998年,双方签订了《贝尔法斯特和平协议》,保障了英国的稳定。90年代末和00年代正是电脑和网络开始普及的时代。传统电子行业己经步入衰退阶段。伴随着新科技,美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英国紧追其后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原因其实很简单:互联网上包括域名在内的内容主要语言是英语。随着工业全球化进程,原材料和制造业己经搬到亚洲和发展中国家了,全世界采购,制造,运输,销售,金融等等环节用的主要语言还是英语。大英的软实力又抖起来了。<div><br></div><div>布莱尔 事实上是 撒切尔夫人 的嫡系传人,他领导工党走了一条中间偏右的路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没有增加民众的福利,反而帮助穷人和有困难的人提升技能和技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外 布莱尔 采用了武力维持平衡。当时南斯拉夫解体,巴尔干半岛一片混战,各族人民相互厮杀,甚至发了种族灭绝事件。布莱尔 联系美国一起派军平息当地的势态,然而 克林顿 正在积极处理他与白宫实习生的桃色新闻,无暇顾及外事。英国只得出兵,可是自身实力不强,所以巴尔干问题不了了之。南斯拉夫的体量毕竟太大,很快地 布莱尔 就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机会。1999年,西非小国塞拉利昂发生了内战。联合国安理会出面调解,并且派出了维和部队。没想到塞拉利昂耗子挎刀上街找猫,居然把联合国的500人扣作为人质。布菜尔 果断地派出军队,成功解救了人质。英国又找回了当大哥的感觉。<br><br>另一位大哥居然被偷袭了。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美国民航客机,在全世界面前撞毁了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星大厦和军事中心五角大楼。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即时地索定组织者是 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然而,本·拉登 立刻拉上灯躲了起来,美国情报部门一时找不到他在哪里。全国人民都在高呼:"动手啊!"总统小乔治·布什 George W. Bush 却急的手足无措。感觉良好的 布莱尔 横打鼻梁地表示:"无论美国在哪开战,我们大英到时候都会帮个场子。"不久美国宣布:本·拉登 藏在阿富汗,塔利班收留了他。布莱尔 倒吸了一口凉气,阿富汗的"帝国坟场"的名号,第一个埋葬的就是大英帝国。特别是第一次英阿战争,英国全军只有一个军医活着回来了。</div><div><br></div><div>因此这次美国远征阿富汗,英国只是象征性地充当了气氛组。本·拉登 还宣称这一次要让美国和苏联一样,拖垮你这个帝国。美军迅速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后,塔利班开始了伟大的游击战。各地山区的复杂地形确实拖住了美国人。美军一个山洞一个山洞地搜寻 本·拉登,这场战争变得旷日持久。<br><br>为了支撑阿富汗战争,美国必须保持能源的稳定提供。中东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一年多后,小布什 声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打。为了在反恐中找回面子,这次 布莱尔 借此机会积极向海湾派兵。其实伊拉克总统 萨达姆·侯塞因 Saddam Hussein 和 本·拉登 完全没有关系,两个人甚至相互厌恶。然而,萨达姆 最不消停,而且人缘最差。伊拉克迅速倒台,萨达姆 从地窖里被抓了出来,之后被吊死,直到今天伊拉克境内也没找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残暴的萨达姆 死的不冤,可是不明不白。布莱尔 也饱受批评:"您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哪儿呢?"</div><div><br></div><div>不过英美关系发展的紧密无间,小布什 甚至当众称呼 布莱尔 为总统。虽然这只是一个玩笑话,但是 伊丽莎白女王 却笑不出来。"总统"是共和国的称号,这对王室是威胁和羞辱。想当年,克伦威尔 把 查理一世 切了脑袋,最后也只称自己为护国公。美国经历了独立战争,加上法国人的大力支持,华盛顿 才敢称为总统。再加上,2006年工党爆出了"卖爵位”的丑闻,80岁的女王愤怒地表示:"自己太老了,没有力气端起受勋的宝剑了。别人到这个年纪早已退休了,可是 布莱尔 你这孙子为了赚钱,还拼命给我加活。"到了这个时候,布莱尔 己经混不下去了,只得体面地辞职了。</div> 2007年,财政大臣 戈登·布朗 接任了首相和工党党𣁽。布朗 实际一直是工党的二号人物,一直是 布莱尔 政府的财政大臣。00年代的经济稳定发展主要也是 布朗 的功劳,他坚定地阻止了英国加入欧元区。这10年保持了低税率,低利率,低失业率。然而 这个熟悉经济的掌舵人一当上首相,就经历了一场他无法控制的金融海啸。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灾难席卷了全球。这一次被称为"次贷危机",不过跟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一样,是由人类的贪婪造成的。美国从 克林顿 时期就开始了经济上行。之后互联网兴起,美国虽然在1999年出现了 .NET泡沫,但是毕竟网络还没有普及全世界。<div><br></div><div>在短期调整后,伴随着网络在全球展开,这个泡泡被继续吹大。人们开始过度消费,主要是房产。美国的银行们也不管买方有没有工作,有没有资金存款,就是大量地放贷。很多人购房时都有两个贷款。一般主贷款需求购房者付20%的首付,以证明自己有经济实力。然而,很多人拿不出20%,于是聪明的银行家们发明了次级贷款,也就是20%的首付也可以做成贷款。这种贷款时间短,利率高,买房人首先要还次贷。在经济上升时,大家都有工作,因此次贷回钱非常快,有利可图。华尔街又把次贷打包成为金融产品,投资人和机构很喜欢这种产品。连美国两家官方的房地产管理机构都被拉下水来。</div><div><br></div><div>可是任何经济市场和就业市场波动时,有一些人失去了工作,问题马上就来了。次贷本来就是为没有积蓄的人设计的。这月没了工作,下月的贷款就还不上了。美国的房地产法是有破产保护的。人们万不得以不会申请破产,但是如果连饭都吃不上了,就只能放弃贷款和房产了。破产之后,信用是完蛋了。将来很难贷款,借钱,和使用使用卡了,但是法庭会至少保护你有钱吃喝。房子和贷款就甩给银行了,拍拍屁股走人,无债一身轻。可是银行要房子干什么啊?又换不成钱。当很多人被迫把房子交给银行后,银行也哭了。这些房子的贷款己经做了金融产业卖出去了,而且利率还很高。00年代美国已经地球的唯一一极,华尔街是美国的唯一金融市场,华尔街的金融产品谁不抢着要啊?就这样,全世界被美国拉下了水。<br><br>作为美国的紧密盟友,英国不可能不受危机影响。布朗 快速行动,为英国银行准备了5000亿英镑的救助金,并且大范围减税。这些措施各国纷纷效仿。然而,这次金融危机太大了,英国进入了经济衰退期。有人开始提出疑问:"如果我们在欧元区的话,这次抗风险的能力是不是更大?"布朗 受到了质疑。2010年大选,保守党获胜,布朗 辞掉了首相之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