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初进山,花香鸟语海天蓝

行走的橡树

今年入秋以后,香港迎来了差不多两周的大晴天,气温也务降到30度左右,橡树立刻提杖背包,向着山里进发。今日要走的是五桂山的另一端。经过九龙将军澳灵实医院附近,沿着一条小路,绕着溪谷而行。 01、小溪西边,早上八点过,太阳已经透过树荫,落在小溪边的兰草上。 02、优雅纤弱的兰草,带给我的是兴奋。庆幸出门时带了相机。 03、花儿,确实是散发出淡淡幽香。好,我理解了,古人为什么说空谷幽兰。 04、没走几步,又遇见花脸鹛 <p class="ql-block">05、原来它是到这里饮水。鸟语花香!这也算好事成双么?</p> <p class="ql-block">06、拍过花鸟,继续上山。落叶已经铺满小径,香港的秋天也是已经悄无声息地来了。</p> 07,大约40分钟,到达半山一个交叉路口,看到这个代表<u>卫亦信径</u>的路标,知道是接上了香港第二长的远足径。 <p class="ql-block">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卫亦信径。1966年就启用的卫亦信径,是香港第二长(第一是麦理浩经,100公里)的远足径,全长76公里,起点位于南港岛的赤柱附近,终点位于新界东北接近深圳的南涌,是唯一一条跨越港岛、九龙和新界三个区域的远足径。就像<u>麦理浩径</u>是以时任总督<u>麦理浩</u>命名一样,卫亦信径的名字也是来自当时的总督卫亦信。</p> 08、这是卫亦信径的标距柱。我们以前介绍过,凡是政府推荐的行山路,每隔500米建一个标距柱,在起点终点和一些让人容易迷失方向的路口,都会张贴路线图,和地理状况介绍等。这个,真的非常管用。我最开始走山的时候,便是严格遵循介绍和紧跟着标距柱行走的。 09、政府推推荐路线,是有工人定期维护的。同时,也有善心人士,会义务维护,除草和修整垮塌的台阶等。这条路上曾有个L姓的先生,我看见他在这段路上坚持义务修路十来年。 10、这是主路了,走山人也多起来。 11、人们都说,走山一定要结伴而行,只有橡树我,真正的独行客。 <p class="ql-block">  想起十几年前,刚开始走山的时候,因为不熟悉也不习惯,便是走一路问一路。人家看我一个人在深山转悠,首先以为是日本人,不是?台湾咯。当他们知道我来自内地,很惊讶。原来他们以为,内地人都是喜欢结队行走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要说,这些年我遇到的山友们,简单交谈之中也都透着友善,他们不仅很耐心指路,甚至还会带领你走一段。最简单的关怀,莫过对不相识也不相干的陌生人的嘱咐和提醒。比如,这次9月18日走山,天气很炎热,出门较晚。我走到半山的时候,有人已经下山,当我们擦身而过的时候也,人家提醒道:今天山上很晒也很热,带够水了没?</p> 12、赶巧,在路边看见一张提示语,这应该也是个人行为。希望提醒有用。之前听说这附近有人崴了脚,没法下山,不得不叫警察救援。 13、这是一段比较陡一点台阶,看上去、走上去也并不太难难。只是我们知道,人与人,是有差异的。 <p class="ql-block">14、一个半小时,差不多到了山顶。哇哦,东边一大块看上去像元宝样的云,几乎遮住了整个将军澳地区的太阳。</p> 15、南边绵延的山丘,到鲤鱼门海峡与港岛隔水相望了。 <p class="ql-block">16、山下近处是油塘。我觉得香港的许多地名有怪怪的,喜欢追查一下。原来得名“油塘”是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亚细亚石油公司在这个地方区兴建了一个偌大的油库。亚细亚公司在天津塘沽的油库,比香港油塘的,还早三四十年。</p> 17、政府推荐路线,山上凉亭、休息座椅一样不少。 18、到了山顶,比凉亭更让我喜欢拍的是,标高住。 19、北边的楼群宝琳以及后面的鹧鸪山、飞鹅山等 20、西面,维港湾又来了。<div>  香港陆地面积一共才1100多平方公里,除了新界部分地区,不少数山都是在城区离很近,更不说有一些本身就是城区的一部分。</div> 21、维港湾对面,香港岛的北角西湾河一带。 22、今天风平浪静啊。习惯性的,诌几句:<div>江城子·维港远眺<div>登高闲瞰碧波柔,日光浮,镜平流。几舸悠然,轻曳水晶绸。楼影参差雾霭里,衔远岫,接云鸥。<br>百年世事此中收,浪痕休,海风悠。共水同舟,脉脉两相酬。愿似香江长静好,潮有信,梦无休。<br><div><br><div><br></div></div></div></div> 23、看过风景,从南路下山返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