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莫高—参观敦煌艺术展

马雪花

马雪花(1366852)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已巳年五月中旬,北京的天气正如苏轼笔下初夏描写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绿槐高柳咽新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薰风初入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碧纱窗下水沈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棋声惊昼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微雨过,小荷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榴花开欲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玉盆纤手弄清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琼珠碎却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喜闻莫高窟敦煌艺术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在展出。这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不用跋山涉水去甘肃那“大漠孤烟直”的沙漠地带,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敦煌壁画,何乐而不为呢?周末的一天,我们来到了北京展览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满足首都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北京展览馆携手敦煌研究院,潜心三年研究、策划与筹备了“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展览突破时空壁垒,依托高精度数字技术与匠心手作,将艺术家望尘莫及的,深藏于洞窟之中的“神秘艺术遗迹”带给广大的首都观众。通过实物、图文与影像,生动讲述莫高人从筚路蓝缕的荒漠坚守到领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传奇。真是令人赞叹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大厅,首先看到的是莫高窟中各种人物雕像的制作过程,首先是搭起了木骨的人型架,再用麻绳缠绕上木片和稻草之类的东西,初步绑出人型,再用泥雕塑成各种形象的泥胎,然后在外面用颜料涂色和细细雕琢,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就制作而成了。真羡慕古人的智慧和手工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了大型壁画《凿空西域》面前,画面显示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伟大壮举。张骞一路艰难跋涉,穿越戈壁、山区和沙漠,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抵达大月氏国(今咸海、阿姆河流域)。他与当地民族建立联系,不仅带回了西域的丰富物产,还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张骞的探索,成功地开拓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面这幅巨幅壁画是《五台山全图》,画面上用细腻的笔触画出了山西五台山上的山水林木,寺院庙宇,小桥流水,地形地貌等等,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五台山上的寺庙之多,不胜枚举,可见当时宗教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是根据这张全景图找到了佛光寺,来到这里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我国仅存的三座唐朝古建筑之一。这幅大型的山水画真可以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大厅参观完来到了各个洞窟参观,首先让我们走进初唐的翟家窟220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窟内右手边的北壁上是药师佛经变图,经变图指的就是根据佛经内容创作的画作。 主尊是亲身药师佛。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人脸都是黑的呢?原来在敦煌壁画中,画师们常常用铅含量高的铅白颜料来绘制人物皮肤, 但这种颜料经过氧化容易变黑,导致敦煌壁画中出现了很多黑脸的佛和菩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七神药师佛的头顶是供养的华盖, 下方是燃灯的灯楼和灯塔。在没有电灯的古代夜晚十分漆黑,一两盏油灯的火光照亮功能微乎其微,因此这种能同时燃烧多盏油灯的设计应运而生。看我们古代人还是挺聪明的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请看这一座洞窟的窟顶是干佛图壁画,一个个小佛像并排端坐,我不禁想起颐和园的佛香阁外墙上的万佛像是否就按照这个图设计的。本来这座窟的顶壁上都是千佛像图,这是在宋代千佛图壁画,但是在1944年南墙上的窟顶剥落后了,露出了下方的唐代净土变壁画。 画面描绘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盛大场面。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央的主尊是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下方是唐代净土挂壁画, 画面描绘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盛大场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央的是主尊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组成的西方三圣布局,下方是乐舞的场景, 两侧是弹奏乐器的乐工,她们手持各种乐器,沉醉其中。 中央是两个跳着胡旋舞的舞妓,看她们翩翩起舞,舞姿灵活,飘逸潇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面我们走进莫高窟第285窟。此窟为覆斗顶方形禅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窟西壁开三龛,中央大龛内雕塑着善跏坐佛像,善跏坐佛坐姿端庄,所披袈裟纹理细腻,色彩搭配协调,可惜面容已风化看不到了。两侧小龛内塑有禅僧像,一个禅僧面容清晰可见,慈眉善目,另外一个的头已经损毁。真是令人惋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洞窟窟顶四披上画天空诸神,佛教题材故事和民族传统神话交相杂呈。西披画有飞天美女、雷神、朱雀、乘鸾仙人等。南北披上画有雨师、辟电、羽人、飞廉、乌获、开明等神异。东披中央绘二力士承举莲花摩尼宝珠,两旁是伏羲女娲,皆为人面蛇身,手持矩规,胸前圆轮中分别画三足乌和蟾蜍等,象征日月轮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窟顶中心为华盖式藻井,四周饰以垂幔,上挂玉佩、流苏、羽葆,悬达四披,整个窟顶壁画,天神飞舞,天花飘旋,满壁风动,炫人耳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北壁各凿四禅室,北壁上绘七佛说法图,以释加牟尼为中心,其他佛围坐在其周围,神情专注。南壁上绘“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画和释迦多宝佛说法图。五百强盗成佛因缘讲的是500个无恶不作的强盗被国王抓住,施以酷刑后被佛陀救助,从此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在人间做善事的故事。本洞窟壁画特点是佛教题材和民族传统神话交相呼应,相互揉合,缤纷呈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下来我们来到凝聚了敦煌塑像最精华的45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之前的洞窟大部分塑像是残损严重, 但是45窟内的7尊塑像都是保存完好的。窟内为唐代代表性洞窟,所有人物均依据法会的场景创作。佛陀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说法;两边随侍弟子,菩萨,以及天王等众, 围绕听法。菩萨造像独具特色,以女性为躯干原型,呈“S”形弯曲,体态柔美,嘴角微翘、妙目灵动。唐代造像愈发贴近世俗生活,以汉文化审美为指导,“汉化”佛教造像风格走向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此为莫高窟唐代壁画的常见题材,主体画面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的恢宏壮丽,两侧绘有“未生怨”和“十六观”。南壁绘《观音经变》 居中为观世音菩萨画像,男身、有髭,戴化佛冠。观音像的两侧分别绘有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三种化身普度众生,以及观世音菩萨以大威神力救助众生脱于苦难的事迹。其画面有航海、商旅、监狱、刑罚等社会生活的反映, 是研究唐代世俗生活的珍贵历史形象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面来到了具像窟158窟。此窟建于中唐,是吐蕃时期的代表窟。形制为长方形器顶形的涅槃窟,西壁设涅槃佛坛,释迦牟尼佛像即卧其上。这尊涅槃像为石胎泥塑,身长15.6米。为莫高窟第一大卧佛。 这尊涅槃像,双目半闭,唇含笑意,深刻地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槃境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之一在于将彩塑与壁画和谐统一,完整体现主题。第158窟的释迦牟尼的涅槃像题材,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 增加了涅槃的感染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了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敦煌艺术展,首先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而自豪!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殿堂,它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所保存的艺术作品的精美和多样性。敦煌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保护敦煌艺术宝库,我们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大师们为保护敦煌艺术几代人舍小家为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沙漠滩上保住了我们的艺术宝库,使我们的中华民族灿烂的敦煌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耀眼的明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审稿老师的推荐词</b></p><p class="ql-block"><b> 随雪花老师《如是莫高》一文,步入展厅,千年佛国的瑰丽在光影中苏醒。作者以隽秀流畅的文笔,精美的图片,将莫高窟敦煌艺术壁画背后的丝路故事娓娓道来。最精华的45窟,飞天衣袂从北魏的粗犷渐变为盛唐的飘逸。游踪清晰,图文精彩,将祖国灿烂文化,世界遗产莫高壁画艺术瑰宝描绘的生动细腻,带给读者美的享受,惊艳所有人,点赞佳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