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有士兵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失踪”,强行要求进人宛平县城搜查,在遭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后,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驻守的29军219团官兵奋起还击,枪炮声划破寂静夜空,日军武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p><p class="ql-block">这一声炮响,划破了华北平原的宁静,不仅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更将中华民族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p><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事变吹响了全民抗战的战斗号角,标志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只有全民浴血抗战,前赴后继,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才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畔这一声炮响,拉开了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卢沟桥见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见证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见证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也见证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最终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凌晨,日军以士兵智村菊次郎“失踪”为由,炮轰宛平城,发动了七七事变。倭寇的第一发炮弹就炸毁了宛平县署。当时驻守宛平城的是29军一个1400多人的加强营,中校营长全振中带领士兵奋起反击,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多次组织敢死队,击退鬼子冲锋,直到29日29军战略性撤退时,守卫北边铁路桥的两个排的战士们全体阵亡。鬼子硬是没有拿下宛平城。那个假失踪的鬼子智村菊次郎,后来在缅甸战场被孙立人的部队击毙。</p> <p class="ql-block">佟麟阁是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将领,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事端,谎称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当时已升任第29军副军长兼132师师长的佟麟阁支持并指挥129团团长吉星文在卢沟桥一带布防,坚决抵抗日军的进攻。他反复向官兵们强调:“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北平,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国家”!他亲临一线指挥部队抵抗日军的侵略,以身殉国,年仅45岁,他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最早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p> <p class="ql-block">赵登禹第132师师长,以大刀队闻名,卢沟桥事变后率部在南苑与日军激战,身中数弹仍指挥战斗,最终壮烈牺牲。申仲明第29军排长,事变次日即牺牲于卢沟桥战场……这些英雄以及千千万万普通士兵和民众在事变前后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伟大壮举。见证了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崇高气节。</p> <p class="ql-block"> 事变发生当晚,第37师师长冯治安作为卢沟桥守军最高指挥官,直接下令抵抗日军挑衅,第219团团长吉星文奉命率部在卢沟桥一线布防。在日军要求进入宛平城被拒后,吉星文指挥部队在卢沟桥东端的宛平城门附近顽强抵抗,用步枪、机枪和手榴弹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驻守卢沟桥的第29军,前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虽装备落后,却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军长宋哲元提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全军将士深受鼓舞。面对日军的进攻,时任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率部死守阵地,卢沟桥的石狮子见证了中国军人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吉星文(1908—1958)河南省扶沟县人。卢沟桥事变时,任29军37师219团团长,布防卢沟桥一带,团部设在长辛店。他将战斗力最强的加强营三营驻防在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吉星文令三营“坚守阵地,坚决还击”,并亲赴前线指挥作战,率团在卢沟桥坚持抗战20多个昼夜。</p> <p class="ql-block">铭记七七,吾辈自强。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对历史的承诺,对先烈的承诺,对未来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在七七事变纪念日之际,我们回望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的伤痛,更是为了从民族抗争的精神遗产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民族复兴的华章。</p> <p class="ql-block">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里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来一次的地方。卢沟桥上的硝烟虽然已散尽,但鲜血与抗日战争写就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未忘记!</p> <p class="ql-block"> “卢沟晓月”,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据传,当年秋日,乾隆皇帝路过卢沟桥,见天上挂着一轮弯月,桥南北两侧河水里各倒映一轮,三月交相辉印,见此美景,诗兴大发,赋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并御笔题书“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立碑于此。</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为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11孔联拱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p><p class="ql-block">卢沟桥是我国四大名桥之一,同时也和京东的八里桥、京南的马驹桥、京北的朝宗桥同为护卫北京的四大古桥。</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雄浑优雅,古朴端庄,建筑特色与艺术审美兼备,元代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长266米,宽7.5米,桥上两侧共有望柱281根,雕刻了501个石狮子,这些石狮子雌雄各异、大小各异、姿态各异、神情各异,绝无重样。</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狮子有的抬头望天,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头蹲坐,好像专心倾听桥下流水;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的怀抱里,好像正在酣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正在躲猫猫;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调皮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倒在地,一脸无奈地呆萌萌的朝天……</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品,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卢沟晓月”的美名跻身“燕京八景”之一。放眼望去,这座石桥如长虹般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永定河上,原本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渡口变得恬静如画。在历经830年后,卢沟古桥依旧,卢沟晓月依旧。</p><p class="ql-block">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p> <p class="ql-block">八十余载岁月流转,卢沟桥的石狮依旧矗立,它们目睹了1937年倭寇的恶行,见证着从烽火硝烟到和平发展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p> <p class="ql-block">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让我们一起走进卢沟桥,触摸历史的温度,传承那份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