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直升飞机科技馆参观记

刘良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9月11日,在景德镇沉浸于陶瓷艺术的温润与雅致后,我驱车前往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内的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去赴一场与“钢铁雄鹰”的约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西直升机科技馆‌是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高新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9月开放,集航空科普、研学教育、生态旅游于一体,拥有五大主题展区及30余架直升机真机与模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踏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科技感十足的展厅。在变幻的灯光下,一架架不同型号、不同年代的直升机静静陈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中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馆内有许多互动项目,运用VR、4D、全息投影等技术提供沉浸式航空体验,还有涡轴发动机剖面模型、空气动力学实验装置等,直观展示直升机动力原理,<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参观者了解直升飞机的同时,增长航空科普知识。</span>这里绝非简单的“飞机陈列馆”,而是一座充满互动乐趣的航空乐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激动的,是能登上我国自主研制的“霹雳火”Z-10。钻进驾驶舱,触摸着冰冷的操控杆,那种震撼和自豪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卡-26直升机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绰号为“恶棍",是前苏联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双桨反转共轴式轻型多用途直升机,1970年投入使用,它的寿命与经济性高,可快速改装,能适用于多种用途,比如农业喷酒、运榆、救护、森林灭火、地球物理勘探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卡-26直升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K-MAX是美国卡曼宇航公司研制的单座单发井列双旋翼中型起重调运直升机,K-MAX的动力装置为一台T-53-17A-1涡轮轴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这种双旋翼井列布局、专门为执行外部吊挂任务而设计的直升机。K-MAX载重直升机于1990年开始研制,1991年首飞,全世界超过38架,号称直升机中的妖孽。但是载重达到2.7吨,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力士。K-MAX直升机采用交替双桨可以算是共轴双桨的一个变种。从正面投影来观容桨尖的运动轨迹,两个轨迹是出现交叉的。但是只要通过同步控制,算好时间差,就不会相互干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K-MAX单座单发井列双旋翼中型起重调运直升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旋直升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直升机,它只有一幅主桨,没有尾桨,在旋翼的桨叶尖端装有喷管,或由机内提供的压缩空气通过桨尖喷管喷出,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桨叶高速反转,从而产生引力,可以飞行。由于喷出高压气流产生的反作用力与射流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反向力,相互平衡,故不需要平衡桨叶扭矩,不需要尾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缺点是:桨叶尖部喷出的高压噪音大,桨叶转动时,高压气体不能让人接近直升机,更不能轻易上下,只能等桨叶停转。故这种直升机实际应用很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气旋直升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O-105是欧洲直升机德国公司生产的5或6座双发轻型直升机,用于侦察、反坦克及联络,商业上可用于邮政快递、资源勘探、电视电台报道及森林防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体布局:旋翼系统由4片全复合材料桨叶和只有变距铰的刚性钛合金桨组成。滑橇起落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动力装置:装2台艾利逊公司的250-C20B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313干瓦,单台最大连续功率298千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尺寸数据:旋翼直径9.94米,尾桨直径1.90米,机长(包括旋翼\尾桨)11.86米,机高(至旋翼桨毂顶)3.02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量及载荷:空重1301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500千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性能数据:(海平面)最大速度242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最大连续功率)7.4米/秒,悬停高度(有地效\起飞功率)1525米,(无地效,起飞功率457米,航程(标准燃油\最大有效载荷,无余油)961千米,续航时间(标准燃油,最大有效载荷,无余油)3小时24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现代直升机开山之作——德国BO-105直升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尔·波音v22直升机,绰号“鱼鹰”,是一款倾转旋翼机。在两侧翼尖有两个超大的螺旋桨,在直升机状态下是一架有两个偏小的旋翼的直升机,这样使其具备直升机的垂直升降能力,但又拥有固定翼螺旋桨飞机高速、航程远及油耗较低的优点,最大飞行速度达509干米,是世界上飞最快的直升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v22 直升机结合了固定翼飞机和传统直升机的技术,采用旋翼和可调节的机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飞行。在垂直起降和低速飞行时,旋翼系统通过自动倾斜装置使旋翼头向前倾斜,产生向前的推力,同时旋翼产生的升力平衡机身的重力。当需要高速飞行时,机翼将调节到水平位置,旋翼头将进一步倾斜以产生更大的升力,同时发动机提供强大的动力,使飞机以固定翼飞机的形式飞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贝尔·波音v22直升机,绰号“鱼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JH-1A物流型小青龙无人直升机的一大优势是对起降场地无特殊要求,且燃料为95号汽油,具备较强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可助力物流企业打造高时效的空中配送网络,应用前景广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使用传统物流方式配送至更偏远一些的乡村需2-3天,未来实现无人直升机应用后,通过连接网点到达乡村的统一收货点,当天就能完成配送。无人机配送不仅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效率,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难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JH-1A物流型小青龙无人直升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旋翼机,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它的前进力由发动机带动螺旋桨直接提供。旋翼机必须滑跑加速才能起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像一只风车,旋翼系统仅在起动时由自身动力驱动,称之为预旋(prerotate),起飞之后靠空气作用力驱动;由于旋翼为自转式,传递到机身上的扭矩很小,因此旋翼机无需单旋翼直升机那样的尾桨,但是一般装有尾翼,以控制飞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旋翼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H-21直升机在越南的优良表现被称作"驮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列双旋翼式直升机-21 是20世纪50年代波音为美国陆军研制的运输直升机,用于充实一线运输直升机数量,因其又长又弯的特殊身材获得了“飞行香蕉”诨名。H-21是比亚赛奇设计的第四种纵列旋翼式直升机,是一种多用途直升机,两具全铰接三叶反转旋翼,动力为一台1,150马力的柯蒂斯怀特 R1820-103“旋风”。根据不同任务可装备机轮、滑撬或浮桶。其出色的低温性能使其还能够胜任极地营救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H-21直升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JH-5小白虎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对有人直升机进行无人化改装而研发的一款无人驾驶直升机。该航空器以应用场景创新和规模示范应用为牵引,可实现“无人驾驶,有人乘坐”的城市空中交通模式,满足城市需求的低空交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将加快实现全域应急救援能力覆盖、支持应急救援新模式的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实现“伤员后送“模式外,JH-5无人驾驶航空器在某部部署下圆满完成南海海域多架次物资投送任务,成功实现南海海域恶劣电磁干扰环境下的任务飞行。同年,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完成《多用途防灾减灾无人机系统研制及试验项目》的空投灭火试验,在应急管理部相关领导见证下,JH-5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完成灭火弹起爆高度以及灭火剂播撒效果试验后,各项挂飞均取得圆满成功。JH-5无人驾驶航空器将广泛应用于应急保障、森林消防、伤员转运等领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JH-5小白虎无人驾驶航空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直-10,又称“霹雳火”,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它于2003年4月29日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在直升机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从测绘仿制转向自主创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直-10具备强大的空地打击能力,能够挂载多种武器系统,包括空地-10导弹、天燕-90空空导弹、57/90毫米多联装火箭发射巢等。此外,它还能实施空对空作战,这在全球现役武装直升机中极为罕见。武直-10的战斗全重约7吨,具备强大的火力支援和远程突击能力,是中国陆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之一。武直-10的设计特点包括采用串列式驾驶舱窄机身布局和短翼式增升装置,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气动性能,还便于武器挂载和飞行员操作。此外,它第一次突破了机体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减轻了自重,提高了飞行性能和生存能力。武直-10还配备了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实现了信息快速处理和共享,提升了作战效能。武直-10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又称602所)进行研发,并由江西景德镇昌河飞机制造厂(昌河直升机公司)负责试制生产的专用武装直升机。此外,哈尔滨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也参与了武直-10的研制过程,主要负责设计规划及旋翼系统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Dynali H2S是由比利时Jacky TONET设计Dynali直升机公司生产的一种轻型双座直升机,配备两套飞行操作装置,两名乘员均可以操作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00千克(Dynali H2型)和700千克(Dynali H2S型)。它具有单主旋翼,两个座位并排侧配置封闭式驾驶舱挡风玻璃,滑撬式起落架和一个四缸,风冷,四冲程,165至185马力斯巴鲁EJ25汽车转换引擎,动力强劲。该飞机机身是由铝合金管材的组合和焊接不锈钢与聚碳酸酯整流罩覆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Dynali H2S轻型双座直升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WJ6 涡浆6发动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涡轴发动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涡喷发动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科技馆之行,不仅让我零距离接触了“国之重器”,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付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让“飞行”不再遥不可及。它点燃了我心中的航空梦,也让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由衷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感谢您的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