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公园《观亭》

不老松

<p class="ql-block">从陶然亭公园北门入园,向南过瑶台往南即到湖边,湖边相连两个亭子,“知津亭”和“”澄怀亭”。</p> <p class="ql-block">知津亭知津亭建于1977年,名称取自“津”字,寓意渡口或道路,主要供行人歇息、观望往来渡船及上下船行人。该亭靠近码头,方便游客观赏湖景及游船活动。 ‌</p> <p class="ql-block">澄怀亭澄怀亭同样建于1977年,名称源于“澄怀静心观道”的意境,与知津亭共同构成公园内的标志性景观。两座亭子均采用传统建筑风格,成为游客游览陶然亭公园时的重点景点。</p> <p class="ql-block">沿湖边往东不远就是通往湖心岛的榭湖桥,过桥沿岛边西南走又一座亭子立于水边,这座亭子叫“风雨同舟亭”。</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公园内的风雨同舟亭是一座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建筑,位于公园西湖东侧,仿徽州沙堤亭而建,体量稍小但造型精巧‌。该亭落成于1992年11月18日,旨在纪念1991年安徽洪灾期间全国人民的支援,象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亭名“风雨同舟”直接体现了安徽省政府对党中央及全国军民援助的感恩之情‌。</p> <p class="ql-block">‌从风雨同舟亭往东上锦秋墩,顶上建有一座亭名曰:“锦秋亭‌”。“锦秋亭”是陶然亭公园锦秋墩山顶的核心景观,初建于1953年,以古朴造型和秋冬季金银木景观闻名,1983年由周而复题写亭额。</p> <p class="ql-block">锦秋亭</p> <p class="ql-block">走下锦秋墩纱,靠近岛的南部相距不远有两座亭子。“澄光亭”和“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澄光亭小巧玲笼,离湖边很近,观看美景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澄光亭</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稍向东在湖心岛的正南湖边就是“爱晚亭”爱晚亭大有来历,它的原型在湖南长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几经沧桑,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进行过修复。其中宣统三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刻在亭柱上,"山径晚红舒五百天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复修爱晚亭之事还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世人称为《放鹤》石刻或《二南诗刻》,两首诗为宋代张南轩和清代钱南园两位大文人游岳麓山的七韵诗。石刻后移至青枫桥南端的六角茅亭中。解放前,亭破败不堪,四周荒芜。解放后,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复。其中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校长李达专函请毛主席题写了"爱晚亭"亭额。1969年,岳麓山公园重修,刻毛主席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在国际交往中,爱晚亭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后,爱晚亭作为古城长沙的象征,按其规制仿建于鹿儿岛市,以纪念中日两国人民友谊长存。爱晚亭四季景色宜人,春来桃红柳绿,曲涧鸣泉;盛夏绿荫蔽日,凉风习寒秋红枫似火,晚霞曾辉;隆冬绿树银妆,妩媚多姿。</p><p class="ql-block">陶然亭公园的仿建版本于2010年落成,亭内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及彩绘藻井均还原了原貌‌。</p> <p class="ql-block">岛上共有5座亭子,其中慈悲庵,陶然亭已在其他文中介绍。其余4亭分别是爱晚亭、澄光亭、锦秋亭、风雨同舟亭,现也介绍完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回到陶然亭公园东门。进东门右拐上山,山顶上最高处又一座亭子“瑞像亭”</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公园内的瑞像亭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亭,其原址位于北京南横街西口圣安寺内,始建于金天会年间(1123-1135年),后于1983年迁建至陶然亭公园东北山顶,成为公园制高点之一‌12。该亭因亭内曾供奉瑞像而得名,现为公园内标志性景观之一,游客可在此俯瞰园景及周边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从瑞像亭往下向南、向西又出现一亭“秋爽亭”。</p><p class="ql-block">秋爽亭资料欠缺,网上查到的与实际不符,发表有误。目前没查到别的材料,该亭子不能妄加介绍。</p> <p class="ql-block">下来山往南,乃东湖边上一座造型奇特的亭子-“姊妹亭”。</p> <p class="ql-block">姊妹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姊妹亭地处陶然亭公园东部的湖湾处,因其双亭连体并立而得名,寓意姊妹同心。</p> <p class="ql-block">姊妹亭提供休憩与观景双重空间,春季垂柳依依、夏日荷花环绕,是赏荷最佳位置。所在东湖区域环境静谧,可体验“隔岸观亭”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望瑞亭</p> <p class="ql-block">望瑞亭没查到有关“望瑞亭”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陶然亭公园东部南段文化活动广场区域,在此周围还有一座平顶亭,但并未看到。</p> <p class="ql-block">平顶亭</p> <p class="ql-block">海棠春晓亭</p> <p class="ql-block">海棠春晓亭</p> <p class="ql-block">南屏晚晓亭</p> <p class="ql-block">南屏晚眺</p> <p class="ql-block">南屏晚眺</p> 陶然亭公园 <p class="ql-block">陶然亭公园内据说共有32座亭子(另有一说36坐),现在两次展示出来的还远远不够,以后再来仔细游览补全以后再做报告。</p> <p class="ql-block">玉虹桥</p><p class="ql-block">此桥位于陶然亭公园东南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