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贝聿铭成长于民国初年动荡时期的香港、上海和苏州,这段经历与他在美国接受的建筑教育塑造了贝聿铭独特的文化视野,在中国建筑的设计实践中,开创性地兼容了现代化建筑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7~1982年 新宁大厦 中国香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82年落成的新宁大厦是贝聿铭在香港的首个建筑作品,位于铜锣湾希慎道10号,楼高30层,是兼具办公和住宅的开发项目,旨在以新建筑取代建于1950年代的住宅酒店。贝聿铭成功说服开发商将建筑物的正门从树木林立的街道往后移,这样做与当时尽用地皮面积的做法相反,但贝聿铭利用腾出的临街位置,在办公楼和住宅楼底层加入零售商铺区域,极大地提升开发项目的商业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2~1989年 中银大厦 中国香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贝聿铭先生职业生涯巅峰时期设计的传世经典之作,位于香港中环。大厦的主体建筑至十七层呈现正方形,两条对角线将大厦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往上由三个高度不同的玻璃三棱柱组合而成,象征性地代表"竹笋",寓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节高升。贝聿铭以玻璃、钢筋混疑土这些现代建筑材料构成立体的几何形态,用现代建筑技术完美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大厦主体建筑高315米,加上顶部两根装饰性天线结构约五十多米,总高度为367.4米,是当时亚洲的最高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银大厦(香港)原兴建新总部地皮,被主干道、停车场和天桥环绕,贝聿铭对项目周遭交通繁忙的环境不甚满意,便与有关部门协商,换取地皮一角的公共空间,让整幅地皮变成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深色部分所示),两边各设计一个三角形的花园。此举令贝聿铭得以将中银大厦与中环的街道网格平行呈现,并让大厦与直通维多利亚港的道理对齐,将对岸景色尽收眼底。一条新辟的道路成为大厦的正式入口,供车辆和行人进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银大厦及附近区域俯视图,图中深色四边形为中银大厦及两边的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底层大堂具有中国特色的拱形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砖型拼接墙壁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地面装饰采用了几何形态镶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位于大厦七十层的"七重厅",是用来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厅、储藏室及卫生间。整个楼层上方是高斜的玻璃屋顶,空间显得宏伟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9~1982年 香山饭店 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香山饭店原址是清朝乾隆皇帝的香山行宫静宜园内寝宫中宫遗址。1957年7月作为香山饭店对外营业。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受损严重,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聘请贝聿铭先生设计翻建,1982年9月竣工。是香山公园里的四星级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香山饭店模型图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有关部门人员查看香山饭店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2年香山饭店开业仪式上,贝聿铭先生受邀参与,同时受邀的还有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女士。</span></p> <p class="ql-block"> 贝聿铭对中国历史建筑的造型与空间元素的融会贯通不是简单的怀旧仿古。他对传统中式建筑和园林设计的诠释与运用,源自他早年在中国上海、苏州的成长经历,并在他后来负责设计的不同类型项目中持续演绎进化。从大学校园设计到高层建筑基座中梯台式的流水园林,其建筑作品将古代中国环境的视觉特征、空间意境以及哲学思考相融合,用以顺应社会与技术的进步,兼顾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和营造方式,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0~2008年 苏州博物馆 苏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历史悠久的旧城区核心地段,毗邻兴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其设计巧妙融合了一座建于清代的王府建筑(忠王府)。贝聿铭以极其审慎的设计态度,呼应其场地文脉,从周遭环境中提炼造型语言,尺度关系与材质肌理;最终呈现的建筑群落以素白灰泥墙和深灰花岗岩屋顶构成。其半地下式的布局设计,确保博物馆的高度始终低于周围的建筑,展现出其对历史的谦逊态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苏州博物馆模型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苏州博物馆俯视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苏州博物馆入口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展馆大厅的落地窗朝外望向主庭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厅的穹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展厅过道的顶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展馆过道顶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展厅布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展厅布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院落小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博物馆内主庭院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庭院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庭院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未建成) 1946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贝聿铭先生早年哈佛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硕士论文设计方案, 用以系统展示中国各历史时期的艺术珍品, 基于对中国艺术"师法自然"传统的深刻理解, 贝聿铭认为博物馆本身应该让人体验艺术和自然的魅力。他在设计中创造性地加入了一个茶亭, 使得室内的展览空间和室外的景观庭院得以衔接。这个茶亭位于中央庭院,可由连接上下楼层的斜坡进入。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贝聿铭先生一贯秉持的博物馆建筑理念——它应是集艺术展示、自然体验与社会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复合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俯视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艺术博物馆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场地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层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层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立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剖面透视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新闻报道有关贝聿铭先生建筑作品的巡回展览将移师卡塔尔多哈展出,今年十月与公众见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