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海风带着咸涩的气息拂过脸颊,我站在沙滩上,望着那块巨大的蓝色背景板,“清塑护岸 守护蔚蓝”几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穿着白衫、戴着白帽的志愿者们已整齐列队,像一排排挺立的白帆。这不仅仅是一场活动的开始,更像是对大海的一次庄严承诺。我也穿上了那件象征洁净与责任的白色上衣,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庄重。</p> <p class="ql-block">四名志愿者站在蓝色背景前,红马甲在阳光下如火焰般跳动。他们举着“葫芦岛市社区公共服务协会”的横幅,笑容灿烂,眼神坚定。我走近时听见他们在轻声讨论待会儿的净滩分工,有人负责捡拾塑料瓶,有人专捡渔网碎片。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公益不是口号,是弯下腰去拾起每一片不该存在的垃圾。</p> <p class="ql-block">一群孩子跑了过来,戴着白帽,红领巾在风中飘扬。他们穿着统一的白T恤,像一群即将出征的小战士。有孩子举着手里的塑料袋说:“老师说,我们捡的不只是垃圾,是海洋的未来。”他们叽叽喳喳地分组,笑声洒满沙滩。看着他们,我仿佛看见了希望本身——年轻、纯粹、充满力量。</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手持旗帜,列队站在“第九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的背景前。旗帜上写着不同的环保标语,随风猎猎作响。一位老师轻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语气温柔却坚定。我站在队伍边缘,看着这些小小的身影,忽然觉得,所谓传承,就是把对这片海的爱,一棒一棒交到下一代手中。</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白色T恤上,映出一片明亮的光晕。我们站在“第九届全国海洋公益活动”的横幅前,手中挥舞着各色旗帜。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有人默默整理装备。树影斑驳,远处的建筑静静伫立,而我们,是一群为海而来的普通人。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行动,在这一刻,团结成了最朴素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女孩站在临时搭起的蓝色背景板前,手握麦克风,声音清亮:“海洋不是垃圾场,它是我们的家。”她系着红领巾,神情认真得像个真正的演讲者。我站在人群后,听着她一字一句地念出自己写的稿子,心里泛起涟漪。原来最动人的环保宣言,来自一颗未被污染的童心。</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几个孩子手持红色扇子,齐声朗诵:“少年强则中国强!”扇面上的字在阳光下闪着光。他们声音洪亮,眼神坚定,仿佛在向大海立誓。我坐在前排,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在舞台上发光,忽然觉得,这不只是表演,而是一场庄严的宣誓——属于未来的宣誓。</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男孩站在户外舞台上,手握扇子和麦克风,一板一眼地念着台词。木质建筑静静伫立在他们身后,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观众席上,几位家长悄悄抹了眼角。我掏出手机录下这一幕,不是为了分享,而是想记住:有些声音,值得被时间珍藏。</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再次列队,手持红扇与麦克风,站在“第九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的背景前。他们安静而有序,像一支即将出征的队伍。我站在一旁,听见他们轻声背诵环保誓词,一字一句,落在心上。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海的回应——温柔,却坚定。</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孩子们正热烈鼓掌,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音响设备嗡嗡作响,摄像机镜头缓缓移动。他们刚完成一场合唱,歌声还回荡在海风里。我走过去递上一瓶水,一个小女孩仰头问我:“叔叔,我们唱得好吗?”我点点头:“你们唱给了大海听,它一定听见了。”</p> <p class="ql-block">活动间隙,人们三三两两地站在树荫下。有人用手机拍下蓝天,有人低头查看活动流程。白色帽子在阳光下像一片浮动的云。我坐在台阶上,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环保不是孤独的坚持,而是一群人彼此照亮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舞台中央摆着一个粉色的自行车模型,像是某种象征。穿着白上衣的人们在台上走动,调试设备,布置场地。阳光洒在蓝色的横幅上,风吹起一角,露出“守护蔚蓝”四个字。我站在台下,看着这一切,心想:哪怕只是一个模型,也承载着对绿色出行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户外舞台上合唱,歌声清亮如海浪。他们手持麦克风,红领巾在风中飘动。背景的蓝色横幅上写着“塑护岸 守护蔚蓝”,音响设备静静伫立。我闭上眼,听他们唱完最后一句,仿佛看见海水变得清澈,鱼群重新游回近岸。</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场舞台上的集体亮相。孩子们站得笔直,手握麦克风,背景横幅上的字迹清晰可见。阳光洒在他们脸上,映出稚嫩却坚定的轮廓。我站在侧幕,看着他们,忽然明白:教育,不只是课本,更是让他们站在阳光下,为所爱发声。</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性走上舞台,手持麦克风和文件夹,开始发言。她的声音沉稳,讲述着海洋污染的现状与行动的意义。我坐在后排,听着她一字一句地推进,仿佛看见数据背后,是无数被缠住的海龟、搁浅的鲸鱼。她的发言不煽情,却最动人。</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蓝底白字的背景前,戴着眼镜,手握麦克风,像一位学者,也像一位战士。她讲述着塑料微粒如何进入食物链,最终回到我们的餐桌。台下有人低头记录,有人默默点头。那一刻,知识成了最锋利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她继续发言,语气坚定。文件夹里的资料一页页翻过,像是在翻动时间的证据。我坐在人群中,看着她专注的神情,忽然觉得,每一个愿意站出来说话的人,都是黑暗中的光。</p> <p class="ql-block">她在舞台上讲述环保案例,麦克风传递着她的声音。蓝色挂绳上的证件微微晃动,像一面小小的旗帜。背景的幕布写着活动名称,庄重而肃穆。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种子,落在听众心里,等待发芽。</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女性接过话筒,同样戴着眼镜,手持文件夹。她讲起社区如何组织净滩行动,如何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她的声音不高,却有力量。我记下她的一句话:“改变,从一个人弯下腰开始。”</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蓝背景前,眼镜片反射着阳光,文件夹握得紧紧的。她说:“我们不是拯救海洋,我们是在拯救自己。”这句话像一记钟声,敲在我心上。是啊,海若病了,我们怎能独善其身?</p> <p class="ql-block">她继续演讲,手势生动,眼神扫过人群。她讲到孩子们如何自发组织环保小组,如何用零花钱买可降解垃圾袋。台下响起掌声,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那些看不见却真实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净滩开始前,大家手持蓝色旗帜,整齐列队。音响设备旁放着粉色装饰物,像一抹温柔的提醒:环保也可以是美的。我站在队伍中,望着前方的沙滩,心里默念:今天,我们为海而来。</p> <p class="ql-block">一位男士走上台,手持文件夹,开始主持。他穿着白衬衫,声音沉稳。他介绍活动流程,也讲述海洋的现状。没有华丽辞藻,只有事实与行动。我听着,觉得这样的声音,才最该被听见。</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蓝背景前,手握麦克风,神情专注。他讲“净岸”行动的意义,讲如何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他的专业让人信服,而他的真诚,更让人动容。我记下他提到的一个数据:每分钟,就有一卡车塑料倒入海洋。</p> <p class="ql-block">又一位穿白T恤的男子发言,文件夹里夹着活动方案。他讲得简洁有力,像是在部署一场战役。而我们,正是这场战役的士兵——不为征服,只为守护。</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深色制服的女性接过话筒,神情认真。她讲活动安排,也讲安全事项。她的稳重让人安心。我看着她,忽然觉得,每一个默默组织活动的人,都值得被记住。</p> <p class="ql-block">男子站在蓝背景前讲话,麦克风传递着他的声音。他讲环保的紧迫,也讲希望的存在。我站在人群中,听着,想着,然后默默握紧了手中的垃圾袋。</p> <p class="ql-block">他讲述“守护岸”的意义,文件夹上的字迹清晰。他不疾不徐,却字字有力。我站在后排,看着他,忽然觉得,每一个愿意发声的人,都是海的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