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黑山共和国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是位于首都波德戈里察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这座教堂是黑山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踏入黑山基督大教堂的瞬间,尘世的喧嚣仿佛被厚重的木门隔绝在外。</p> <p class="ql-block">教堂始建于1993年,竣工于2014年,采用东正教传统建筑风格,外墙由粗粝白色岩石铺贴,转角处饰有浮雕,洋葱头式穹顶和七个金光十字架是其标志性元素。</p> <p class="ql-block">这座新拜占庭风格的建筑静静矗立在城市一隅,浅灰色的石墙上爬着细密的藤蔓,穹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米白色光泽,没有过分华丽的装饰,却自带一种沉静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教堂高约34米,内部装饰精美,壁画描绘圣经故事及东正教重大事件,中央吊灯尤为华丽。</p> <p class="ql-block">缓步走入内部,最先攫住视线的是穹顶壁画。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斜射进来,将壁画上的圣像镀上一层柔光。</p> <p class="ql-block">教堂因纪念米兰赦令颁布1700周年而建,内部装饰融合石塑、壁画、马赛克和木刻画等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正教世界中独一无二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低垂的眼眸满是悲悯,使徒们的衣褶线条流畅,每一笔色彩都历经岁月沉淀,褪去了初时的鲜亮,却多了时光赋予的温润质感。</p> <p class="ql-block">作为波德戈里察的地标性建筑,该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展现黑山东正教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风格与内部装饰体现了东正教对艺术表达的重视,成为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在波德戈里察,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一处不可错过的地标。这座教堂不仅是黑山东正教的象征,更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虽然波德戈里察作为首都规模并不大,但它周边的海滨城市如科托尔和布德瓦却吸引了大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我驻足良久,看着光影在壁画上缓缓移动,仿佛能听见历史的脚步声在穹顶下回响。</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角落摆着一架古老的管风琴,木质琴身泛着深褐色的光泽,琴键上还留着经年累月按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不知是谁轻轻按动琴键,低沉悠远的琴声便在教堂里弥漫开来,与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交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走出教堂时,明媚的阳光,将穹顶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回望这座建筑,它没有宏伟的规模,却用细节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信仰的意义——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藏在光影里、融在琴声中,能让人在浮躁中寻得片刻安宁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回望这座建筑,它没有宏伟的规模,却用细节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信仰从不需要刻意彰显,它就像这座教堂一样,在时光中静静伫立,用无声的语言,抚慰每一个寻求慰藉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span class="ql-cursor"></span></u>站在“桥”上,回望烽火</b></p> <p class="ql-block">当我真正站在电影《桥》中的那座桥前,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p> <p class="ql-block">塔拉大桥始建于1937年,1942年被游击队炸毁,1946年修复后仍在使用。作为电影中关键情节的发生地,它承载着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记忆,桥身保留着战争痕迹,但现今已成为连接塔拉河峡谷两岸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这座横跨在河上的古老建筑,不再是荧幕里的二维影像,而是带着岁月的厚重,真实地矗立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桥身由大块的石头砌成,粗糙的表面布满了青苔和风雨侵蚀的痕迹,每一道纹路都像是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它安静地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河水悠悠流淌,仿佛从未被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打扰,但桥却记得一切。</p> <p class="ql-block">我轻轻抚摸着桥栏,试图触摸到当年游击队员们留下的温度,想象着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和平的曙光,无畏地与敌人战斗。</p> <p class="ql-block">曾经,它连接着战争的两端;现在,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通过它,回望那段烽火岁月,铭记历史,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如今,硝烟早已散去,战争的阴影也逐渐淡去,但这座桥却依然承载着那段沉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微风拂过,带来河水的气息,也将我从回忆中唤醒。我们站在桥下,刚好两个中国面孔的修桥师傅坐在路边,魏导上去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山东路桥公司的员工,正好是我们的老乡,正在参与桥的修复加加固工程中。</p> <p class="ql-block">看着眼前这座饱经沧桑却依旧屹立不倒的桥,我心中满是敬畏。</p> <p class="ql-block">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象征着坚韧、勇敢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忍不住再次回望,那座桥在烈日下熠熠生辉,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又震撼人心的力量 ,久久萦绕在我的心间。</p> <p class="ql-block">碑文:这座纪念碑是母亲玛丽亚为儿子所立</p><p class="ql-block">博日达尔·茹吉奇 工程师,后备中尉,1915年生 —— 1941年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为你立下这座纪念碑,我的儿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的心愿已实现,急湍的塔拉河涛声,传递着老母的呼唤。让过路的行人都明白,<i>你为何献出了青春年华。</i></b></p> <p class="ql-block">下车来到大桥附近,旅行社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大伙一起吃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