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疆之行第四天。晨光初醒,我们自塔县县城出发,向着红其拉甫口岸行进。海拔一路攀升,心跳也仿佛跟着加速。5100米,这个数字不只是地理的高度,更是心理的挑战。一路上,朱人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学</span>妙语连珠,一段段俏皮的歇后语像高原上的阳光,穿透略微稀薄的空气,引得全车笑声不断——在他幽默的言语间,我们渐渐放下了对高反的担忧,反而品出了几分人生况味。</p>  <p class="ql-block">  果然,因准备充分、心态从容,我们顺利登顶国门。站在红其拉甫,看五星红旗在雪山之间猎猎飞扬,心中涌起的不只是豪情,更有一份清晰的国界意识与沉甸甸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沿着玄奘西行的古道,驶向瓦罕走廊。窗外是帕米尔最诗意的画面:绿意绵延的河谷,成群的牦牛与羊羔在阳光下漫步,仿佛千年丝路的回响从未远去。抵达“丝路之门”时正好午后,我们站在中国与阿富汗的交界地带,恍惚能听见驼铃与梵音。玄奘曾从此走过,文明曾在此交汇,而如今这片土地依然宁静,却多了一份沉静与守望。</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我们换乘七座车,奔赴那条无数人向往的盘龙古道。  山路如龙,弯弯绕绕,是对方向盘的考验,又何尝不像我们走过的六十年? 一侧是陡崖,一侧是山川,每一个转弯都仿佛人生的某个节点。而当我们真正走完全部弯道,站在高处回望,那句“如今走过了所有弯路,今后人生尽是坦途”不再只是网红标签,而是岁月馈赠的顿悟。</p>  <p class="ql-block">  是的,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的确不易。摸爬滚打、坎坷起伏,我们都经历过。而正是那些“弯道”,教会我们珍惜眼前人、珍重余生路。一如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邂逅的班迪尔蓝湖。</p>  <p class="ql-block">  湖水澄澈如玉,蓝得层次分明,有时是青碧,有时是宝蓝,光影交错间犹如镶嵌于帕米尔的一颗眼泪。我们静静站在湖边,什么也不说,却好像什么都懂了——原来所有的跋涉,都是为了抵达这样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帕米尔之眼”,那是一处天然形成的圆形地貌,仿佛大地凝视苍天的眼眸,庄严而神秘。而最后抵达的石头城遗址,才是今日最沉静的一站。</p>  <p class="ql-block">  站在千年废墟前,看夕阳为断壁残垣镀上金边,不禁想象当年丝路商队的驼铃、僧侣诵经的低喃、将士戍边的身影……时间吞没了繁华,却吞没不了记忆。石头城像一座露天的博物馆,提醒着我们:一切皆会逝去,唯有文明与情感可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  晚上九点,新疆的天色仍微明。我们在一家民族饭馆共进晚餐,老虎菜、土豆丝、牦牛肉和不同做法的拉面 ,我们吃的温暖而踏实,饭后塔县小城转一转 ,回到酒店休息,期待明天的美丽旅行。</p>  <p class="ql-block">  回首这一天,六景相连,恰似人生的六个阶段:  挑战、回忆、感悟、美景、神秘与沉淀。 而我们,六十初度,仍在路上。 山河共赴,余生皆坦途。</p><p class="ql-block">——透过帕米尔的云,看见自己来时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