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之巅:俯瞰紫禁城的瞬间》

波波龙

<h5> 在六百年巍巍紫禁城对面,有一座古老的美丽公园--景山公园,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如今的景山公园和故宫已经是两个独立景区,但给很多人的感觉仍是紫禁城的后花园,加上很多游客在逛完故宫之后已经没有精力去游览仅一条马路之隔的景山公园,所以相比故宫,景山公园游客少了很多。但是,景山以其独特的景色和文化,仍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br> 景山公园中心内有一座景山,虽然不高,只有43米,但曾经是老北京城的最高峰。和北京这座城市一样,景山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辽代,辽代在现在北海公园琼华岛营建瑶屿行宫时,把多余的土堆到这,就形成了一座小土丘。到了金代,金章宗开凿北海挖出的土又堆积到了当时名为青山的景山,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附近营建大都,青山一带成了皇帝游赏的“后苑”。<br> 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城池、挖太液、掘南海,把多余的泥土全都堆在“青山”形成了五座山峰,被称为“万岁山”,也叫煤山,因为朝廷曾在这里堆煤,以防止北京被围困导致的燃料短缺。<br> 说起景山,更广为人知的故事应该是崇桢皇帝吊死在煤山,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自知大势已去,下令让后宫嫔妃自杀,并亲手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自己也在煤山脚下的一棵歪脖槐树上自缢身亡。一个朝代就此落幕。清军入关后,为了笼络人心,将这棵槐树称为“罪槐”,并用铁链锁住。如今,崇桢上吊的槐树早已不在,故宫博物院在原来的位置上移植了一棵老槐树,树旁立有纪念石碑。<br> 清顺治十二年,也就是1651年,万岁山改名景山,乾隆年间又在山前修建了绮望楼,在山上建了五座亭,其中万春事位于景山山顶,两侧对称修建了观妙亭、周赏亭、辑芳亭、富览亭,并供奉有佛像,山后则修建了寿皇殿建筑群,景山建筑达到最辉煌的时期。<br> 但因为晚清政府腐败无能,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整个北京城被洗劫一空,景山也受到严重破坏,各殿宝物被劫走。直至1928年,景山公园被开辟成公园,曾经的皇家园林向游人敞开了大门。1950-1955年间,景山作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的防空阵地,曾设置雷达、探照灯等。1955年7月,景山公园重新开始接待游人。<br> 如今的景山公园全园总面积23公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有绮望楼、五方亭、寿皇殿、永思殿、观德殿等古建筑,还建成有银杏园、海棠园、牡丹园、桃园、苹果园、葡萄园、柿子林等现代景观。</h5> <h5><div>1、绮望楼</div> 绮望楼坐落在景山前山脚下,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正对着景山南门。取名绮望楼,意思是这里可以登高望远、观赏美丽景致。绮望楼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这里原来是清代皇窒祭奉孔子的地方,楼内曾经供奉着孔子神位,据说,在清代时绮望楼的东南侧曾建有八旗子弟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绮望楼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在当时这里建有一座五开间的大殿,被称为“山前殿”。清代康熙年间这里成为了皇帝的宴会厅,在这宴请各地来京朝贺的文武官员、各部落首领、公使等。清乾隆十五年,山前殿被拆除,并在原基础上建成了绮望楼。建筑形式上,绮望楼高15米,宽20米,进深12米,建筑面积411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是chong重檐歇山顶的样式,梁上绘有彩画,楼前建有三出陛( bi)月台,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h5> <h5><div>2、万春亭</div> 万春亭是北京中轴线上最高点,也是北京老城区位置最中心的亭。万春亭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亭高15.38米,加上景山43米的自身高度,立于山巅的万春亭一跃成为全城的最高点。同时它也是老城区的中心,在亭子的前方有一个圆形的铜质地标,就写着北京城中心点。《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称万春亭“在山正中最高峰,是故城垣(yuán)中轴线的中心点,也是全城最高点”。<br> 建筑形式上,万春亭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内外共32根金柱,亭子星四方形,采用三层重chong檐,四角攒尖顶,事顶覆盖着黄琉璃瓦,以绿色剪边,檐上有琉璃宝顶。在古代建筑中,黄色等级最高是皇室专用的颜色,绿色次之,万春亭内供奉着铜铸坐佛“毗卢遮那佛”,也称大日如来佛,意为光明普照,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在佛教中,经常会提到三身佛,除了法身“毗卢遮那佛”,还有应身“释迦牟尼佛”,报身“卢舍那关于这三尊佛像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法身佛如明月,报身佛如月光,应身佛如月之影。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法身毗卢遮那佛在佛教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可惜的是,享中这座佛像是后来重新塑的,原来的佛像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被损毁了。登上万春亭,可以俯瞰整个北京城,南有故宫,北有钟鼓楼,西有北海,东有CBD的摩天大楼,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相互交织,非常震撼。</h5> <h5>3、明思宗殉国处<br> 景山东坡的山石之上,有一棵歪脖古槐树。据记载,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桢皇帝“朱由检”就是在这里自缢殉国的。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起义军先后攻克山西忻州、太原、大同,北京居庸关,并于三月中旬将北京城包围。三月十八日晚,崇祯皇帝“朱由检”见大势已去,为了防止城破后皇室女眷被羞辱,下令让太后、皇后自尽,随后挥剑砍杀长平公主和年仅六岁的昭仁公主。十九日凌晨,朱由检与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槐树上自缢而死,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悲凉的一生,终年33岁。当天上午,北京全城投降,明王朝宣告灭亡。李自成入城后,曾悬赏“黄金万两”搜寻朱由检。朱由检遗体被发现时,身穿白夹蓝袍,白细裤,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随后,起义军用两块门板将遗体运到东华门与周皇后一起下葬到了朱由检田贵妃墓中。<br>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将吊死崇祯的这棵槐树命名为了“罪槐”,并将其用铁链锁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将铁链当作文物夺走。1930年,故宫博物院在槐树下立了一块“明思宗殉国处”碑,值得一提的是,碑上的这个明字,不是日字旁,而是目字旁。原来,这里的“明”字采用了古体字,用目代替日,表示目中无日,蔑视日本帝国主义。为此,这块石碑后来曾被敌寇扳倒,又被一截两段作井盖,细心的游客在修复的碑上还可以看到明显裂纹。<br> 另外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棵歪脖槐树是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其实不是的。原来的那棵树在1971年5月被伐除,1996年,景山公园又将一颗百年古槐移载到了这里。虽然此树已非彼树,但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的气节,明清两朝先后灭亡的历史教训都将永远警醒着后人。</h5> <h5>4、寿皇殿<br> 寿皇殿建筑群最初建于明代,原本在景山苑内东北角,直到清乾隆十四年,旧殿被拆除,在景山的正北重建,就这样,寿皇殿成了清代北京城规划形成以来,除故宫外唯一在中轴线上建造的重要建筑。寿皇殿总占地面积约212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97.68平方米,是清代皇家察祖的庙堂,也是皇帝停灵和存放遗像的地方,殿内曾经供奉从康熙到光绪八代帝后的画像和牌位。整体建筑仿照太庙规制建造,这在古代中是最高规格的建筑形式<br> 寿皇殿建筑群对称而建,最南端是三座九楼牌楼和砖城门构成的四方形半封闭入口,进入砖城门后的东西两侧是制作、存放祭祀用品的神厨、神库,进入内院寿皇门之后就可以看到寿皇殿正殿。在寿皇殿两侧对称而建的是存放族谱玉蝶的衍庆殿、锦禧殿,两座殿前各有一座碑亭,碑亭旁还有东西两间值房。东西两侧各有两座配殿,用来存储寿皇殿正殿内陈设物品和祭祀礼仪时用的乐器。</h5> <h5>知识问答:<div>1. 景山为什么又叫“煤山”?它真的是用煤堆的吗?<br>2. 景山的高度是多少?它在北京中轴线上起什么作用?<br>3. 景山上的五座亭子分别叫什么?哪一座是最高点?<br>4. 崇祯皇帝在哪棵树上自缢?那棵树现在还在吗?<br>5. 景山公园的“中轴线观景台”能看到哪些北京地标?<br>6. 景山的山体是怎么形成的?是人工堆的还是天然的?<br>7. 景山公园的“牡丹园”有什么特别之处?<br>8. 景山的“万春亭”为什么是俯瞰故宫的最佳位置?<br>9. 景山公园的“寿皇殿”是做什么用的?它和中轴线有什么关系?<br>10. 景山的“辑芳亭”有什么历史故事?<br></div><div><br></div><div>研学/任务类题目(适合学生/亲子)<br>1. 画一张“景山俯瞰故宫”手绘图,标注出午门、太和殿、神武门等位置。<br>2. 拍摄一张“景山日落”照片,并写一段100字的配文。<br>3. 数一数景山有多少级台阶,从山脚到万春亭。<br>4. 找一找景山上的“崇祯自缢处”碑,记录碑文内容。<br>5. 采访一位景山的老北京游客,问他为什么爱来景山。<br></div></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