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中华舞曲系列》

大漠飞鸿

<p class="ql-block"><b>阅读本文时,请先将背景音乐音量(界面右上角点开)开足。并待16拍前奏结束,再把音量调整到4分之三处。</b></p> <p class="ql-block"><b>2025年,盛夏7月,午睡的我,被唤醒,是被脑海里漂浮的旋律唤醒。</b></p><p class="ql-block"><b>唤醒我的是一段优美的旋律,是《中华舞曲系列》中的一首,不由得回想聆听《中华舞曲系列》盒带的往事。</b></p> <p class="ql-block"><b>1992年初冬,中国唱片总公司策划、出版发行《中华舞曲系列1—8》CD唱片和盒式录音带同步上市。1994年初夏,《中华舞曲系列9—16》CD唱片和盒式录音带同步发行上市,两批共出版发行171首舞曲。三十多年已过,今天再听这些舞曲,仍有新鲜感!这与当时这套专辑的出版创意息息相关。</b></p> <p class="ql-block"><b>中国唱片总公司基于群众喜爱的交谊舞这种文化娱乐形式,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与提高,而市场流行的一般刻板,单调的舞曲,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于是策划、编录、出版了这套《中华舞曲系列》。(很符合我的心声!)</b></p> <p class="ql-block"><b>这套《中华舞曲系列》,精心编选了三百多首乐曲,第一批为珍宝系列,即《中华舞曲系列1—8》,它们是:1、红宝石;2、蓝宝石;3、绿宝石;4、紫水晶;5、烟水晶;6、黑珍珠;7、白珍珠;8、黄珍珠。第二批为名卉系列,即《中华舞曲系列9—16》,它们是:9、红牡丹;10、白牡丹;11、绿牡丹;12、蓝蔷薇;13、紫蔷薇;14、粉蔷薇;15、黑玫瑰;16、黄玫瑰。出版发行了171首乐曲。</b></p> <p class="ql-block"><b>曲目包括有知名的世界古典乐曲,传统的中国民族乐曲,创新的精品音乐和当时的港台流行音乐,也就是这套专辑标注的“外国名曲”、“中国名曲”和“通俗名曲”三个板块。经重新编曲、配器,采用数码录音技术制作,使这套专辑节奏明快、织体清晰、音响丰富,成为一套极具欣赏价值的,起舞助兴的艺术精品专辑。</b></p> <p class="ql-block"><b>这套专辑的录音师:张小安、李大康、张克强和张小杰。</b></p><p class="ql-block"><b>编曲配器的音乐家较多:丁晓里、石夫、陈翔宇、梁军、李黎夫、龚耀年、孟卫东、王晓峰、郑立明、张千一、刘燕平、张大为、徐坚强、孙云、于建芳、杨杰、杜鸣、邹野、杨春林等。</b></p> <p class="ql-block"><b>演奏则是当时北京、广州的各乐团首席演奏家。当时歌曲界已小有名气的黑鸭子和声组合,也参与了这套专辑的录制,为这套专辑献声。有兴趣的听众可以从这套专辑里寻找、聆听一下。</b></p> <p class="ql-block"><b>1992-1994年间,因银弹有限,我仅购买这套专辑磁带,没有购买CD。当时,我有两台双卡录音机,高档的卡座放家里,普通的放办公室。这套专辑在办公室的作用,仅限背景音乐欣赏,深得同事的好评。这套专辑在家,仍然是背景音乐。听得久了,渐渐地产生新的听感,于是,购买两盘90分钟的优质空白盒带,将16盘原版录音带做了翻录剪辑,一盘专门剪辑快板,一盘专门剪辑慢板,适应早晚不同情境。另一个听感是听个别舞曲总有不足,犹如唱歌跑调!心想,中唱总公司的录音不应该这样!</b></p> <p class="ql-block"><b>时光飞逝,录音机磁头老去无法翻修,市场已被VCD、DVD数码播放器材替代。录音机和录音带,一起退出我的工作和生活。这套专辑1——8辑出版不久,国际标准交谊舞,荣升为国际体育舞蹈,列为竞技比赛项目,所以,9—16辑的CD封面随之有了变化。</b></p> <p class="ql-block"><b>三十多年已过,2025年的盛夏7月,已入伏,午睡的我,被唤醒,是被漂浮在脑海里的漂浮旋律唤醒。醒后一回想,正是《野花》,是《中华舞曲系列》中的一首。于是,上网搜索,惊奇的发现,网上已有《中华舞曲系列》数字音乐。2021年左右,《中华舞曲系列》已上传数字音乐版。</b></p> <p class="ql-block"><b>好听的音乐,古人形容“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到我这儿,三十年间脑海回荡,有过之无不及!于是,赶紧聆听。</b></p><p class="ql-block"><b>我不仅仅是听音乐,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回忆!这个三伏天,听着《中华舞曲系列》,都不用开空调, 好心情使然!</b></p> <p class="ql-block"><b>第一遍聆听,就解决了“听个别舞曲总有唱歌跑调”的听感问题,原来是录音时庞大的频率动态响应,盒带受制作标准所限,无法还原所致。</b></p><p class="ql-block"><b>第二遍聆听,早期数码录音技术的缺陷全部听出:“生、冷、硬”全有。</b></p><p class="ql-block"><b>第三遍聆听,还是被优美的旋律折服!忽略了数码录音的“生、冷、硬”,萌发写文的感想,不写不快!共16张专辑,那就写16段文字。专辑目录,由盒带封面与乐曲目录组合而成。文字结尾,是CD封面。</b></p> <p class="ql-block"><b>一、 外国名曲—红宝石</b></p> <p class="ql-block"><b>简言之,好听!12首乐曲,就是绽放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之花,首曲《饮酒歌》是歌剧《茶花女》最著名的选曲。这张专辑是16盘专辑的首盘,录音平衡感好的出奇,音色也很温暖。</b></p> <p class="ql-block"><b>二、外国名曲—蓝宝石</b></p> <p class="ql-block"><b>外国电影配乐精选集。</b></p> <p class="ql-block"><b>就这么简单?就一句话?是的,好听的音乐,插上电影的翅膀,就飞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朋友说:“《蓝色的多瑙河》不是电影配乐。”它恰恰是引用最多的背景配乐,如果在12首乐曲里,一定要选出一首主打曲,我选择《真诚爱情》,电影《乱世佳人——飘》的主题曲。</b></p> <p class="ql-block"><b>三、外国名曲——绿宝石</b></p><p class="ql-block"><b> ——情调之最</b></p> <p class="ql-block"><b>1986年底起,中国歌坛“西北风”强劲吹起,与此风对称吹起的则是情调轻音乐风,世界三大轻音乐队保罗·莫里哀乐队、詹姆斯·拉斯特乐队、曼托瓦尼乐队,以及情调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情调钢琴曲是情调轻音乐风的主流。</b></p> <p class="ql-block"><b>《中华舞曲系列——外国名曲——绿宝石》这张专辑的12首乐曲,就是情调音乐的集大成,上述四大乐队均有演绎。由法国作曲家森内维尔和图森作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过的情调钢琴曲在这张专辑里独占四首,是《童年的回忆》、《柔如彩虹》、《野花》和《威尼斯之旅》,把我从梦中唤醒的就是《野花》。《野花》在理查德 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中,是最冷门的一首钢琴曲之一。冷门不代表不好听,改编后的舞曲比原曲更好动听,更流畅。不容反驳!</b></p> <p class="ql-block"><b>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情调钢琴曲占比较高,旋律动听是首选。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因素:这些情调钢琴曲必须用理查德·克莱德曼特别的10度和弦演奏,曲调更动听,一般人演奏8度和弦已经是上限。</b></p> <p class="ql-block"><b>前8张专辑,这是唯一一张听起来爵士鼓有“金属声”的专辑,但不是鼓机的音色。我想,编曲和鼓手为了情调音乐二度创作成的舞曲更好听,专门调制了电子合成器和爵士鼓的音色所致,舞曲需要嘛。</b></p> <p class="ql-block"><b>情调音乐被赋予强劲的节奏,形成全新的听感,让人听得欲罢不能。</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觉得这张专辑唯一的遗憾是:保罗·莫里哀乐队的《在巴黎的晴空下》、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康沃的早晨》、曼托瓦尼乐队的《迷人的黄昏》,以及情调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星空》没有入选。如果入选,专辑时间长度将达80分钟以上,严重超时超载。</b></p> <p class="ql-block"><b>四、通俗名曲——紫水晶</b></p> <p class="ql-block"><b>群众最喜欢的流行音乐闪亮登场,12首非常轻快的乐曲,让人听得流连忘返,特别是《南屏晚钟》和《轻轻一个吻》,能够“听到”演奏者在演奏时和着节拍摇头晃脑的演奏过程!演奏者都已陶醉,听者的我怎不沉浸其中!听醉了!!!</b></p> <p class="ql-block"><b>邓丽君演唱的《轻轻一个吻》,不出名,这套专辑选择的不是原曲,仅仅借用了《轻轻一个吻》曲名。演奏者在演奏时和着节拍摇头晃脑的演奏过程,听得“历历在目”,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曲我绝不音透!自己上网聆听便是,只要你听到这首乐曲,立马便知原曲,原曲名气太大!原曲也入选这套专辑,在《通俗名曲—烟水晶》专辑里。</b></p> <p class="ql-block"><b>下面,附上邓丽君版《轻轻一个吻》的歌词,网上没有简谱,仅有歌词。</b></p> <p class="ql-block"><b>捎带说明,“音透”一词是我借用“剧透”,延伸使用到听音乐上,我认为可以借用。</b></p> <p class="ql-block"><b>五、通俗名曲——烟水晶</b></p> <p class="ql-block"><b>华语歌坛最重量级歌星非邓丽君莫属!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写这段文字时,我正好聆听了别的歌星翻唱邓丽君演唱的歌曲,不服不行。</b></p> <p class="ql-block"><b>这张专辑里邓丽君的歌曲收录7首,但是我却给大家大书特书《一剪梅》。</b></p><p class="ql-block"><b>音乐网站为我们提供的《中华舞曲系列——通俗名曲——烟水晶——一剪梅》,共有两首,第一版本是三十多年以前我听过的舞曲器乐版,另一版则是今年第一次听:人声演唱加舞曲器乐版。</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听演唱加器乐版,被男歌手的声音惊艳到,音色纯正,这么松弛!这么好听!整个声音都被气息包裹着,气息冲击声带的质感听得“历历在目”!而伴奏正是器乐版的原曲,好听到爆的“歌伴舞”!</b></p> <p class="ql-block"><b>最让我觉得神奇的是:网站上听到的是演唱版,下载出来的却是器乐版,收听和下载竟然也实现了双轨制!</b></p> <p class="ql-block"><b>最后,附上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的简谱,以便与第四辑《轻轻一个吻》的区别和“对称”。</b></p> <p class="ql-block"><b>六、中国名曲——黑珍珠</b></p> <p class="ql-block"><b>有几首不太熟悉的乐曲,就是通过听这张专辑而熟悉,没有想到这张专辑还担负着普及音乐的使命。不,全套专辑共同担负着音乐普及和提高音乐素养的使命。舞曲的内涵被我夸大,是我的心身体会。</b></p> <p class="ql-block"><b>主打曲《思念》,我裁剪了一版手机铃声,时长为56秒,正好可以听到《思念》主题的全貌,在手机上专门用于闹铃和接听设置。</b></p> <p class="ql-block"><b>主打曲《思念》,时长5分28秒,编曲唯恐听者听得不耐烦,嫌长,旋律中又加入“新鲜血液”,一点儿不违和。请听者自己聆听“新鲜血液”,我不音透。</b></p> <p class="ql-block"><b>七、中国名曲——白珍珠</b></p><p class="ql-block"><b> ——忠于原曲 高于原曲</b></p> <p class="ql-block"><b>我特地给小标题加了个附标题,点睛。</b></p> <p class="ql-block"><b>优美的</b><b style="font-size:18px;">《瑶族舞曲》被誉为“中国小夜曲”</b><b> 。1992年初冬,我买了这盘磁带,心里就嘀咕:器乐作品《瑶族舞曲》全曲有慢板、快板,还有三拍子的中快板,怎么改编呐?慢板转快板还好说,四拍子改为两拍子,不会造成跳舞时的倒脚和错步。再改三拍子部分,没有提前提示,很容易倒不开脚和错步。盒带一听,担心全部是多余!编曲将全曲统一改编为四拍子,而且没有违和感。前奏16拍,基本保持原曲风貌,从极弱启奏,仅在第16拍,加入起跳的板鼓。当全部乐器加入,全曲的高潮到来,让人意犹未尽,觉得太短!</b></p> <p class="ql-block"><b>听《瑶族舞曲》,得把音响音量开大一些,否则,前15拍,从极弱启奏,你根本听不见,仅能够听见第16拍的梆鼓声响,提示你起跳。</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张专辑我认为的唯一遗憾是:我喜欢的《彝族舞曲》没有入选。</b></p> <p class="ql-block"><b>八、中国名曲——黄珍珠</b></p><p class="ql-block"><b> ——高胡绝唱</b></p> <p class="ql-block"><b>音乐前辈吕文成将高音二胡完善后,使"广东音乐"赋予了灵魂乐器。高胡一响,粤曲悠扬。16张专辑里,广东音乐独占一辑,可喜可贺,我推荐这张专辑主打曲是《彩云追月》。其实,这张专辑里,广东音乐是10首,可能是10首粤曲时间长度不足1个小时,音乐编辑便混入一匹“白马”——《花好月圆》,时长4分12秒,使专辑时长为1个小时。</b></p> <p class="ql-block"><b>如果我是这张专辑的音乐编辑,我会选择广东音乐《渔歌晚唱》或者《龙飞凤舞》,使全张专辑全部是广东音乐,同时调整保留时长为1个小时。</b></p> <p class="ql-block"><b>《花好月圆》是一首“忠于原曲,高于原曲”的改编音乐,好听到是我每天开机(音响)时的开机曲。全曲从热烈的欢快引子开始,立即给人强烈的感染,随后出现明朗、柔和.轻盈的音乐主题,描绘了轻歌曼舞的图景,展现出朝气蓬勃的性格。与之相呼应的另一个音乐主题活泼轻松而又淳厚高雅,并且有舞蹈性的节奏,洋溢着花前月下的诗情画意。乐曲最后在快速的旋律声中,又出现第一个音乐主题,只是情绪更加欢腾热烈,群众性的舞蹈场面也更加奔放壮观。 </b></p><p class="ql-block"><b>鲜花和明月都是美好的象征。1935年,黄贻均创作此曲,尽抒人间的美好感情,尽展人们追求的美好意境。</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专辑中的改编版,速度保持全曲一致,毕竟是舞曲。</b></p> <p class="ql-block"><b>16段简介快写完时,一网友询问,肝气郁结适合什么音乐好?我给他推荐多听《花好月圆》之类的欢快的音乐。他听完后回复:“太阴郁”。惊得我差点把甜坯子奶茶(兰州本地特产)从嘴里喷了!后来一想,药对症,但是剂量不够。于是加大“药量”,多推荐几首欢快的音乐,如《南屏晚钟》、《轻轻的一个吻》、《啊,费加罗》、《花之圆舞曲》、《思念》、《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无任何效果!回答一律是“太阴柔”!我也不得其解,经询问,才得知,他听音乐时,速度全部设置为0.4倍速。买嘠!这个速度,《野蜂飞舞》也飞不动!我只好用一瓶辅酶Q10来平复被他吓着的老心脏!</b></p> <p class="ql-block"><b>所以,正确的听音模式和速度是尊重乐曲的好态度。</b></p> <p class="ql-block"><b>第一批8张专辑已评介完毕,第二批8张专辑“名卉”系列,是在一年半后才上市,时间很长。可以理解,乐曲毕竟是一首一首的录制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第二批8张专辑特别规范的是:每张专辑都是10首乐曲,且录音的平衡感、温暖度以及声音的密度都较前8张专辑有了极大的提升。</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一批8张专辑出版不久,国际标准交谊舞荣升为国际体育舞蹈,第二批9—16辑的CD封面也与第一批风格不同,封面改为国际体育舞蹈的图片,盒带封面仍使用名卉图片。</b></p> <p class="ql-block"><b>九、中国名曲—红牡丹</b></p> <p class="ql-block"><b>八朵“名卉”的前三朵是《中国名曲——红牡丹/白牡丹/绿牡丹》,基本上是乐曲“诞生”时的时代曲精选。既有古曲,还有百年前的学堂歌曲,以及传统民歌,选曲范围特别宽泛。</b></p> <p class="ql-block"><b>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第一朵《中国名曲——红牡丹》中,抗战题材的乐曲是《长城谣》和《思乡曲》,电影插曲是:《春天里》、《香格里拉》和《秋水伊人》,百年前学堂歌曲的代表是《可怜的秋香》和《思故乡》,被誉为“中国名片”的《茉莉花》也收录在此专辑里。</b></p> <p class="ql-block"><b>我推荐主打曲:《渔舟唱晚》,取意于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之意。专辑中只拮取原曲主旋律部分,也是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好听的主旋律,全国百姓每天都听到,且天天听不厌。</b></p> <p class="ql-block"><b>以下是刘麟的填词,让我们一起随着主旋律,哼唱《渔舟唱晚》:</b></p><p class="ql-block"><b>滔滔春江水,晚霞白鹭飞。</b></p><p class="ql-block"><b>竹蒿一点浪花开,打渔船儿归。</b></p><p class="ql-block"><b>橹儿轻轻摇,江风悠悠吹。</b></p><p class="ql-block"><b>捕鱼人儿笑微微,满仓鱼儿肥。</b></p><p class="ql-block"><b>雨后浮云散,江风绕翠微,</b></p><p class="ql-block"><b>明月捧出碧玉杯,醉了春江水。</b></p> <p class="ql-block"><b>最后,我再赞美编曲、配器!短短的三段12个乐句,让编曲发挥到5分54秒的长度!跳一曲慢四步舞,或者练一段八段锦刚刚好,且没有单调感。好听到让人心服,口服,再加佩服!</b></p> <p class="ql-block"><b>十、中国名曲-白牡丹</b></p> <p class="ql-block"><b>“名卉”的第二朵《中国名曲——白牡丹》,大部分是电影插曲,优美的插曲插上电影的翅膀,流传的更快捷、更广阔,更有群众基础。仅4首非电影插曲:《太湖美》、《阿拉木汗》、《诺多尔江边》和《月亮走我也走》。</b></p> <p class="ql-block"><b>与《道拉基》齐名的朝鲜族名歌《诺多尔江边》就是通过这张专辑了解和熟悉的。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罕》的鼓点节奏无旋律部分,就让我们用嘴哼出来吧。很明显,这首乐曲编配的非常适合“歌伴舞”。</b></p> <p class="ql-block"><b>十一、中国名曲——绿牡丹</b></p> <p class="ql-block"><b>“名卉”的第三朵是《中国名曲——绿牡丹》,首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本是艺术类歌曲的典范作品,编曲、配器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编配出色,演绎到位,录音更是本专辑的最佳录音。成就了这首乐曲(舞曲)的欣赏力和向群众靠拢的向下兼容力。</b></p> <p class="ql-block"><b>《中华舞曲系列》录制时,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康沃的早晨》正在全球流行,点睛乐器是排箫。</b></p><p class="ql-block"><b>《中国名曲——绿牡丹》中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编配时适当应用排箫,与《康沃的早晨》异曲同工。更绝的是改编成三拍子后,较原曲(四四拍)更悦耳。</b></p> <p class="ql-block"><b>以下是本辑第9首乐曲《马灯调》的简谱,网上只有四二拍的简谱,没有本辑改编后的简谱。</b></p><p class="ql-block"><b>读友参考即可。</b></p> <p class="ql-block"><b>《马灯调》这首乐曲网上吵得最凶的焦点是浙江宁波海城这片地方有马吗?没有马,哪里来的“马灯”?何来的“调”?且绝不接受反驳。如果拘泥于《马灯调》必须左手手举着马灯,右手必须牵着马儿这个“自然主义”加“现实主义”实景,而忽略“浪漫主义”的意境,就全盘否定《马灯调》这首传播了一百多年的好曲子的存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不由让人想起有人讨伐四川名小吃“夫妻肺片”和“麻婆豆腐”的经过,还有投诉“老婆饼”中无老婆这些事儿。</b></p><p class="ql-block"><b>其实,《马灯调》主要描绘了正月十五花灯旋转的这个“灯好月圆”的美景!我认为“现实主义”的实景是:走马灯里的灯火越明亮,走马灯跑得越快!“浪漫主义”的色调则是“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改编为三拍子后,较二拍子的原曲动感更足,更动听。</b></p> <p class="ql-block"><b>《中华舞曲系列——中国名曲》六张专辑的压轴曲是《念故乡》。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的填词《送别》,使这首乐曲成百年经典常青树! 该曲也是“拿来主义”的成功典范。</b></p> <p class="ql-block"><b>《送别》李叔同填词</b></p><p class="ql-block"><b>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b></p><p class="ql-block"><b>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b></p><p class="ql-block"><b>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b></p><p class="ql-block"><b>一瓢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b></p> <p class="ql-block"><b>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b></p><p class="ql-block"><b>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b></p> <p class="ql-block"><b>十二、通俗名曲—蓝蔷薇</b></p> <p class="ql-block"><b>八朵“名卉”的中间三朵是《通俗名曲——蓝蔷薇/紫蔷薇/粉蔷薇》,喜欢流行歌曲的老友友们在这三张专辑里,听得满满的回忆杀。</b></p> <p class="ql-block"><b>这张专辑全部是现代舞舞曲,这也是16张系列舞曲中唯一一张现代舞舞曲。</b></p> <p class="ql-block"><b>活泼的曲风,加上入耳即知的旋律,随乐而舞,而且可以穿便服跳舞。现代舞就有这个优势:不须穿燕尾服,长裙,尽情发挥。</b></p> <p class="ql-block"><b>十三、通俗名曲—紫蔷薇</b></p> <p class="ql-block"><b>想起央视的经典栏目“同一首歌”,听这张专辑的感觉与看“同一首歌”栏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勾起听优美歌曲的美好回忆,且每一首都能够撞击你那柔软的心灵和美好的思绪。</b></p> <p class="ql-block"><b>十四、通俗名曲—粉蔷薇</b></p> <p class="ql-block"><b>《中华舞曲系列》录制时,香江之畔的徐小凤为一部电视剧配唱片头、片尾曲《离情》和《醉人的口红》,这两首歌曲分别收录于《中华舞曲系列——蓝蔷薇;粉蔷薇》中。《离情》和《醉人的口红》的艺术分量可见,同时,我也很佩服《中华舞曲系列》团队的选曲水平!</b></p> <p class="ql-block"><b>其实,金流作曲的《醉人的口红》是一首老歌。1948年12月1日,百代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了该曲。至今,该曲母版收藏于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徐小凤的翻唱,让这首老歌曲又焕发出新的魅力!读者可以自行比较翻唱版与舞曲改编版。</b></p><p class="ql-block"><b>原曲充溢的阿拉伯风情,翻唱与舞曲改编版都充分保留,舞曲改编版更具魔性,应该是配器的结果。</b></p> <p class="ql-block"><b>再次恭喜邓丽君,她演唱的《再见,我的爱人》成就了五张《通俗名曲》的压轴之作。</b></p> <p class="ql-block"><b>十五、外国名曲——黑玫瑰</b></p><p class="ql-block"><b> 外国电影配乐精选集</b></p> <p class="ql-block"><b>听得最荡气回肠的乐曲竟然是这一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女声吟唱与长笛呼应,女声吟唱与弦乐对称,又互相重奏,把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演绎到了极致!正听得欲罢不能,全曲结束。看一下时间,才4分09秒,太短!太吸引人!</b></p> <p class="ql-block"><b>这张专辑中唯一没有拍大银幕电影的是音乐剧《猫》,主题曲则是《回忆》,其实音乐剧《猫》拍了4K高清数字版影像。</b></p> <p class="ql-block"><b>这版乐曲,萨克斯吹奏的主旋律与和声,听的时候,想向成老猫与青年猫的对话与交流,一个渐渐老去,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共同回忆美好往事与向往。</b></p> <p class="ql-block"><b>十六、外国名曲——黄玫瑰</b></p> <p class="ql-block"><b>古典音乐大师门德尔松、古诺、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海顿、莫扎特齐齐汇聚一张专辑,足够分量。</b></p><p class="ql-block"><b>这张专辑最年轻的两首乐曲是魏·温德勒作曲的《玛贝拉》、阿斯托尔·皮亚佐拉作曲的《长笛探戈》,《玛贝拉》被誉为史上最好听的拉丁舞曲。</b></p> <p class="ql-block"><b>《长笛探戈》的第一个音符就是主旋律。前4个乐句,两名探戈舞蹈选手各跳各的,长笛是女舞伴,低音提琴则是差一点才到位的男领舞。一起跳时,他总是出现状况,急的鼓手使劲锤鼓,快快,加油!别拖拍。</b></p> <p class="ql-block"><b>《长笛探戈》原本是长笛与吉他协奏曲,本专辑重新编配成长笛与弦乐协奏曲。我以前听盒式录音带时,根本听不到低音提琴的声音,今年终于听到低音提琴的声音,藏得(下潜的)够深。</b></p> <p class="ql-block"><b>我个人认为,这首舞曲是长笛演奏技巧和旋律优美并重的天花板水平!我也接受反驳,并请提供演奏技巧与旋律动听性于一体的长笛乐曲。同时,再给大家提供一首《在银色的月光下》,是这套专辑“白珍珠”中的乐曲,长笛《在银色的月光下》,炫技不多,多的是主旋律的委婉动听。以前听盒式录音带时,长笛声音过于柔和,现在听数字音乐,长笛就有了亮色,银光闪闪,仿佛月光洒满大地。</b></p> <p class="ql-block"><b>十七、小结</b></p><p class="ql-block"><b>这套舞曲确实优美动听,每一首都令人听得动情。</b></p><p class="ql-block"><b>遗憾:一直期待的第三批、第四批专辑,170首左右的舞曲没有出版,个人猜测原因:前一、二批16张专辑的经济效益不理想。</b></p><p class="ql-block"><b>三十多年前,标准的盒式录音带时间长度是42分钟,售价为5.5元。这套专辑每一张都是近1个小时的非标准录音带,售价为10元,CD唱片售价是38元,成本较高。价格因素,极大的限制了这套专辑的销售与群众的接受度。</b></p><p class="ql-block"><b>这套舞曲与国标舞曲有所的区别,国标时间长度每一首一般不超过3分钟,这套舞曲的每一首基本上都是5分钟左右,做到了向下兼容。</b></p><p class="ql-block"><b>跳舞我是外行,所以这套舞曲我的定位就是高配背景音乐。所以,把这套专辑称为音乐专辑,而非舞曲。</b></p><p class="ql-block"><b>这套专辑,从“外国名曲”开始,经“通俗名曲”,到“中国名曲”; 再从“中国名曲”起,经“通俗名曲”到“外国名曲”结束,反映了编辑的匠心独运,编排的十分得体。</b></p><p class="ql-block"><b>尊重音乐版权,不给听众提供16张专辑的聆听链接。网络上有盒式音带翻录上传的音频,录音机播放出来“犹如跑调”的声音,上传的音频仍然是。录音机里放不出的低音提琴声,上传的音频仍然听不出来。</b></p><p class="ql-block"><b>如果时光能倒流,为不留遗憾,我坚决购买CD唱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十八、外挂</b></p> <p class="ql-block"><b>写本文收集资料时,惊讶地发现这套专辑还出版了“歌伴舞”版本。有30厘米LD大影碟,也有12厘米VCD小影碟,演唱者都是大腕,佟铁鑫、于文华、刘君侠、韩延文、窦鹏、赵莉等。第五张专辑中的《一剪梅》演唱者是李福山。网络基本上能够看到的是VCD小影碟翻录上传的影像,画质明显偏差,明显的两个声道分离。</b></p> <p class="ql-block"><b>跟着影像试着唱了《彩云追月》,明白为什么听6分钟长的《彩云追月》不单调,原来转调4次,听舞曲时根本就听不出来。跟着唱,才听出音高的差别。真佩服这些作曲家的编配技巧,让这套专辑好听无比。</b></p> <p class="ql-block"><b>2002年,中唱总公司将《中华舞曲系列》中的“红牡丹”、“黄珍珠”、“绿牡丹”和“白珍珠”四张专辑再版,起名《中华舞乐》。本次使用HDCD(高解析度)压版,音质很温暖。</b></p><p class="ql-block"><b>写这篇美文时,直接把《中华舞乐》第4辑封面“拿来”,借用成我这篇美文的封面和封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本篇“美文”的背景音乐:源自《中华舞曲系列》第7辑白珍珠中的《瑶族舞曲》。原曲时长5分18秒,背景音乐时间长度为19分32秒。</b></p> <p class="ql-block"><b> 大漠飞鸿于金城兰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2025年9月2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