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 阳光逸尘 编号 249678993</p><p class="ql-block"><b> ——蔡英同志的世纪忠诚与边疆守望 </b></p><p class="ql-block"> 蔡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和边疆治理者。他的一生,从江南水乡到北疆边陲,从烽火硝烟到和平建设,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热血与智慧书写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蔡英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一、戎马倥偬:从农家子弟到百战将星</p><p class="ql-block"> 1923年12月,蔡英出生于江苏无锡梅村堰下的贫苦农家。在中共梅北地下党组织的引领下,16岁的他毅然投身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新四军"江抗"部队南征北战,参与反清乡、反扫荡等近百次战斗,尤其在夜袭虹桥机场战役中,率部以汽油和手榴弹焚毁日军战机,提振了全国抗日士气。解放战争时期,他历经宿北、鲁南、孟良崮、淮海等重大战役,在渡江战役后过家门而不入,直插上海外围,为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中,蔡英随20军入朝作战,参加长津湖、黄草岭等关键战役。在第五次战役瓦家洞战斗中,他率部与美军反复拼杀,脖子被刺刀刺伤仍坚持指挥,最终圆满完成阻击任务,被任命为坦克自行火炮团团长。这场战役中,他的妻子钱佩轩同为志愿军战士,双脚冻伤致残却始终坚守战地,夫妇俩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爱情的崇高境界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蔡英与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右二位蔡英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 1987年5月,大兴安岭漠河地区突发建国以来最大森林火灾。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的蔡英临危受命,率部紧急驰援火场。他坐镇前线指挥,协调军警民三方力量,创造性地采用“地空协作、分段包干”战术,组织官兵连续奋战28昼夜,成功扑灭大火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灾区时指出:“这场火灾主要是靠部队扑灭的”,高度肯定了蔡英指挥下的军民协同作战精神 。此次抢险中,蔡英身先士卒,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确保了人员零伤亡和重要设施安全,展现了卓越的应急指挥能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田纪云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左为布赫。</span></p> <p class="ql-block"><b>二、镇守北疆:边疆治理的战略擘画</b></p><p class="ql-block"> 1969年,蔡英调任内蒙古军区,开启了长达20年的戍边生涯。面对八千里边防线上复杂的地形气候和严峻的国防压力,他提出"大环境艰苦,小环境要搞好"的建设理念,主持制定边防连队"四好"标准(好营房、好菜窖、好猪圈、好菜地),并在1984年川井现场会上推广,成为全军边防建设的典范。他首创的军警民联防机制,通过与牧民建立"红色堡垒户",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防御体系,有效维护了边疆稳定。</p><p class="ql-block"> 作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蔡英积极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他协调地方财政完善边防经费保障机制,顶住压力拒绝挪用专项资金购买高档设备,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他主导下,内蒙古军区率先建立边境铁丝网和野生动物通道,既保障国防安全又促进生态保护,这一模式至今仍在沿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乌兰夫同志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b>三、精神永存:革命家风的薪火相传</b></p><p class="ql-block"> 蔡英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内蒙古军区机关,他以身作则禁止上班下棋,强调"腐败往往始于小节",这种严以律己的作风影响了几代官兵。离休后,他将个人档案无偿捐赠给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包括边防工作照片、勋章证书等珍贵资料,其子蔡国江表示:"父亲常说,这些历史见证属于国家,要让后人记住和平来之不易" 。蔡英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赤子情怀。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年逾八旬的他毅然捐出数万元积蓄支援灾区,并特别叮嘱工作人员:“这笔钱要直接用于重建学校,让孩子们早日复课” 。他常对子女说:“我们这代人吃点苦不算什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交相辉映,成为后人敬仰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1岁的蔡英被母校无锡梅村实验小学授予"卓越校友奖",学校专门成立"蔡英中队"传承红色基因。他的事迹被纳入内蒙古档案文献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正如战友汤向进在回忆文章中所写:"蔡司令员的智慧与担当,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军人风骨"。</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7日,蔡英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从战火硝烟到和平年代,从江南水乡到北疆边陲,蔡英同志用一个世纪的坚守,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军人誓言 。他的革命生涯,正如灵堂上悬挂的挽联所书:“百战功勋昭日月,一生肝胆照边疆”——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崇高礼赞,更是对所有为国家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者的永恒致敬 。蔡英同志曾收到党中央的邀请,参加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虽因未能参加,中央特送上大会请柬以作留念,但他为抗战胜利乃至国家国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他的精神将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内蒙古军区原宣传处老处长、阿拉善军分区原副政委申建军感怀:“永远缅怀打江山流血,戍边疆流汗的蔡英司令员老首长” 。蔡英同志虽已离去,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垂不朽 。</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0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央9.3阅兵办函</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永华,服役38载,深耕野战部队与边防一线,退休后致力于军旅题材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