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分内容来自百度搜索)</p><p class="ql-block">1.生平</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江西南昌有永叔路),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一说吉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后入朝复职,又升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被外放知滁、扬、颍及应天等州府。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拜官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熙宁四年(1071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今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p><p class="ql-block">2.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朝的第一位,他力推古文运动,特别欣赏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提倡文风平实,摒弃六朝一来的骈偶文风,他的散文很多,以说理,叙事,抒情为主,诗词也很多,诗句也和散文相似,流畅自然,他的词继承南唐余风。从能搜索到的作品来看,欧阳修不愧为一代文豪,以前只知道他的《醉翁亭记》(自称庐陵人),《秋声赋》等散文作品,缺忽略了他众多诗词,其中有名的有:</p><p class="ql-block">《画眉鸟》</p><p class="ql-block">北宋· 欧阳修</p><p class="ql-block">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p><p class="ql-block">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p><p class="ql-block">《别滁》</p><p class="ql-block">北宋· 欧阳修</p><p class="ql-block">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p><p class="ql-block">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p><p class="ql-block">《生查子·元夕》</p><p class="ql-block">宋 · 欧阳修</p><p class="ql-block">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p><p class="ql-block">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p><p class="ql-block">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p><p class="ql-block">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p><p class="ql-block">《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p><p class="ql-block">北宋· 欧阳修</p><p class="ql-block">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p><p class="ql-block">宋 · 欧阳修</p><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p><p class="ql-block">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p><p class="ql-block"> 对比唐朝的文章,感觉到宋朝的文章更容易懂,没有太多的生字或晦涩的词,更通俗易懂一些,可能与时间有关系,相比唐朝,宋朝离我们更近,文风语言也更平实一些。</p><p class="ql-block">3.总结</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的宋朝开山祖师,不但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复古文风 同历朝历代有名的诗人或文学家一样,欧阳修在政治上也是颇有建树,他中进士后,做过推官,庆历三年,他与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期间先后被贬或下放地方做官,后又回朝廷做翰林学士,士官修撰等工作,还做过主考官,也是这种身份,让他带出了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优秀的学生,甚至苏洵也受其影响,成就了北宋文坛一座座高峰。</p>